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兩年多有條不紊的籌備,首屆“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研討會”于2009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美國國際法學圖書館協會以及美國法學圖書館協會主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作為支持單位,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協辦,中國政法大學承辦,并被列為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是中美雙方法學院及法律圖書館之間的高層論壇,得到了中國教育部、外交部、中國法學會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會議對推動中美法學教育改革,探討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中美雙方法學教育及法律信息溝通共享的長期、有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出席本次盛會的中方機構和代表包括: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教育部相關主管司、處,20多家法學院校、25家法律圖書館等單位,以及各級主管領導、法學院校負責人、法學教授、圖書館館長、館員,共計140余人。美方參會人員包括: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美國法律圖書館協會、美國律師協會,19家法學院校、24家法律圖書館等單位,以及來自全美和其他地區的法學院校代表、法學教授、法律圖書館館長和工作人員,共計58人。
此次研討會探討的內容分為兩個階段,5月28日是關于中美兩國非政府組織和法律從業人員教育行業組織的研討;5月29日至30日是關于法律信息及圖書館的研討。來自中美兩國的專家學者發表了專業而精彩的主題發言,大致觀點分階段綜述如下:
一、關于中美兩國非政府組織和法律從業人員教育行業組織的研討會
(一)關于以專業教育組織為主的非政府、非營利機構
隨著第二次大戰后冷戰的結束,非政府組織因其削弱政府組織在信息上的壟斷的能力而日顯重要?萍嫉陌l展不僅有助于削弱政府組織的信息壟斷,也使遠距離傳播大量的信息更為方便和經濟。伊利諾伊州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法律和全球化中心共同主任CharlotteKu教授著重介紹了美國非政府組織(NGO)的兩種特殊種類:專業協會和學術協會,同時簡述了在學術網絡、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討論了美國學術交流的傳統團體性組織:擁有70個成員的美國學術學會理事會(ACLSAmericanCouncilofLearnedSocieties)以及其他五個與法律有關的成員組織:①美國法律史協會;②美國比較法協會;③美國國際法協會;④美國法學院協會;⑤美國法律與社會關系協會。并且以美國國際法協會在教育和信息發展方面的活動作為學術協會的信息傳播的具體例證。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呂芳副教授系統的介紹了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現狀以及政府對與非政府組織建立、運營和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并提出了自己關于中國非政府組織的思考,對中美兩國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可能性和發展潛力作了深入分析。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主席、倫敦大學高級法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圖書館館長JulesWinterton教授討論了各類包括國際性、美國全國性以及地區性的法律圖書館協會的價值,它們的活動范圍及其影響。討論了協會的主要活動,包括:建立合作關系并分享經驗;對協會的運作標準及權限給出規范化表述;專業培訓和提高;質量保證和管理作用;代表協會向政府及國際組織游說;聯絡并系結其他組織和法律專業組織;學術和研究。此外,還介紹了法律圖書館協會為培養法律圖書館專業人員所提供的各種基金和獎學金,以幫助他們參加專業研討會、求職和實習,或取得研究性職位等。
。ǘI利性和獨立非營利性機構采用的不同法學教育模式以及國際項目
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JeffreyLehman教授指出,其他國家對借鑒美國法律教育的元素顯出了頗大的興趣,一個最為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由中國最古老的大學來建立一個明文規定符合美國律師協會的認可標準的JD項目。北京大學的國際法學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即將完成第一年的教學,其由54位學生組成的法學院的第一級已經修完了侵權、合同、產權、刑法、民事訴訟、跨國法、法律研究和寫作、以及職業責任等課程。
美國律師協會法律教育與律師資格部常務顧問DanJ。Freehling先生通過統計數字指出,美國律師協會的法律教育和律師資格部認可的200所法學院,坐落于美國49州以及屬地波多黎各。在過去的9年里,獲得律協資格認可的法學院增加了10%。這200所法學院的辦學宗旨、規模、組織結構都不盡相同。比如,有些法學院完全獨立,不隸屬于任何大學;有些是公立法學院,屬于州立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些是私立法學院。最近一些“營利”性法學院出現,它們中一些是由幾個重要投資者來操縱,另一些則通過富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基金運行。這200所法學院開設的不同類型的國際項目遍布全球。在中國的25至30的暑期班是由美國法學院主辦的。進而,他提出期待:中國法學院在美國主辦課程項目以及美國律協(或其他機構)能認可美國境外的法學院的資格。
