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讀者來說,如果一份報紙不具備必讀性,也就談不上對這張報紙有多少情感和忠誠度。所以媒體早已意識到: 要想牢牢吸引住讀者,僅靠拼搶動態、時令新聞遠遠不夠,必須在新聞的深度和廣度上做足文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提高新聞的品質,在新聞的制作上追求獨家性、前沿性和深刻性。而專刊正是這種報道的最佳表現形式。當前,我國行業報紙在追求新聞化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創辦了以深度報道為主的專刊,有的甚至以每期多版面的周刊形式極大地豐富專刊的內容,將自己打造成生命力更為旺盛的媒體,以增強報紙在業內的影響力。在專刊的選擇中,以法制為主題的專刊,以其可讀性、接近性、真實性、實用性,而應成為行業報的專刊首選。
1. 法制主題是行業報專刊的首選
法制新聞與社會的法制實踐相 伴而生。法制新聞專業傳媒創辦 于上世紀80年代。1980年8月,我國第一張全國性法制報《中國法 制報》(《法制日報》前身)創刊, 隨后,其他法制類專業報刊紛紛 面世。與此同時,一些綜合性報刊紛紛搶灘法制題材,不斷拓展 法制新聞報道的覆蓋面和傳播空間,成為新聞報道領域別具特色的 風景。 毋庸諱言,隨著社會的發 展,法制已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復雜化、時代化的特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諸多關系大多要依靠法律來調節、維護,人們各種權利的維護、矛盾的解決也要依賴于法律。對于法律,不管你懂還是不懂、愿意還是不愿意,你都越來越離不開它。這是改革、開放、 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社會變革無限,變革中的法律更趨于復雜和完善,也不斷有新 的法律法規出現, 法制報道以其趣味性、可讀性、接近性而廣受讀者的喜 愛,沒有哪種新聞有法制新聞那樣 滲透得廣泛、深入和持久。
也許大家認為:法制類專刊可能是綜合類報紙或者都市報專刊的首選,對行業報尤其是機關報來說,可能并不是很重要。其實不然,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載入憲法,標志 著我國依法治國思想的確立,治國方略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此后,我 國進入了落實和完善這一治國基本方略的新階段。依法治國,關鍵就是政府依法行政,這就要求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加快推進依法行政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廣大公務員的法律素質,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可以說法制涵蓋了政府行政的方方面面。作為行業報,通過創立和強化法制專刊,加強法制類新聞的報道,扎實有效地開展與行業有關 的法制宣傳教育、 法律問題研究探討,一方面可以使行政相對人的法制意識不斷強化,自覺守法和依法辦事的觀念不斷增強,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推進依法行政,乃至對行業領域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以及推進法治建設進 程都可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此外,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法制已深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次,可謂牽一“法”而動全身。 法律與經濟、社會生活聯系的廣泛性,決定了同一重大的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均可從法律的視角切入, 由此法制專刊在行業領域不僅必須,而且具有用之不竭的資源。
有鑒于此,《中國國土資源 報》早在1994年就創辦了《人地法》專刊,隨著在業內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以及國土資源系統法制工作的需要,2005年《人地法》專刊被豐富發展成為《法制周刊》。多年來《法制周刊》更為讀者所喜愛,閱讀率連續4年在讀者問卷調查中名列前茅。
2. 行業法制的專業化服務
對報紙的生存和發展來說,定位決定一切。所謂“定位者,報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小察也”。行業報的定位具有明顯的行業性特征,具體到其法制專刊的定位上,也必須在行業領域的范疇內,提供法律專業化的服務,做到內容結構和受眾閱讀需求的最大 契合。
對信息各有所需是社會發展的 必然,報紙也必須要有充分的應 對。根據新聞貨價理論,新聞信息 就如同超市放置商品一樣分組“打 包”擺上“貨架”的。其重要特點 就是要求新聞分類清晰,以便讀者 各取所需。無論從宏觀信息流向的 變化,還是微觀到每一位讀者的閱 讀需要,報紙對受眾定位越來越具 體化、內容越來越專業化已成為趨 勢。作為受眾,按個人需求獲取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普遍的愿望。 尤其在信息極度膨脹的今天,受眾對信息獲取的途徑前所未有的廣 泛,而在甄別遴選之后,大家的關注點往往更多地放在對自己有用的 信息上。所以,對行業報紙而言, 必須堅持自己的行業定位,因為行 業受眾讀報的目的首當其沖還是為了解業內情況以及尋求工作指導。而行業報法制專刊則應以細分 而有用的、與行業相關的法律服務信息,以及獨具特色的法制報道, 進一步提高可讀性和實用性,吸引業內更多讀者,建立起法制專刊固定的讀者群,進而帶動整個報紙的閱讀率。
專業化要求為讀者提供分類 的、可讀的、有用的信息,這就必 須對報紙結構進行“內在專業化” 的調整,開辟出若干不同的、細分的版面或相對固定的各類對象化欄目,努力形成有充分特色的專業化 品牌欄目,以爭取小眾讀者,讓小眾讀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因此,行業報法制類專刊在版面設置 上,必須要破除大而無當、難有生氣、極易與綜合類版面雷同的陳規,進一步縮小外延,變換角度,努力捕捉讀者興趣中的某些特別點,設置出體現法制特色的品牌版面或欄目。
