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史料文獻
中外法學文獻
法學文獻整理與利用
文獻檢索研究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文獻與檢索 > 文獻檢索研究
文獻檢索研究
暫無下載資料

 法科研究生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探索與實踐
——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
            劉偉 點擊量:675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摘要】
通過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公共課“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設置背景、教學團隊、教材編寫與課程設計、教材與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與改進路徑的介紹與分析,提出在信息和法律全球化時代,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是法學教育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關鍵字】
法學研究;文獻檢索;研究生
    

  就法學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而言,兼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可謂完整之人。實踐能力是指法律人通過法律知識、法律技能來實際解決法律問題,并由此來影響和塑造社會的一種能力。創新能力是法律人發現新問題、運用新方法、形成新評價和規則的能力[1]。信息時代,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正是法學教育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培養學生有效尋找、獲取、整理和運用法律資源與信息的能力,了解法學研究方法,為進一步凝聚法學問題意識,形塑法學思辨方法,建構嚴謹的法律論證打下基礎。

  一、課程設置背景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網絡資源大量涌現,引發了信息檢索模式的變革,給法學研究和法律實務帶來巨大的影響。信息檢索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法律職業的運轉,影響職業的效率和水準。美國法律圖書館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aw Libraries,AALL) 在 2013 年發表《法律檢索能力的原則和標準》(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Legal Research Competency) ,一個成功的法律研究者應該具備的法律檢索能力的原則與標準為: ( 1) 擁有法律制度和法律信息來源的基礎知識;( 2) 通過有效的研究策略收集信息;( 3) 審慎評估信息;( 4) 有效地應用信息,以解決特定的問題或需要;( 5) 區分道德和不道德的使用信息,并了解與發現、使用、或應用信息相關的法律 問題[2]。英美法系國家法學院普遍開設了相關法律檢索課程“Legal Research”,該課程“不是教授法條法規,也不是一個純技巧的數據庫培訓,而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論課程”[3]。“Le-gal Research”作為一種法律研究方法,是尋找和獲取法律信息從而支持法律決策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訓練分析、思辨、推理、溝通、應用和總結能力,從而養成法律思維方式和獨立的批判意識,奠定法律職業能力的基礎。

  在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中,由于人才培養模式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檢索教育屬于薄弱環節,“缺少方法論的訓練,文獻積累的意識不夠,缺乏本學科的文獻目錄學知識等問題,法學教育和律師訓練還是重知識而輕方法,重論述輕資料,以論代證”[4]。學術方法訓練的欠缺,對原始資料把握的不足,突出的表現就是法學寫作無法以理服人。從法科學生的畢業論文,到律師的法律意見,法官的司法判決,普遍欠缺嚴謹的學術規范,難以達到國際交流的學術標準。

  隨著我國法治的發展和法治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法律檢索教育對于法學研究及法律實務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順應發展與變革,組建教學團隊,于 2016 年 9 月開始為法科研究生開設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本文就該課程的教材編寫、課程內容與實踐效果等幾方面的經驗進行了介紹,以期為該課程在法學院校的推廣,培養法科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有所獻替。

  二、教學團隊、教材編寫與課程設計

  ( 一) 教學團隊

  本課程的設計、建設和教學,由時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館長的高利紅教授率領校圖書館和法學院分圖書館團隊承擔。教學團隊共 9 名成員,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講師 5 人,含博導1 人,博士 2 人。具法學背景的有 4 人,圖書情報專業的有 5 人。多位教師長期為本校本科生開設文獻檢索課、新生入館教育及各類嵌入式課程,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學術素養。

  ( 二) 教材編寫

  在開設課程之前,組織編寫一本契合法學教育改革與信息化變革的《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教材,從而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尤為關鍵。傳統法律文獻檢索教材,沿用圖書館學的一般理論框架,在體例和內容上過于泛化,與法學研究方法、法律思維方式相分離。就法學教育來說,如何尋找和組合法律權威,如何評價資料的價值,如何就收集的文獻撰寫綜述、報告,不僅涉及檢索技巧,還包含了法學的學科特性。基于此,高利紅館長提出要主編一本將法學研究方法與法律信息檢索融為一體的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教材,隨后得到中國政法大學、上海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等兄弟院校的熱烈響應和支持。2015 年 6 月 25 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主辦《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教材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上述政法院校從事法律文獻檢索教學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會議圍繞《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進行了集中研討[5]。