(三)面向法律圖書館員工為主的專業教育機構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個案研究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秘書長黃浩明先生以“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與美國律師協會合作的個案研究”為主題做了發言。在發言中,黃浩明先生首先介紹了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的情況,然后介紹了促進會與美國律師協會之間開展的合作,隨后詳細介紹了“法律與NGO沙龍”系列活動,由此總結了中美兩國非政府機構之間可以開展的合作領域與合作形式,希望兩國間能夠開展更多更好的合作。
科羅拉多大學法律圖書館館長BarbaraBintliff教授介紹說,美國繁多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包括特別的興趣俱樂部、社交團體、宗教團體、服務團體、政黨、體育聯盟、慈善基金會、工會、教育協會和專業組織。這些組織的會員往往有共同的職業,愛好,信仰,或生活目標。組織的規模小至幾十人,大至數千計甚至數萬計。這些組織既有地方性,也有全國性的。它們的活動規模也不同,有普通的偶爾午餐或大規模的全國集會。以美國法律圖書館協會(AALL)為例,它是一個復雜精密、成熟完善的組織,其功能和活動與其他典型大規模團體組織相似,但它保留了一個在其他較大的組織里往往容易失去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會員具有直接參與組織的機會與途徑。該特點令AALL成為研究專業組織極佳的范例。
二、關于法律信息及圖書館的研討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教授在開幕式歡迎詞中指出,中國在大力推進國家法治化的進程中,通過大規模的立法活動和廣泛的法律行為,在立法、司法、執法、法學教育與研究等領域產生了海量的法律信息。如何構建與之匹配的現代化的法律信息保障體系,為中國的法學教育、法律研究和法治實踐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現代化的法律信息保障體系,能幫助立法工作者有效獲取和借鑒中外立法信息資料,能幫助司法工作者準確理解與掌握法律信息,能幫助國家做好法律信息的全面公開和普法工作,能幫助法學教育和研究人員了解中外法制的歷史及現狀,開展對中外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的比較研究。通過大家的相互溝通與學習,可以進一步加強對法律信息體系的研究,促進建立法律信息行業協調組織,規范法律信息出版業,改善法律信息服務,提高法律信息隊伍建設水平,從而推動建立一套較為成熟、比較完備的法律信息保障體系。
建立現代化的法律信息保障體系,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世界了解中國當前法治建設情況的平臺,這不僅有利于中國向世界展現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利于幫助世界了解中國的法律制度,而且也有利于在法律信息資料領域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做主題為“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趨勢及其法律資料和信息資源發展狀況”的發言。他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法學圖書資料的建設與發展基本上與中國法學教育與研究的發展同步,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總體上看,中國法學圖書資料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諸多因素促使圖書資料數量迅速增加。
2.圖書資料品類的豐富推動了中國法學的教學與研究。
3.電子管理手段的運用便于檢索與管理文獻,而且為館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在這些成就之外,法學圖書資料建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多數圖書資料人員的工作形態是管理大于服務,使得很多資料不能物盡其用,應用于法學教育和研究。
2.資源交互利用、共同分享的意識不足,館際合作不足。
3.對于學科交叉、融合的認識不足以及資金數額問題,致使圖書資料搜集的視野較窄。
張文顯教授指出:盡管存在上述問題,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國法學院、法學圖書館已經意識到了這些不足,并且與美國法學圖書館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LawLibraries)展開了長期的合作,本次會議就是合作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深入研討,可以將中美兩國在法學圖書建設方面取得的經驗相互分享,將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揭示,并逐漸探索解決之路。他希望中美兩國的學者與從業人員能夠為了法學圖書資料建設的完善而提出改革的思路,為了法學圖書資料更好地服務于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為了法學的共同繁榮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隨后,論壇分為兩個分會場同時開展主題發言和相關討論。