《中國國土資源報·法制周刊》的定位是服務于國土資源系統法制工作的綜合周刊,兼顧新聞化和法律服務。其各個版面的定位上 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特色定位 都十分具體。比如,設置有《行政與法》版面,緊密圍繞主流受眾即 國土資源系統和其公務人員的行政工作提供資訊服務、問題研究和法律指導;設置有《以案說法》版、《咨詢實務》版,圍繞具體案例、來信來電,提供分析指導,突出法律服務特色。欄目的定位上,也嘗試走多樣品牌的特色之路,滿足不同讀者群的需要,如設置《法制聚焦》、《案件追蹤》等欄目滿足廣大讀者對深度法制新聞的需求;《觀察與思考》、《問題研究》等 欄目為國土資源系統中專職法律的工作人員提供探討研究問題的園地;《案例分析》、《實務交流》 等欄目,則對基層國土資源執法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案件解疑釋惑、 法律知識講解,有很強的知識性和指導性;而《咨詢熱線》、《律師信箱》等欄目,則通過與讀者互動、解答疑難問題,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法律幫助。
3. 創新法制專刊的報道方式
行業報法制專刊應當吸取已有 法制報道的成功經驗,摒棄遠離現代傳媒理念的諸多弊端,拓展空間,以全新角度剖析法制新聞所蘊涵的內幕、觀點、理念,映照發展軌跡,揭示前進方向,以不斷增強 法制報道的魅力。
行業報法制專刊在新聞報道上 不具有時效性優勢,也不能以簡單、離奇的案例取悅讀者,它必須以報道的深刻性、廣泛性、整合性、遞延性來完成法制新聞由表層 向深層的拓展,由感性向理性的延伸,由事件到現象的聯系,由事實到啟迪的實現。它須注重對具體法 制新聞事件的更具行業貼近性和法制價值的挖掘,通過深度的拓展幫助讀者在類比、演繹和歸納中釋疑 解惑、明辨法理,帶給讀者以精神的感動、心靈的震撼、思想的啟示、行為的約束,而且應該以法制觀察的視角、深度報道的方式,見證行業法治進程,推動行業法制的完善。所以,法制專刊不能雷同于行業報的日常法制新聞報道,而必須是對已有法制新聞資源的整合, 對法制新聞報道的層次提升。
在進行法制報道時,應采取獨立文體的深度報道和組合文體的深度報道兩種形式。前者可以是解釋 性報道、調查性報道、預測性報道三種形式,后者可以是整合報道、 連續報道、系列報道三重形式。這 樣的形式,常常在內容上使讀者獲 得對法制事件“零焦距”的認知,而且在評論、特寫、資料鏈接、相關信息等內容的整合下,將事件的內涵和意義獲得拓展性的延伸,這樣,報道在內容上相互補充,表現力才能豐富。
《中國國土資源報·法制周刊》 一方面緊密圍繞國土資源部中心任務、重點工作,及時跟進,找準與法律的契合點,另一方面關注法制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找準與國土資源工作的契合點,組織策劃深度報道,以大容量、高質量的新聞信息帶來有效閱讀率,比如對近年來的礦山事故、征地、小產權房、開發商囤地、國土資源領域反腐等等主題, 都有深度的報道和剖析。
4. 新角色轉換延伸法制專刊的功能
當下,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許多報紙開始探索依托信息資源平臺提供的內容開展“增值服務”, 而且這種增值服務的收入也逐漸與傳統的發行、廣告收入一起,共同組成行業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
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行業報紙也應該放棄傳統的媒體中心觀, 樹立資源中心觀,通過建構和整合 細分行業或專業領域的資源平臺, 在資源平臺上部署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內容產品,并將其發展成為行業 領域價值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報紙,其具有廣闊前景的內容增值服務包羅萬象,如數據庫服務、維權服務、顧問咨詢服務、會展服務、商務代理服務、定制化內容產品服務、人力資源培訓服務等等。
行業報法制專刊無疑在提供 “增值服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法律服務這一巨大的戰 略資源,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法律 顧問服務、法律信息數據庫、法律書籍編輯發行都是可以嘗試的途徑。這種新角色的轉換不僅延伸了 法制專刊的功能,而且為行業報形 成完整的報業產業鏈提供了重要的 資源。這也是行業報法制專刊在法治建設進程中承擔依法實施監督、 傳播法律知識、推進依法行政、關注民生大眾等重要而多樣的社會功能的要求。
《中國國土資源報·法制周刊》在延伸自身功能方面進行了積 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自開辦以來,《法制周刊》就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專家庫,在國土資源部、行政事業單位、省級國土資源部門、 高校、律師事務所等單位遴選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有深入研究和大量 法制實踐的專家學者,組建法律顧問團隊,針對基層國土資源系統、廣大群眾咨詢所涉及國土資 源的重要法律問題和法制案件提供法律服務,并在報紙相關版面對有關服務指導內容進行報道, 一方面增加報道的貼近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樹立《法制周刊》在讀者中的法律服務的權威性。從免費公益服務起步,逐步培養大家的信任,目前已經向提供有償咨詢服務方向發展。
此外,《法制周刊》自創辦以來,刊登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類稿件,對指導基層國土資源執法工作 實踐提供了參考和指導,深受讀者喜愛。不少讀者將案例剪訂成冊,作為工具資料以供日常工作中查閱。為此,《法制周刊》在2007 年1月將過去兩年刊登過的案例分 析類稿件整理分類,結集出版。《國土資源案例分析》一書自2009 年4月出版,很快售罄,為報社贏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法律工具書的出版已經成為 《法制周刊》的長線項目,也是報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產品。本文原載《行業報的發展與創新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