  該教材從動議到撰寫,歷時兩年有余,其間反復修訂,編寫組 成員付 出 了 艱 辛 努 力,最 終 于2017 年 3 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并納入法學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 三) 課程設計

  2016 年 9 月,新學期伊始,在研究生院和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正式面向全校研究生開設。課程性質為公共選修課,共計 17 課時,排課時間為每學期的第 2 - 5周,每位教師每周 1 次課,每次 4 課時。我校法科研究生包含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法律碩士中心的法學碩士、博士與法律碩士三類,在校生約1900 余人。開設兩個學期以來,每學期選課人數300 人左右,每班選課人數 50 人左右,大多數為法學各個專業的碩博生,也包括少數其他非法學專業如金融、經濟、會計、管理類對法學有興趣的學生。

  教學采用課堂講授與案例教學相結合,輔以課下實踐方式。課堂講授通過 PPT 課件并結合網絡檢索的方式進行,學生則可通過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登錄圖書館網站鏈接的各個數據庫,同步進行檢索,“刷機上課”。

  三、教材與教學內容

  ( 一) 教材體例與內容

  《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教材分為三大部分,共十二章。

  第一部分研究篇。本篇從法學研究的目的、體系和方法入手,對法學文獻的評價、文獻綜述的寫作及學術規范進行了介紹。

  第二部分資源篇。介紹了法律文獻的分類、中外主要法律資源數據庫和主要法學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從文獻到數據庫再到圖書館,勾勒出法學資源的時空演變與整體概貌。

  第三部分檢索利用篇。根據文獻信息從整體到單元的發展路徑,分別介紹圖書、論文、知識單元( 概念與統計數據) 的檢索,并針對法律檢索的特殊性,增加了中英文法律文本及案例的檢索。考慮到文獻資源發展由實體向虛擬延伸的趨勢及法律檢索范圍和方法的擴展,著重介紹了常用法律數據庫和網絡資源的應用,包括慕課、谷歌地球、圖片識別等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

  本書遵循了法學研究從方法到規范,從規則到應用,從分析到結論的思維流程,以法學研究為先導、信息資源為基礎、專題檢索為主線對法學研究過程進行再現,區別于傳統法律文獻檢索教材。此外,各章節皆結合法學理論的前沿與熱點來設置思考練習題,通過對案例的檢索與研讀,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與分析應用的能力。

  ( 二) 教學內容

  在教學上,根據課時和講授的重點所需,分為: “導論”、“法學資源與檢索方法”、“法學資源評價與利用”、“學術規范”四個專題。

  專題一“導論”,回溯了信息存儲方式的變革與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考慮到我校法科研究生多為外校生源,重點介紹了本校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課程的背景、體例、內容等。