中國國內各大法學院校的法學圖書館館長和專家進行了主題為“中美兩國各自的共享在線編目系統、自動化綜合圖書館系統、法律信息和研究系統、政府官方網站及商業網站、其他法律網站以及法律信息數字化工程”的分會場研討。中美學者都介紹各自國家的在線編目系統,美國學者側重美國法學院校的圖書館如何應用和推廣作為21世紀的標志之一的共享在線圖書編目系統。在數據庫的建設和用戶使用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的同時,學者們強烈感受到目前所存在的標準規范、質量控制、數據庫建設和用戶服務、協作與共享、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資源部主任徐詠梅簡要介紹了我國聯機聯合編目系統的起源和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出現的3種模式即區域性系統內的共建共享、區域性跨系統的共建共享、全國性系統內的共建共享和即將出現的第4種模式---全國性跨系統編目資源共建共享模式。重點介紹了我國主要的5家聯機聯合編目系統,并以他們為例,從組織結構,數據庫現狀及其所提供的相關服務和國內外的合作情況四方面對我國聯機聯合編目系統的發展現狀加以對照說明。她在主題發言中建議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盡快制訂通行全國的標準和規范,健全編目員認證制度,把握好質量控制與數據更新速度之間的關系。
西南政法大學圖書館館長鄒育理從《中文法學文獻期刊索引》編制實例中,較全面論述了二次文獻的定義、種類、作用,指出了文獻發展規律以及與專業學科發展的關系,即二次文獻(檢索工具)是隨原始文獻積累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應運而生的,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獻母體領域的成熟度。在功能方面,他著重強調了關于知識控制、學術評價及學科導向、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性,結合《索引》編制的背景簡述了當前的中國法律文獻資源的發展,分析了法律文獻總量高速增長與二次文獻生產明顯滯后的現狀。
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館長李軍通過主題發言,向法學教育委員會提出建議,將法學信息素質教育以課程形式納入課程規劃中,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規定,拓展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確立圖書館的信息教學地位,承擔信息教學任務,使圖書館在學校的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學者們討論各種商業和政府法律出版物時,來自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館長ClaireGermain教授和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學院副院長、圖書館館長BillieJoKaufman教授介紹了美國聯邦政府官方網站和其他獲取美國法律信息的主要“鏈接”,以及世界法律信息中心(WorldLII)和全球法律信息網(GLIN)。同時還討論了目前美國許多法學院校圖書館參與的信息電子化項目。這些項目大多與美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合作,比如美國大學華盛頓法學院的“美國和平與軍事犯罪研究中心”;還有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的“盧森堡審判”,“利比亞法律”以及“盧旺達種族滅絕”等相關課題的項目。
在主題為“中美兩國法律制定比較、政府與商業法律出版物及在線信息資源”的分會場研討中,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成良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以及哈佛大學法學研究塞耶高級講師VirginiaWise女士分別做主題發言,并就相關問題交換了意見。學者們認為,中美兩國在立法程序上有許多共通之處:兩國立法體系都繁復;都以獨特的方式發展了各自的立法制度,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有限;中美兩國都各有成文憲法。VirginiaWise女士介紹,美國還有一個與多數國家不同的特征是,雖然有兩黨政治體系,政黨對立法機關的限制卻有限,因此民主黨與共和黨會投票支持對方的立法提案。在美國,權力為中央聯邦政府、50個州和眾多屬地政府所共享,權力分配的界限并非絕對明確,時有重迭。由51個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的重要性自工業革命時期以來逐漸增加。所有的法律頒布后幾乎都由政府和民間出版社出版,人們同時可通過網絡版和紙質版查詢法律。在大多數情況下,法律通過免費和付費訂閱的方式傳播。
隨后,在“以法律院校圖書館為主的中美法律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服務現狀”主題的分會場研討中,JulieLim教授以紐約城市大學(簡稱CUNY)法學院圖書館為例,來展示學術性圖書館如何通過提供完善的服務和支持來輔助法學院的課程設置、教授研究和學術活動,以實現法學院的使命。同時著重討論作為法學院教師的一部分的圖書館員們的重要性。指出要想辦法使教師、法律圖書館員和學生之間產生協作性工作關系。XinhT。Luu女士認為,法律與經濟的全球化以及中美關系的日益緊密,為中美圖書館員在協助圖書館使用者(無論是學生、教師、或是學者)進行查尋創造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在一定范圍內探討了中國法律圖書館在教學與研究上對美國法學信息資料的需求,包括:①現有的法律信息資料和服務;②法律信息資料的欠缺部分;③其他低價或免費獲取法律信息資料的方法。
