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史料文獻
中外法學文獻
法學文獻整理與利用
文獻檢索研究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文獻與檢索 > 業內新聞
業內動態
“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發布日期:2018-01-23
  點擊量:4731

 

 

201816日,全國首屆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在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來自最高人民法院、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騰訊研究院、中鐵七局三公司、山東大學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中南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復旦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安徽大學法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蘭州大學法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甘肅政法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西安財經學院法學院、東南大學法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陜西理工大學、陜西省社科院、西北政法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環球法律評論》《法制與社會發展》《理論探索》、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等近40家單位的13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研討。本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西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法學院主辦,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法律科學》編輯部承辦。

 

大會開幕式由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汪世榮教授主持,他對冒著風雪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教授、山東大學法學院齊延平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胡仕浩主任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范明志副院長分別致辭。

 

楊宗科校長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西北政法大學的發展歷程和光榮歷史,指出本次會議是法學院校、法律實務部門、法學研究機構和法學期刊深入貫徹黨和國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戰略而召開的一次會議,指出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芯片等科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興驅動力量,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也已經對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以及立法、執法、司法實踐和社會治理帶來了機遇并提出了挑戰,持續研究和有效回應這些問題,是整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時代使命。

 

山東大學法學院齊延平教授重點闡述了人工智能時代法律背景的變遷,提出人工智能與國家和非國家權力疊加,進一步加劇了國家功能分化,個人已經并將繼續深入地被技術利維坦客體化,關系轉化為技術關系模式,人與人的關系進一步異化,生產、生活、生存秩序進入顛覆性重構期,法律及法學研究的背景發生深刻變化,自由與權利的最大威脅首先是非國家權力而不再是國家權力,法律保障自由與權利的理論范式應由消極轉向積極,制度模式上則應從司法主導執念中解放出來。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胡仕浩主任在致辭中介紹了人工智能的應用給社會各行業尤其是法院帶來的影響、各級法院近十年來信息化建設及智慧法院建設的成就,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以人工智能與司法改革深度融合促進"未來法治",需要科技與法治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傳統與現代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范明志副院長提出人工智能不具備價值判斷能力,但人工智能技術會對司法及整個法律的運行產生重大影響。

 

大會主體研討共分為五個單元進行:

 

第一單元為大會主題演講,由《法律科學》主編韓松教授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規劃處何帆處長通過七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在司法領域的深度運用還受到數據標注、場景融入、算法倫理等因素的限制,還需要在推動數據標準化、類案清晰化、算法科學化方面付出諸多努力。《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馬長山主編在題為人工智能的社會風險以及法律規制的報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本質上只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五個風險,并針對性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制方法,如倫理設計,矯正平衡和風險控制等;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鄭戈教授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的報告中提示學者們要注意信息科學給法律實踐和法學教育帶來的新課題,指出算法數據的選取要考慮本國法律制度、尊重國情,人工智能或許會取代一些重復性的工作,但同時也會增加一些科技+法律的新職業,為適應AI時代的到來,法學教育需要做出改革,關注人工智能與法律未來、人工智能與法律推理、人工智能與知識產權保護、機器人自動駕駛及法律責任、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行政法的規制、人工智能與司法的統一等問題;騰訊研究院曹建峰研究員在《算法決策的影響及其規制》報告中從技術角度對算法進行解讀,并通過大量案例揭示了算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人工智能有可能成為具有殺傷性的技術,面對人工智能,司法個案正義應優于司法效率,法學教育應培育司法懷疑精神,避免技術盲信。

 

第二單元研討主題是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由山東大學法學院鄭智航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講師余盛峰對人工智能的到來表達了深切的擔憂,目前法律遭遇了科技黑箱,法律的功能正在退化,法律面臨正當性和認同性危機,人工智能時代法律內涵有可能被解構,或許需要進行重新定義;中南大學法學院何煉紅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并不符合現行著作權法中關于獨創性創作意圖的內涵,貿然將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納入著作權制度體系,會破壞其內在統一性與合理性;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龍文懋教授提出,現代法律制度預設的主體是理性主體,事實上法律中還有一個隱性的主體預設,即欲望主體的預設,由于人工智能不具備欲望的機制,它不具備主體性,將人工智能擬制為法律主體,當前并無迫切的現實需要,也缺乏可行性,并且有導致人的價值貶抑和物化、異化的危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劉洪華副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法律地位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工智能創造物的歸屬以及人工智能所引起損害賠償責任承擔問題,賦予人工智能主體資格既沒有實益,也沒有法哲學上的根據,人工智能立法應當以安全為基本原則;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鄭玉雙副教授在發言中反思了技術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認為應該從價值意義上考慮評估技術中立的概念,在法律與技術的重構模式中解決技術引發的歸責和規范建構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后張紹欣主要從法律位格學說來論述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系。評議人南京大學法學院陳坤副教授和《法律科學》馬治選編輯對以上報告中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主要考量因素、文章整體性論證等方面作了細致的評議。