  專題二“法學資源與檢索方法”包括三部分內容: 法學資源類型、主要法學資源介紹和法學資源檢索方法。法學資源類型介紹了原始法律文獻( Primary Sources) 和二次法律文獻( Secondary Ma-terials) 的區分。針對國內法科學生習慣于從二次法律文獻出發研究法律問題,首先通過法學資源分類來強調法學研究的基本思維和方法,而原始法律資源是尋找法律問題和適用法律的首要依據。主要法學資源介紹了內地、港臺、國外的相關數據庫。內地如北大法寶系列數據庫、北大法意系列數據庫,臺灣的月旦知識庫、臺灣學術文獻數據庫,國外的 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Js-tor 等數據庫。法學資源檢索方法介紹了圖書、論文、法律概念、法律文本、法律案例、統計數據等資源的檢索方法。在此部分,案例教學貫穿始終,結合熱門案件、經典案例,并兼顧不同法學專業的學生選取不同專業的案例。以概念檢索為例,選取當時熱門的“趙春華非法持有槍支案”,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效力的文本來界定“槍支”,并對不同概念進行評判。以案例檢索為例,國外案例選取“馬伯里訴麥迪遜”這一經典憲法案件,通過檢索和閱讀案例來熟悉 Westlaw 數據庫及其鑰匙碼分類系統。國內案例則針對新出臺的《民法總論》第 185 條,檢索相關的侵犯英雄烈士名譽權的案例,熟悉國內法律數據庫及中國裁判文書網等網絡資源。以法律文本檢索為例,教學期間正逢樸槿惠彈劾案,便布置學生在不同數據庫查找韓國憲法的英文版本,并找出相應的憲法法院彈劾權力條款。通過法學案例來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主動學習的動機,在對案例的檢索中熟悉法律資源并由此凝聚法學問題意識,形塑法學思辨方法,提升法律實務技能,最終樹立法治信仰。

  在介紹相關網絡資源和工具時,也注意信息技術和人文情操的結合。例如,在介紹新興的圖片識別軟件時,正逢春暖花開時節,有老師給學生布置課下小作業,要求用手機拍攝十種花卉并識別花名。一方面,讓學生熟悉網絡新工具,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自然中體驗“一花一世界”的美好,培養數據與心靈不可或缺,鮮花與憲法不可辜負的法律人情懷。“法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質,不是自然現象,而是幽微的人心。所以,嚴格說,法學更近于‘人文學科’,或德國人所說的精神學科( Geisteswissenschaft) ,是一種靈性之學。文學要觸碰細膩的人情世故,法學的精微之處也是人情世故,法學與文學的骨髓頗為相似”[6]。

  專題三“法學資源評價與利用”講授了法學資源的評價和利用方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文獻的可得性非常高,但是對于大部分習慣了搜索引擎一站式檢索的學生來說,信息資源的有效性的評估、利用十分困難。為提高信息檢索的質量,分析、評價檢索結果、提高寫作效率,此部分介紹了 Web of Science、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CSS-CI) 等相關引文數據庫的引文檢索、分析、管理等功能,以了解法學研究領域的歷史脈絡、跟蹤法學學科前沿、掌握法學發展趨勢。

  專題四“學術規范”包括學術規范概述、學位論文寫作規范、學術引文規范三部分。學術規范是維系學術秩序,促進學術創新,防止學術不端的重要條件,也是學術自由的重要保障。概述部分,著重介紹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3) 、《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 2014)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 2016) 等規范性文件關于學術不端的界定與法律責任。

  由于學位論文寫作和文獻資源的引用是法科研究生學術活動的重要環節,所以,學位論文寫作規范和學術引文規范是本專題的重點講授內容。學位論文寫作規范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規范為例,介紹了學位論文格式規范和書寫規范。

  引文規范著重介紹了引文的種類與作用、引用和抄襲的區別、國內外主要的文獻著錄規范。引文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引文是向所有作者和批評家的辛勤勞動致敬,這表明你在論文中認可了他們”。[7]引用是不僅對他人著作權的極大尊重,也是學術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但不當的引用會構成抄襲甚至違法。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與電子文獻獲取的便捷,不當引用與抄襲的發生更為普遍,論文抄襲事件頻頻引發輿論關注。通過相關案例,例如北京大學于艷茹“抄襲門”①,跟學生強調“只要有原文不動照抄的情況就必須使用引號,不管是一個子句、句子或段落,否則就算是抄襲。”[8]

  國外主要的文獻著錄規范,介紹了芝加哥體例( Chicago Style )、美國現代語言協會格式( MLA) 、美國心理協會格式( APA) ,以及對法科生最重要的美國法律界最通行的引注標準《藍皮書: 統一注釋體系》( Blue Book: An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尤其是成文法和判例的引證格式,以便提高學生檢索、閱讀英美法文獻的效率。國內主要的文獻著錄規范,介紹了《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GB /T 7714 - 2005) 、《中國學術期刊( 光盤版) 技術標準規范》( 修訂版) 、《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 修訂版) 等。在法學領域,鑒于目前中國尚無統一的法律引注標準,則介紹了相關法學核心期刊的引文體例,以便提升學生寫作規范水準。