在第二天的主題研討中,中美雙方的學者首先就“法律圖書館在法律信息資料獲取、傳播和保存方面面臨的挑戰”主題進行了發言和熱烈討論。
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姚建宗教授針對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律圖書館以及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法律圖書館的現狀探討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中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對一定范圍教師的調研,介紹了部分法學教師使用法律信息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如何利用法律圖書館的情況。基于此,提出我國高等法律教育中法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與出路在于:1)提高法律圖書館收藏電子數字信息資料的比例。2)加大法律圖書館收藏我國各級法院判決的力度。3)適當加大外文法律文獻中的經典文獻的收藏。4)特別需要與國外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在法律信息與法律圖書館業務方面加強并逐步擴大合作,尤其是在有關法律信息的數據庫使用方面要加強并擴大合作。5)除了圖書資料借閱這種常規而基本的服務之外,以主題為核心對信息資料進行分類,從而為教師和研究人員提供定向服務。6)圖書館工作不能僅僅是管理加服務,還必須進一步轉向管理、研究加服務。7)提升法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法律素養。
哈佛大學法學院榮譽圖書館員、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法律圖書館代理館長HarryS。Mar教授認為,保存文獻信息資訊為未來研究之用是圖書館的核心功能之一,對法律圖書館來說尤其如此。一般而言,法律圖書館中所采用的保存措施與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一些左右圖書館發展的普遍趨勢極大地影響了圖書館藏的保存,圖書館保存有以下幾項最佳實踐方式:1)保留在“暗箱”檔存式倉儲庫中不得使用的“主本”,這包括以紙質和/或縮微復制形式的保留;2)將多本副本分布在不同的館藏地(簡稱LOCKSS);3)用一種記錄機制將現存的關于保存本的信息記錄下來。在對圖書館的館藏保存作出決策時,應當既考慮其他圖書館、又考慮商業性出版社的相應措施。
在討論到中美兩國法律圖書館面臨的一些問題時,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PhilipBerwick先生在主題發言中探討了不斷演進的技術對高校法律圖書館業務的影響。這里所謂的改進技術是指那些容許從Web1。0轉變為Web2。0的網絡應用程序。報告界定了Web2。0的核心特征。近年來,有些圖書館學的論述建議將Web2。0的特征應用于圖書館業務中,這將改變圖書館業務的核心與基本運作方式。這便是所謂的圖書館2。0模式。他進一步闡述了一些支持圖書館2。0模式運作的具體技術,并探討這些技術將如何對高校圖書館的業務產生影響。
佩珀代因大學法學院副院長HerbertCihak教授討論了法律院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問題,其主題發言涵蓋以下四個重點:1)法學院圖書館在行政組織上應當怎么面對這個問題;2)圖書館需要如何重組或調整才能適應圖書館讀者的需求;3)法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編制水平應如何進行調整;4)裁減法律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否難以避免。
法律院校圖書館的經費問題也是一個被普遍關注的問題。HerbertCihak教授提到了法學院圖書館的成本費用與日俱增,但是,在法律出版刊物訂閱費用的不斷劇增之時,圖書館經費卻廣泛削減。盡管其中存在諸多因素,但卻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無論館藏發展、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投入以及人事方面都有龐大的開支,需要詳細、合理的預算。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JoanHowland教授討論了美國法學院的諸種結構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四種:
1)法學院為所屬大學的一部分,與大學共處一個校園區;2)法學院為所屬大學或大學制度的一部分,但地處不同的校園區;3)法學院完全獨立,不隸屬于任何大學;4)法學院作為營利機構的一部分(而非教育機構)。她分別說明了法律圖書館在這四種不同的組織、結構模式中的位置以及法律圖書館在管理上的一些問題,比如圖書館經費、上下各級報告制度(尤其是圖書館長)、聘用和晉升等人事政策、資源分享、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以及其他論題。