 

第三單元研討主題是人工智能與司法,由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院長馮衛國教授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雷磊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是輔助性司法活動的實踐工具,未來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具體影響方式和范圍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法學研究的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處龍飛處長主要就人工智能引入在線糾紛解決機制帶來的積極作用以及在運用中出現的一些技術難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架構,運用"對話+推理"的認知識別技術對未來提出展望和設想;中鐵七局三公司副總法律顧問、法規部部長沈兆忠運用豐富的圖表介紹了企業工作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加強企業管理、提高效率的具體做法和經驗;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沈曉鳴法官在發言中指出司法活動越來越離不開人工智能,但也強調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法官,人工智能只是一種輔助法官辦案的工具;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副教授在發言中建議建立關于輔助法官進行司法決策的人工智能算法的開放審查、開放創新和共享共建機制等。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范明志副院長和西北政法大學張書友副教授針對以上發言做評議,提出人工智能能否代替法官進行裁判的問題,必須要上升為人類學話題進行討論,人工智能問題在目前來看并不完全是個新問題,在人類智能的探索與社會治理的意義上來講,它只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環節。

 

第四單元研討主題是人工智能與風險規制,由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忠夏教授主持。吉林大學法學院孫良國教授做了題為《自動駕駛的法律規制》的發言;西北政法大學教務處長陳京春教授與安徽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儲陳城老師從刑法的角度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以及刑法的應對做了解讀;西南政法大學張建文教授介紹了俄羅斯學者起草的作為俄羅斯第一部機器人法草案的格里申法案,并對俄羅斯首部機器人法草案述評,提出機器人在不同法律關系中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定位。本單元由西北政法大學朱繼萍教授以及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副院長陳璽教授做了評議。

 

第五單元研討主題是人工智能與法律完善,由山東大學馬德華副教授主持。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高秦偉教授提出,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信息種類的多樣化,合理協調法律的確定性與科技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平衡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信息之間的流動、在概念適用中根據信息存在的語境調整個人信息保護的強度,成為個人信息立法與實踐的理論起點;西北政法大學董青梅副教授提出社交網絡的兩個主要目的是建立和擴展人際關系,現代計算機加密技術的高度復雜性,使得一般的用戶根本無法通過加密對其隱私進行自我保護,隱私信息的商品化,更加刺激了這些信息的傳播,應完善網絡隱私法、加強網絡倫理,引導社交網絡的良性健康發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張保紅教授提出,個人信息包含隱私信息和非隱私信息,隱私信息為人格元素,不能成為個人或信息控制者等的處理對象,在信息時代,個人信息立法應當遵循國際潮流,以規制為內核的義務規范為主而非以自由為內核的權利規范為主,最終實現個人保護與信息流通的平衡;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劉禎在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著作權問題進行了思考;陜西省社科院政治與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偉做了題為《人工智能與勞動法的未來》的報告。評議階段,《理論探索》楊在平副主編和吉林大學《法制與社會發展》副主編侯學賓副教授針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具體問題等進行了評議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大會閉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副教授主持,《華東政法大學學報》主編馬長山教授、《環球法律評論》支振峰副主編、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汪世榮教授作了學術總結。馬長山教授指出,本次會議是多學科、多部門學者之間的對話,這種交流對學術研究來說非常具有啟迪意義,本次會議特別有學術問題意識,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是一個很大的學術領域,值得學術界長期關注;支振峰副主編總結提出人工智能主要是工具上的改進,人工智能的危害與歸責、知識產權保護、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等問題的研究,意義重大;汪世榮教授代表會議主辦方向與會專家學者表達了感謝,指出人工智能給社會治理帶來了巨大變化,本次研討圍繞人工智慧研究,意義重大;山東大學齊延平教授提出,本次會議是全國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首屆研討會,會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來將持續舉辦主題研討會,二屆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將由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來源:西北政法大學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