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7 年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 以下簡稱 《條例》) ,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上的職責作出了法律意義上的明確規定。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立政府信息查閱點,為社會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須及時主動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政府公開信息。[1]由此,公共圖書館被正式納入政府信息公開服務體系中,成為公眾獲取政府公開信息的窗口。條例頒布至今已有 10 年,公共圖書館開展這一服務效果如何? 本文以廈門市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工作現狀為例,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以期思考并探討行之有效的發展對策。
1、廈門市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現狀
自 2008 年起,為保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正常運轉,滿足公眾需求,廈門市圖書館從場地、設施、人員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工作安排。10 年來,在政府信息公開文件的送交機制、組織整理和保存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服務模式、服務效率和質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還未能建立起面向全體公眾的健全、完善的服務體系。
1. 1 規范文件送交機制
《條例》頒布后,廈門市人民政府要求廈門市圖書館在館內設立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以便廣大市民查閱政府信息,并要求各行政機關及時提供主動公開的信息給圖書館。截至 2018 年,廈門市圖書館共接收政府信息公開電子文件 47781份,紙質文件 15893 份 ( 詳見圖 1) 。從圖 1 中可見,2016 年之前接收的電子和紙質文檔數量相差甚大,未能實現紙電同步。除此之外,還存在文件報送隨意性大、不及時、重復、文件類型多樣、格式不規范等問題。圖書館作為被動接收的一方,無訴求途徑,以致這個問題延續多年未得到解決。直至 2016 年 7 月,廈門市政府進一步規范了政府信息公開文件傳遞機制,明確要求各機構將政府信息公開文件紙質檔和電子檔同步發送給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并對報送文件的時間、類型、格式等作了明確規定。廈門市圖書館亦化被動為主動,建立各機構報送人員聯系通訊錄,遇到問題及時溝通解決。至此,該項工作方步入正軌,逐漸實現規范化,建立相對完善的加送機制。
1. 2 完善信息保存機制
為了對海量政府信息進行科學的組織和整合,廈門市圖書館于 2008 年搭建了 “政府信息公開”專題數據庫,錄入接收到的各機構電子發文,以便廣大市民能在網上及時、快捷地查閱信息。至2018 年,共錄入 40994 條。此外,2013 年開始承接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數字資源聯合建設政府公開信息項目,于當年建成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廈門市分站平臺 ( 以下簡稱 “信息整合平臺”) 。截至 2018 年,廈門市圖書館對 40 個廈門市政府機構采集政府信息,共向國家圖書館提交 9. 91 萬條政府公開信息數據,在分站平臺上發布 84707 條政府公開信息數據。
為了方便讀者查閱,廈門市圖書館還在館內設立政府信息公開專架,每年將上一年度的紙質文件,依照發文機構、文號、發文日期排序整理并裝訂成冊,編目入藏開架供讀者查閱。而當年的紙質文件則存于文件盒中閉架保存,讀者可向參考咨詢工作人員申請調閱。
2、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2. 1 重視程度不足,服務意識淡薄
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一是當地政府要求,二是評估定級所需,圖書館自身對該項服務并不太重視。基本僅注重文件的收集與保存,缺乏主動服務意識,服務內容僅限于提供文獻閱覽、書目檢索等低層次服務,不能滿足讀者深層次的文化需求,整體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2. 2 人員配置不足,影響深度服務
公共圖書館經過近年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在給讀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普遍存在讀者服務工作繁重、人員短缺的問題,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工作大多沒有專職人員。例如,廈門市圖書館的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工作僅由一人兼職負責,雖然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送交、保存機制,但由于數量較大,仍要花費較多時間進行整理、錄入,抽不出更多的精力去開展深度的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此外,從事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圖書館員缺乏相關的系統培訓和研究實踐。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 3 宣傳不足,利用率低
在人員配置不足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難以抽出更多人力開展宣傳服務工作,也沒有持之有效、長期穩定的宣傳措施進行服務推廣,以致公眾對該項服務認知度低,造成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與公眾使用率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3、 思考和建議
有學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中應扮演四種角色: 信息公開的主體、信息公開的承擔者、信息的再加工者和政府信息素質的養成者”。[2]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克服現存的困難,促使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向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3. 1 各方重視,發揮橋梁作用
任何一項工作的有效運作,都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自上而下從思想源頭、主觀意識上重視政府信息公開服務。 《條例》之所以把各級公共圖書館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查閱場所之一,其目的就是利用圖書館這一公共場所,讓更多社會公眾了解并使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搭起政府與民眾溝通的 “橋梁”。圖書館要做的不僅僅是收集、保存和傳播政府公開信息的 “窗口”,還應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比如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的民意收集機制,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反饋,切實發揮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之間的 “橋梁”作用。
3. 2 整合資源,解決人員問題
據調查,我國 49 家副省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均已加入全國性的政府信息公開資源整合平臺。其中,有 14 家省級館和 6 家副省級館還自建了政府信息公開數據庫[3],廈門市圖書館就是其中之一。顯而易見,兩項工作的重復運作必然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通過對這兩種服務模式的比較分析 ( 見表 2) ,信息整合平臺除了時效性滯后外,在信息獲取、經費來源、可操作模式等方面都優于自建數據庫。而經過多年的推動發展,各政府部門基本都建有獨立且規范的政府公開信息專欄。圖書館可利用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數字資源聯合建設政府公開信息項目的專項經費,將政府公開信息采集、審校、保存業務外包,只需將采集周期由 “一年一采”調整為 “一月一采”以保證時效性即可。通過對這兩項工作的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圖書館可將服務人員從繁瑣、機械的錄入工作中解脫出來,側重于與政府各部門溝通,完善機構主頁地址、鏈接地址等信息變更的反饋機
3. 3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利用率
公共圖書館應制定持之有效、長期穩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宣傳和推廣計劃。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社會公眾了解并獲取政府信息。首先,結合圖書館各項業務推廣活動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宣傳工作。例如定期舉辦相關主題講座、在公共場所張貼宣傳海報、印發宣傳單等,向社會公眾普及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政策、知識及使用方法,進而達到提高利用率的目的。其次,重視新興媒介的信息傳播作用,拓展宣傳渠道。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結果顯示,截至 2018年 6 月,中國網民已達 8. 02 億之多,其中手機網民 7. 88 億,微信用戶 10. 82 億,微博用戶 3. 37億。[4]顯然,通過微信、微博、移動應用程序推廣政府公開信息,將贏得更多政府信息公開的用戶。新媒體推廣和政府信息公開資源的有效整合,必將大大提高政府公開信息數據庫和檢索平臺的利用率。
3. 4 加強隊伍建設,開展深層次、個性化服務
社會公眾到圖書館查詢信息,往往沒有明確的指向,面對龐大繁雜的政府公開信息常常不知從何入手。因此,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成效如何,館員隊伍建設尤為重要。政府信息公開服務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既要熟練掌握信息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還要熟悉政府各部門職能,能夠精準解讀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以便及時解決讀者查閱政府公開信息過程中提出的各類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定期對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進行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培訓和考核。可以參照歐盟的實踐經驗,培訓館員具備以下知識: 一是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法律專業知識; 二是明確政府信息公開流程與信息公開申請人服務的細節及要求; 三是政府信息和政府文件的編輯、整理和集中規范式管理; 四是政府信息公開服務使用細節說明。[5]由此逐步培養出一批對政府政策有深刻理解力的館員,在做好文獻檢索和文獻傳遞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現有政府信息公開文件進行二三次深度開發和利用,加強專題和定制等信息服務,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朝著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原載《福建圖書館學刊 》2019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