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國庭審公開網等司法公開四大平臺的建成運行,司法案件從立案、審判到執行,全部重要流程節點實現信息化、可視化、公開化,構建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司法公開形成的大數據充分發揮了服務群眾訴訟、服務法院管理、服務社會治理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共公布全國各級法院生效裁判文書4490余萬篇,訪問量突破149億人次,訪客來自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累計公布執行案件3706萬余件、被執行人信息5365萬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1045萬余條,為凝聚全社會力量推動解決“執行難”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庭審公開網已經覆蓋全國各級法院,公開庭審82.2萬余場,主網站及關聯網站總觀看量超過59億次,最高日直播量超過3600場,為人民群眾足不出戶觀看各級法院案件庭審實況提供了便利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李亮介紹,隨著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國庭審公開網等司法公開四大平臺的陸續建成運行,司法案件從立案、審判到執行,全部重要流程節點實現信息化、可視化、公開化,構建出了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司法公開形成的大數據充分發揮了服務群眾訴訟、服務法院管理、服務社會治理的作用。
(一)當事人從司法大數據中穩定解紛預期
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通過關鍵詞搜索十篇同類案件裁判文書,找出處理該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以及法院論理,依此進行矛盾化解--這是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羅村村支書鄒國揚創設的“鄒式十篇調解法”。這套辦法讓他連續兩年在當地獲得“金牌調解員”的榮譽稱號。
一次,出嫁女張某因娘家土地征收補償款未獲分配,與其兄張山某產生糾紛,張山某認為農村風俗是“嫁出門的姑娘潑出去的米湯”,張某無權要求分配娘家的土地征收補償款,找到鄒國揚要求其評理。鄒國揚問明情況后,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輸入“出嫁女 土地征收補償款 分配”關鍵詞后,讓張山某自選十篇并閱讀,看看法院是否支持其請求,張山某在看完五篇判決書后,態度大變,主動要求鄒支書聯系張某調解,最終兩兄妹心平氣和地把事情處理完畢。
和法律條文相比,裁判文書能夠更直觀地查看案情,通俗地理解法律,更容易為群眾所接受,普法效果事半功倍。海量的裁判文書上網為“類案同判”帶來了可能,可以統一裁判尺度,最大限度實現公平正義。
2017年9月,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出臺規定:“鼓勵當事人、代理人庭前提交先例裁判和與本案有關的法律觀點、裁判規則引證己方相關訴訟主張。”
有了糾紛查一查,可以定分止爭;訴訟過程查一查,可以明確預期;訴訟之后查一查,可以案結事了。
(二)法官從裁判文書上網公開中學習互鑒
“提交先例裁判”受到律師和當事人的歡迎,法官也從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獲益良多。
2017年,江西省鷹潭市月湖區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承辦案件的法官拿到案件一時“蒙圈”了,這是在月湖區首次出現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因為平時沒接觸過證券案件,也不太了解證券相關知識,一時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承辦法官進入中國裁判文書網,輸入“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網站馬上反饋出27件相同案由的判決書,其中以北京、上海的類似案件居多。通過對其他法院類似判決書的研究和學習,法官了解了相關業務辦理流程,通過對類似判決書引用法律的梳理,也弄清楚了相關法律規定,思路一下清晰了。承辦法官馬上找準切入點,并組織雙方進行庭前質證,歸納爭議焦點,并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三起證券欺詐責任糾紛都以調解結案。被告公司負責人對承辦法官豎起大拇指說,“你們法官真厲害,您說到的一些證券操作規則只有我們公司一線老員工才清楚。”
雖然證券類案件在月湖區算新類型案件,但在沿海發達地區可能算是常見類型案件。文書上網讓全國各地法院各種類型案件都能在網上查到,給了月湖區法院這類處于中部地區的基層法院法官更多學習發達地區法院審判經驗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吸取其他地區法院法官的審判經驗,拓寬視野,提升審判水平。
(三)司法大數據的應用領域越發廣泛
海量的司法裁判數據,利用方式更加多樣。
有當事人用其來找律師--通過比較代理案件審理情況的方式,“精挑細選”精通相關業務領域的、有一定勝訴率的律師作為案件訴訟代理人。“一看他打過的官司文書,心里就對這個律師水平如何有底了。”西安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位當事人說。
有公司用其來管理企業--2016年3月,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啟動“全員全業務法律風險點防控體系研究與建設”,公司搜集了近年來電力企業運檢專業相關的全部公開裁判文書,通過技術手段將裁判文書中的信息進行技術提取和數據分析,總結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個性問題給出專業的法律咨詢意見,為提煉管控依據、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重要參考。這種新型工作模式,改變了以往風控工作“吃一塹,長一智”的高成本模式,以已經發生的案件作為“前車之鑒”,識別基層工作中的風險點。
李亮介紹,司法公開帶來了“五項效應”:保障訴訟當事人參與訴訟的各項權利,保障社會公眾充分行使知情權、監督權;服務律師執業,為律師在代理各類訴訟案件過程中理清思路、形成觀點、闡明意見提供專業指引;服務法學研究,為專家學者、高校師生發現社會現象、研究司法政策提供權威學術資料;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平安中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積累數據基礎;服務執法辦案,監督制約審判權力,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依法審慎履職。
(四)重視數據公開與隱私保護的平衡
司法公開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訴訟當事人的隱私如何保護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為切實保護當事人信息安全,人民法院在裁判文書公開工作中專門設計了三項信息保護機制。一是依據法律規定,對涉及國家秘密的、未成年犯罪的等5類案件的裁判文書不予公開;二是依規刪除擬公布裁判文書中涉及當事人身份財產內容的5類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三是依規對案件中涉及的相關人員姓名進行隱名處理,如刑事案件被害人、未成年人等。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趙某等共有物分割一案,通篇涉及婚姻、繼承等案情,委托代理人為趙某配偶,如不進行技術處理,勢必暴露個人隱私,不利于家庭團結,如按相關規定采用刪除個人隱私內容的技術處理方式,則裁判文書沒有具體案情,喪失了裁判文書公開的價值。承辦法官將裁判文書匿名處理后上網公開,既保護了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又保證了該類型裁判文書公開后對他人的教育和指引作用。
學法、懂法、尊法、用法……人民群眾的法治思維在司法公開的陽光下提升,法律工作者的智慧樹在司法公開的陽光下長大,最終,成就了法治中國的枝繁葉茂、萬木蔥蘢。
轉自《法制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