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工作認識,促進工作健康發展,2014年3月4日,北京市法學會就2014年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申報組織培訓。培訓由市法學會社會工作部主任雷建權主持,邵新蓮秘書長參加并講話,來自全市共40余家法學法律社會組織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參加了培訓。田建設副秘書長代表研究會參加了此次會議。
附一《政府年度購買社會團體服務項目》基本概覽
田建設 整理
北京市政府年度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是目前市法學會重點開展的第二項學術活動。
基本情況如下: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作為政府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擴大社會服務范圍。2013年9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發展社會組織服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將各地試行的社會組織服務納入到今后政府工作的指標,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制度化,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用的、高度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
作為北京市政府主管此項職能的機構是北京市政府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簡稱:市社工委),其官方 網站為《北京市社會工作網》。具該網站透露: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社工委自2010年開展購買以來,3年來共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1029個專項服務項目,市政府以累計投入2億元資金。2013年市政府擬投入8千萬元資金,用于購買500個公共服務項目,將繼續利用社會建設專項資金,向社會組織購買社會公共服務。主要圍繞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社區便民服務、社會管理服務、社會建設決策研究信息咨詢服務五方面、45個類別來購買500個公共服務項目。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有7216家。其中,社團3235家、民辦非企業單位3824家、基金會157家。此外,還以備案等形式存在著數量眾多的社區社會組織、“草根”社會組織以及高校社團組織等,總量近3萬家。2009年以來市政府認定了22家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
作為22個全市樞紐型社會組織之一的北京市法學會反映,在全市500個項目中,法學會各分會申報出45項,最終獲批11項。市目前全市樞紐型社會組織中獲批項目比例最多的。(據市法學會領導答復:2011年法學會獲批8個,2012年獲批10個)。
依據2013年召開的法學會社會服務動員大會的精神傳達,2013年市法學會名下的分會與法人社團、涉法組織共向學會提出45項申報資料,獲批16項(其中5項為持續開展的再支持項目)。分別涉及8家研究分會、4家涉法組織承擔。下撥項目資金223萬。(其中勞動法項目38萬、勞動糾紛項目8萬、首師大社會法項目39萬、刑事毒品項目38萬、義聯中心項目14萬、農民工項目143萬、環境法項目18萬、市場經濟法項目10萬、國際法分會項目3萬、公益法項目15萬、青少年法項目12萬、行政法分會項目8萬、消費者保護項目8萬)。
法學會獲批項目主題涉及:環保法律政策宣傳、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公益法律熱線、不良行為矯正、專家基層公益行、勞動涉法服務、無毒社會、綠色社區建設等等社會領域。為便于同行進一步了解該項目的發展現狀,現將
我所知道的2012年的基本情況匯報如下:
2013年法學會11個獲批項目概況:
1. 勞動法學會 (法人社團,以勞動局為主體)
企業勞動糾紛法律服務
目前有會員100多人,全職人員5人,2012年由學會支付工資。2011年獲優秀項目,2012年獎勵6萬元。在市法學會支持下獲得了新生。在項目支持下與多家大型企業和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簽訂合作協議,主持多次大型咨詢活動,編寫案例匯總和分析資料,去年研究會流水經費150萬。。。。
2. 農村法制研究會 (分會,以陳立華律師為主體)
涉農糾紛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培訓
2011、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開展村官干部培訓、農村應急事件培訓、兩委干部培訓,以法學會為依托,以律師協會合作召開大型研討會(涉農糾紛、農村法治網),發行案例匯編分析資料。開展應急教育的選點,編寫培訓步驟,調研熱點問題,與清華大學法學院農村法研究中心合作開展身層項目。。。。
3. 公益法研究會 (分會,以劉凝律師為主體)
《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服務咨詢熱線