  四、教學效果與改進路徑

  ( 一) 教學效果

  本課程自 2015 年開始籌備,2016 年 9 月正式授課,雖然目前只有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但教學效果顯著,受到法科研究生的普遍歡迎。學生課后的反饋意見表明,該課程對于法學學習主要有以下幫助: ( 1) 綜合全面了解法學資源的分類及其檢索方法,提高了信息素養;( 2) 在檢索中了解法律研究方法,培養法律思維模式,提升了法學素養。( 3) 明確了論文寫作規范,有利于避免學術不端,提升法學論文寫作質量。

  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 1) 教學設備方面。教室電腦網速過慢,影響現場檢索,尤其是訪問國外數據庫時,“時靈時不靈”,耽誤了教學時間。( 2) 教學課時上,考慮到新課程處于嘗試階段,只安排了 17 課時,許多內容只能蜻蜓點水,未能深入展開,學生反映“不解渴”。( 3) 課堂選課人數未做限制,平均每班約 50-70 人,不利于課堂討論和互動。( 4) 傳統教室的空間布局以教學為中心,講臺與學生桌椅“隔河相望”,且桌椅固定,教學設備單一,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5) 教學團隊方面,雖然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但由于非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對法學專業知識和相關案例的不熟悉,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式上存在一定差異。

  ( 二) 改進路徑

  總結以上教學實踐,在未來的教學中,《法學研究與文獻檢索》課程將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化和改進: ( 1) 進一步探索將法學研究與信息檢索充分結合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信息和法律全球化的時代,把握不斷變化的法律體系,掌握基本法學理論和法律信息檢索技術,提升法律學術( 創新能力) 與法律職業( 實踐能力) 技能。( 2) 配合我校“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嘗試利用新興信息化教學工具,如雨課堂,通過實時答題等功能,促進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3) 盡量采取小班教學,限制選課人數,同時增加課時量,細化、深化教學內容。

  注:  ①2014 年 8 月 17 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在官網刊登《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稱,于艷茹發表在該刊的論文《1775 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大段翻譯國外學者發表于 1984 年的論文,甚至直接采用外國論文引用的文獻作為注釋。于艷茹是北大歷史系 2008 級博士研究生,2013 年 7 月獲博士學位。隨后,北大成立工作組和專家組開展調查。2015 年 1月 9 日,北大第 118 次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作出撤銷于艷茹博士學位的決定,收回學位證書。3 月 18 日,于艷茹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申訴,請求撤銷北大的決定,但教委對此申訴不予支持。于艷茹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判令撤銷北大《關于撤銷于艷茹博士學位的決定》( 以下稱《決定》) ,并恢復她的博士學位證書的法律效力。14 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該案。2017 年 1 月 17 日海淀法院一審宣判,北大因違反法定程序,適用法律存有不當之處,判令其撤銷《決定》。  此文原載《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 年第 3 期。

【參考文獻】
[1]高利紅. 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反思與定位[J]. 法制與社會發展,2015( 5)
[2]AALL,“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Legal ResearchCompetency”,http: / / www. aallnet. org / Documents / Leader-ship - Governance / Policies / policy - legalrescompetencybody.pdf[EB / OL]. ( 2017 - 03 - 13)
[3]王昶. 美國法律文獻與信息檢索[M].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4]楊楨. 英美法入門---法學資料與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http: / /lib. zuel. edu. cn/newlib/index. php? m =content&c = index&a = show&catid = 1919&id = 4517[EB /OL]. ( 2017- 03- 13)
[6]林東茂.法學不是科學[J]. 高大法學論叢,2010( 6)
[7]柯林·內維爾.學術引注規范指南 ( 第二版)[M].張瑜譯,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8]畢恒達. 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M]. 臺北: 學富文化,2005: 38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