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多久,聽你哭訴冤情的可能不是大法官,而是冷冰冰的機器人。
在歐洲,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成功預測了多起與人權相關案件的判決結果,用不了多久,正如電影和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這些無偏見「正義的化身」將應用于實際案件的判決。
來自大學科研機構的人工智能原型已經能讀懂法律文書,能權衡證據權重,并且還能同時考慮到道德因素。他們處理了歐洲人權法院(ECtHR)的案件,相比于最終裁決結果準確率可達 79%。這是倫敦學院大學、雪菲爾大學,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的項目。
據倫敦學院大學新聞網,裁判機器人首先運用機器學習算法,研究國際先例的裁決文書,通過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判斷。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計算機科學》雜志上。
雖然這項成果令人浮想聯翩,但研究員表示,他們并不打算讓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律師和法官的工作,但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協作功能。「這將成為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當某些案件有違歐洲人權公約的時候,」團隊負責人 Nikolaos Aletras 博士說道。
研究員一共選取了 584 個研究案例,包含 250 個反酷刑和非人道待遇,80 個保障人權平等,以及 254 個關于保護嫌犯個人隱私與家庭生活的案例。所有案例都使用英文描述,把材料輸送進人工智能系統,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尋找其中的模式,然后機器人就有了自己的判斷。通過這些前例,研究人員成功實現 79% 的判決準確度。
在開發這套系統的過程中,研發團隊還發現,最能影響到歐洲人權法院判處結果的倒不是法律條文,而是很多與法律不相關的東西。用術語說就是「現實主義」而非「形式主義」。
「之前的研究都是基于案件的本身,或者當時的政策,這是第一次對來自法庭判例進行語義分析。我們期望這樣的一個工具可以在更高層面提高效率」來自倫敦學院大學的共同作者 Vasileios Lampos 說道。
律師大多需要頻繁閱讀大量法律文書,頗為繁瑣,軟件應用為律師的工作帶來便捷。并且已經由之前的單詞搜索,轉變成現在的語意檢索,律師可以很方便地根據當前案件搜到以往的判例。
老牌科技公司 IBM 也在把人工智能搬到法律實務。今年 5 月,美國律所 Baker & Hostetler 就宣稱已聘請 IBM 開發的 AI 機器人 Ross 幫助律所 50 名律師團隊處理破產案件。
IBM 的 Ross 機器人基于 Watson 系統,可以讀懂人類文字。它會首先閱讀大量史料,法律條文,之前的判例,然后就能扮演律師助理的角色,專職律師只需像與同事對話那樣詢問 Ross,它就能迅速給出答案并索引來源。比人工助理知識量更大,反應更快。而且在交互的過程中 Ross 還能不斷學習。
Ross 運用概率論算法,為每個答案計算匹配概率,向詢問者提供匹配度最高的那個。IBM 還開發了一套在線的法務系統,讓 Ross 的大腦保持最新狀態。
該律所的首席信息官 Bob Craig 解釋道,「在 BakerHostetler,我們相信新興科技如認知計算以及其他形式的機器學習能夠幫助我們強化對客戶的價值。自 Ross 部署以來就一直在使用,我們很自豪能與業內領導者合作,持續開發更先進的 AI 法務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