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通過“熱線”發展為100多位會員。全年為30萬人次解答法律問題,設計了一套解答技巧方法。熱線24小時網上、電話服務。通過項目支持,活動開展順利,與北京電視臺法制進行時合作深入開展服務。。。。
4.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 (法人社團,以市工商局為主體)
建立消費糾紛“綠色通道
2012年獲得市政府項目。成立由市工商局法制處長牽頭實施的具體方案,確定門頭溝、房山、平谷三區縣的企業消費者綠色通道建設項目,與其他組織配合下開展活動,主要為企業調研、培訓企業干部,由市工商局發布”紅牌企業”與承諾條款。。。。。
5.未成年人保護法研究會 (分會,以市公檢法為主體)
社工介入刑事訴訟中犯罪少年社會調查和幫教服務項目
——市級司法檢察機關需求為基礎
獲2012年市政府項目。在市一檢院、市局、區分局協助下開展對46位未成年人犯罪的調查。主要涉及:社會現狀穩定調查與社會幫教案例,在社區開展精品案例故事會,以招聘社會工作者發揮社工作用,確立“北京模式”。。。。。
6.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 (涉法組織)
揚起生命的風帆——貧困未成年人法律咨詢與援助服務項目
獲2012年市政府項目。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對社會提供了500件咨詢服務,對50位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案例,開展了12場針對性的講座,建立了多功能的、跨部門的保障機制,編寫普法手冊發放社會。豐臺區公、檢、法聯合下發文件,在本區推廣此項目。。。。。
7.國際法學會 (法人社團,以高校教師為主體)
在京農民工子女家長法律知識培訓
獲2011年市政府項目。2012年項目追加8萬元繼續開展,后學會又追加1萬元支持費,(項目主持人自費1萬元)。培訓民工學校的家長,聘請大量志愿者開展對農民工家長的法律培訓,調研農民工與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調查,開展大學生支援活動,目前的問題是希望有企業來支持活動開展下去。。。。。
8.憲法學研究會 (分會,以首都高校為主體)
北京市海淀區北部拆遷矛盾糾紛調處與化解服務
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問題是本學會是學科性的理論研究會,沒有開展社會活動的經驗。2012年向市政府申請了兩個題目:海淀北部山區拆遷法律保障、大興新區法律援助制度。市政府批準了第一個題目。開展“服務項目”是研究會的一個轉變,首先確定了海淀區三個鎮中的三個自然村為重點,設立了三個咨詢室開展服務。目前的困難是與地方政府的溝通不夠,政策理解不全面。。。。。
9.跨國犯罪研究會 (法人社團,以北京政法學院為主體)
北京工讀學校調查與研究
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開展對工讀學校的調研活動,組織進入學校宣講法律知識,建立網絡平臺。。。。。
10.國際經濟法學會 (分會,以市外資機構為主體)
在京世界五百強跨國公司社會責任承擔的方式
——世界五百強跨國公司員工在朝陽社區從事義工的方式研究
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開展對朝陽區內500強企業的調研,發放問答卷、派人進60家企業調研。聯系外企支援者協會的情況,下去統計,召開研討會,歸納匯總,開展幾批次的大型活動。。。。。
11.市法學會研究中心 (直屬機構,以市法學會機關為主體)
市民勸導隊法律服務與培訓,
首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服務
2012年獲市政府項目二個。開展對區縣群眾勸導隊的調研,編制勸導法律手冊發放志愿者學習,邀請3為法學家進行3場志愿者法律講座,與市政府非遺處聯合舉辦宣傳活動,合作召開非遺會議,請市人大專家講課,發放非遺法宣傳冊。。。。。。
附件二:
《政府利用社會建設專項資金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市市政府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年依據市政府的全面工作要求,提出《申報年度服務指南》。各社團依據指南向本社團組織提出申請報告、填寫申報表。《指南》只規定服務范圍、服務方向、服務重點,申請人要自行設計具體題目、明確服務對象與服務指向。所有申報程序都需通過北京市社會建設網
www.bjshjs.gov.cn的官網完成,每年3月中旬申報工作結束。然后由市社工辦5人專家組半數通過即可獲準執行。北京市法學會每年3月初即通過文件和首都法學網
http://www.bjfxh.org.cn 向各分會傳達,要求所屬會員于每年3月中旬完成申報表,提交市法學會初審。我研究會也通過網站和通報常務理事的形式予以向會員傳達。
根據市工委的精神,是否能通過專家組審定的重要依據應注意如下事項:
1.項目要重點關注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心,以市、區政府工作報告為基調。
2.關注社會問題的空白點、社會薄弱環節,社會熱點問題。
3.關注民生需求,社會弱勢群體需求。
4.項目標題、主題思想要求直白、透徹、專業特色突出、論據充分。
舉例:2013年專家組預見市政府所關注的社會熱點領域、重點項目:
1、城鎮化建設
(1)拆遷中的法律咨詢服務、農轉居社會心理服務、失地農民的再就業能力培訓
(請看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功能區”法律保障服務問題)
(2)社會矛盾化解