中美雙方學者在論壇的最后階段共同進行了主題為“中美兩國間的合作潛力”的全會,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院長方流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季衛東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龔文東副教授、新英格蘭法律圖書館協會執行主席TracyThompson教授、佛蒙特州法學院法律圖書館館長CarlYirka教授等中美雙方的專家學者就“法律信息專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以及法律信息的分享與發展中的合作與咨詢”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學者們首先提出,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系統和工具的改進,傳統概念中的圖書館已被重新界定,從一個獲取文件記錄或書籍的地方,變成儲存最先進的電子資源,包括互聯網、數字圖書館、以及可遠程獲得廣泛信息的地方。對從事法律圖書館工作的人們的教育內容及相應課程也應當作相應改變。要使圖書館學的新的研究生們有能力應對這種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使用新出現的科技來滿足圖書館用戶的需求,并使他們成為在不放棄圖書館專業的傳統價值觀和原則前提下進一步實現本機構的使命的擁護者,這便是圖書館學課程設置的設計者們所要面臨的挑戰。圖書館學的課程和教育大致上包括兩個方法:一是傳統的方法,研究生選修學位課程,完成課程后才能成為專業人員;另一方法是利用多種網絡教育技術和工具,選修網上提供的碩士課程,從而消除地域界限,給予人們獲得碩士學位的機會。
此外,學者們從法學期刊、法律網站以及法律文獻的獲取等方面,較為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當前中、美兩國法律信息檢索與利用的情況。學者們指出,在美國,昂貴、競爭激烈的在線系統如Lexis和West2law則主要向專業律師提供服務,一般大眾則在公共圖書館等地方使用網絡查詢法律。在中國,大部分教師和公眾也通過公共網站查詢法律。法律檢索是法律教育和法律實踐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國現行法學教育體制中,法律文獻檢索教學還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中國法學院應加快法律文獻與信息檢索學科的建設和課程設置,這有利于學術標準化與規范化和增強法學教育的實用性。
隨后,雙方學者檢視了中美兩國在法律文獻和信息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在中國: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外,還有法律法規匯編和出版規定,互聯網出版相關法規,電子出版相關法規,信息服務相關法規制度,法院判決文書的公開制度,對外合作出版的相關法規,國家機密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在美國,除了以知情權為基礎的《(聯邦)信息自由法》和相似州法之外,還有公共文件和公共記錄相干制度和規定,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等。而中美兩國法律文獻與信息產業所依托的截然不同的政治、社會、文化和司法語境:在中國,1979年以來新的司法體系不同于1949-1978年的傳統社會主義法制;新的法律文獻與信息產業不同于傳統的法律匯編和出版或普法工作;社會對法律文獻與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倡導“電子政府”;法院系統建設“案例指導制度”;法律文獻與信息產業的意義重大,無論在新學科建設,還是增多提供給公眾的法律資源和增強政府透明度等方面。
一些中美法律文獻和信息專業人士具體合作建議:1)歡迎和接受以下政府和有關機構的指導和支持:各級法院、檢察院、司法部;教育部法學學科指導委員會;中美法學教育聯合委員會;美國法律圖書館聯合會;美國法學院聯合會;中美各法學院;以及企業等。2)呼吁知識共享和培訓項目,包括定期和不定期項目;學術會議、活動;以及遠程教學和培訓等。3)討論在以下三個重要領域中的、長期性的中美合作項目:提供給中文讀者的美國法律文獻和信息(英文或中文);提供給美國讀者的中國法律文獻和信息(英文);提供給中國讀者的中國法律文獻和信息(中文)。
最后,雙方學者對中美雙方在法學教育、法律信息共享以及法律圖書館建設方面進行總結。雙方一致認為,通過共同努力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保護和保存是昂貴的活動。當我們面臨大量的瀕臨危險的館藏需要保存的時候,重復勞動便是一種浪費。因此應當把館際合作作為必要方式。在當今美國,為了滿足各種不同類型的合作需求,某一圖書館或大學可能同時成為許多圖書館聯盟的成員。在成立初期,聯盟的工作主要側重于成員之間物質資源的共享,主要以館際互借互惠協議和相互進入檢索協定的形式實現。
眾學者認為,數字化信息時代的來臨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全球化。地理疆界和時區差異不再成為限制我們獲取和分享信息和專業知識的能力的障礙。今天我們對于“資源共享”的概念應當從更為廣泛的視角來理解,不應再局限于以往的館際互借模式。法律圖書館應做好準備,利用適當的機會探索出如何分享物質、人力、財政、電子和智力等資源。
經過兩天的主題發言、報告以及專業研討,中美兩國的法律學者和法律圖書館系統的館長和專家們對彼此間的交流感到非常滿意,在會議的最后幾段,簽訂了《香山共識》,彼此約定:將“中美法律信息及圖書館論壇”作為常設項目,在中美兩國分別成立顧問委員會及執行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經由兩國法學院(校)及法律圖書館機構選舉產生,每兩年定期召開一次論壇,使雙方交流常態化并不斷加深。
5月30日,研討會圓滿結束,取得巨大成功。此次研討會促進了中美雙方法律信息及圖書館的相互了解,為尋求兩國在法律信息的獲取與應用方面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動作用。
姜振宇等,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本文原載《政法論壇》2009年第5期。為擴大交流學習現轉于此,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