(3)子女教育問題
2、美麗中國建設——環保問題
3、健康社會心態引導
4、季節性防災減災安全防范教育
5、具有首都特點的剛性需求
(1)交通環境、交通秩序
(2)特大型城市外來人口管理
(3)特殊群體幫扶教育,比如幫扶失能老人、實行“春假”后學生的管理服務
(4)重大節慶活動的志愿者服務
附件三:
我研究會秘書組每年3月初都及時轉發市法學會轉發的市社會辦申報工作文件并在《法律信息研究網》上反復報道。但會員反映并不積極,目前僅得到原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程真老師的一份申報表,但由于報告內容說服力不強、論證不充分,未能獲得批準。
程老師申報內容如下:
北京市法治輿情監測分析平臺建設研究可行性論證
程真 (原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大綱:
1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可能性
2 項目實施的已有基礎、具體方法和途徑及進度安排
從上述社會公益服務項目的情況來分析,在總體上評價,我們研究會有100多位會員,在市法學會各部門法學分會中人員也算規模較大者之一。但目前從分析的現狀看,結果令人失望。糾其原因何在?是否應該值得研究會理事們長期關注?除成員結構原因、組織工作方面的原因外,成員個人對項目實際效益不清、會員缺乏對社會的貢獻精神,個人與組織發展關系不明確等等,都可能是造成目前推進工作遲緩的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通過市法學會提供的學術平臺除上述兩個基礎平臺外,目前還有其他幾項:如:法學會承接市政府市級法學研究課題項目、環渤海域法治論壇、首都法學論壇、京津滬渝法治論壇、重大專項課題召標、法律公益行等。這些課題與論壇,從目前研究會現狀來看都還根本無法參與其中。
附件四:
我個人認為今后研究會有三個方面的領域可以重點考慮
1. 繼續關注政府信息公開問題。201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
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政府信息公開包括的范圍非常廣,作為研究會成員關注的角度要多面化、關注的深度要細分化,在研究的層面上要有突破,要發揮本研究會的專業優勢,提出新的視點。比如:關注發布渠道、發布形式,關注檢務、司法信息公開,關注公共服務信息公開。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涉及到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而不要局限于圖書館或院校自身,為“政府信息公開研究”而研究。脫離實際、脫離社會去開展課題研究是很難進行下去的。
2. 適應泛在信息社會的需求,開展社會輿情分析研究。輿情分析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而出
現的一門新的學科。在當前圖書館界與網絡信息界有許多業內精英在從事著此項工作,并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首肯與重視。輿情分析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找到適合研究會自身特點的突破口,開展法律信息的各類輿情分析,形成研究會自身無法替代的輿情分析品牌成果,是未來社會承認這個行業無法替代的砝碼。
3. 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
今后在全國公共服務領域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文件提出在全國要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事并舉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改革創新公共服務的提供機制和方式,推動中國特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正如前文提到的北京市政府近年來試行的《購買服務項目》,作為國家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推進舉措,對各類社會組織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遇。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有7216家。其中,社團3235家、民辦非企業單位3824家、基金會157家。此外,還以備案等形式存在著數量眾多的社區社會組織、“草根”社會組織以及高校社團組織等,總量近3萬家。而作為市政府指定的22家樞紐型社會組織之一的市法學會,在爭取該項目的審定中具有極大的優勢。我們研究會應該珍惜每次的發展機遇,不斷總結以往成敗的經驗,利用自身行業優勢,積極動員、參與到可行性的項目中去。這是我們應該為社會作出的貢獻,但是,目前我們還沒能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最后,借用當今一句時髦的口號:“實現中國夢”。說實話如果沒有夢,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但總做夢,只能貽誤戰機,坐失良機。
(以上為2014年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年會上的部分發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