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機閱讀為主要代表的移動閱讀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學習方式。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如何盡快適應這種環境和用戶需求的新變化,積極探索移動閱讀環境下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已成為國內外圖書館近幾年關注的熱點。
1 移動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概述
移動閱讀是指基于手持終端的口袋化、移動化、個人化的電子閱讀行為。根據手持終端的不同,移動閱讀目前主要分為手機閱讀和電子書終端閱讀兩種類型,前者適用于利用零星時間的淺度閱讀,而后者則更適用于深度閱讀。此外,也有以諸如上網本、平板電腦等彩屏閱讀器作為高端的移動閱讀終端形態。移動閱讀具有閱讀工具的便攜性和可移動性、閱讀內容的可檢索性和及時獲取性、閱讀行為的持久性和連續性、閱讀效果的低碳性和綠色性、閱讀影響的廣泛性和社會性等特征[1]。
近年來移動閱讀在歐美等國圖書館界受到關注,研究側重技術實現、指標評測及輔助學習等方面,如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ISC)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進行了涉及4萬多名大學生的電子閱讀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僅將電子書作為傳統紙質教科書的一種補充;而Princeton大學(2009年)進行的實驗項目發現,傳統的教科書已逐漸被數字版本代替[2]。國內專門研究移動閱讀的文獻還不是很多,側重理論問題的探討,且大部分是闡述移動閱讀技術以及移動閱讀的發展狀況等。高春玲通過調查發現,美國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學圖書館有19所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排名靠前的20座城市公共圖書館有18座城市已開展移動圖書館服務;國內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學圖書館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7所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排名靠前的20所公共圖書館中有深圳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9座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調查還發現,書目信息查詢是移動圖書館最常用的服務功能,音頻資料、電子書以及視頻資料是讀者使用移動圖書館閱讀的主要內容[3]。
2 移動閱讀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挑戰
現代高新技術為圖書館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開放存取運動到信息共享空間再到移動閱讀,均給圖書館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契機和挑戰,尤其是移動閱讀環境下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使用和移動無線移動網絡的深入普及促進了移動閱讀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2.1用戶需求的變化
與紙質閱讀相比,移動閱讀更多地表現為快餐式閱讀,瀏覽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化特征明顯,正是這些變化對于傳統大學圖書館主要基于館舍空間提供的服務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業務重心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革。移動閱讀環境下,用戶希望圖書館能夠提供不僅支持PC,還應支持手機、平板電腦、各種電子書閱讀器,支持不同終端上的不同系統平臺的服務。內容方面希望閱讀到包括題錄、文摘,全文、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各樣的信息,而且訪問速度還要快捷方便。另外交互性方面不僅支持人機交互,人人交互,還支持設備與設備、應用與應用之間的交互[4],所以高校圖書館要想在移動環境下有所作為,必須首先摸清用戶要求,利用移動技術為用戶營造全新的圖書館利用環境,充分滿足網絡環境下用戶信息獲取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2.2業務流程的變化
傳統大學圖書館業務流程一般按“文獻流”進行設計,即按文獻加工過程分為采訪、編目、典藏、流通、咨詢和技術保障等環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資源構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而編目業務外包、RFID技術的采用等使傳統紙型文獻業務花費的人力物力逐步減少,代之以直接面向用戶的數字化知識服務業務量大增。在移動閱讀環境下,用戶希望能夠享受到集成式、一站式、個性化服務,隨時隨地閱讀文獻,這就要求圖書館的業務流程按照“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數字服務”的“服務流”進行設計。業務流程的變化使得圖書館還面臨著資源問題:即圖書館必須思考館藏那些資源可以提供給用戶移動終端訪問。國外很多圖書館就有移動館藏、移動導覽、移動流通服務[5],用戶通過相應的移動終端可以直接瀏覽使用圖書館館藏的資源,而目前國內移動圖書館提供的資源主要以各種信息為主,因此圖書館要想在移動環境下取得主動,必須提供用戶所需的并且通過移動設備就能獲取的資源。
2.3技術環境的變化
目前市場上移動終端產品品種多樣、類型繁多,單就手機而言不同型號的手機就擁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如何使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訪問移動圖書館資源這是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另外隨著3G市場的增長,各種移動終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如隱私信息被盜、竊聽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移動圖書館必須保證信息安全。還有移動終端上網信息中包含了用戶的真實身份,隱私問題也成為移動圖書館發展中要考慮的問題,因此移動圖書館環境下如何加強對移動終端設備病毒的安全檢測和用戶隱私數據的保密措施是另一個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
移動閱讀環境下圖書館提供給讀者應是經過組織和整合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能在各個終端設備之間共享和流通,所以移動圖書館還面臨著版權、標準、運營成本等問題:即如何采用新的標準解決好各個數據庫的版權問題,低成本向用戶提供移動閱讀服務也是圖書館面臨的重要挑戰。
3 移動閱讀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
移動閱讀的出現,不僅會給整個出版模式帶來徹底的影響,更是給文獻情報機構帶來了發展契機。作為未來讀者的主要閱讀模式, 移動閱讀的到來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建設機制和功能定位。
3.1推動數字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移動閱讀不止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背后是一種全新的產業模式。近年來,國內一些數字圖書館紛紛推出移動閱讀項目,但這些項目都不是很完善,不能有效發揮移動閱讀的優勢。數字圖書館服務的理想目標就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無縫式一站式服務。而隨著3G移動通訊技術時代的到來,高速無線網的快速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逐漸變為現實。移動圖書館環境的到來正是順應著當今數字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將圖書館的服務搬上移動空間,使讀者及任何用戶可以在任意地點隨時獲取圖書館的一切信息資源。移動圖書館時代的到來,將打破數字圖書館假定用戶訪問利用信息資源時處于禁止狀態的局限,為用戶營造了全新的圖書館利用環境。
3.2 推動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變遷
移動互聯時代用戶所使用的手持移動設備多數情況下都是單人單用,這對于更加準確地了解某個用戶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習慣,為提供更加細致、個性化的服務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為了更好地扎住移動閱讀環境帶來的機遇,國內外主要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商紛紛推出了移動相關系統應用平臺,如國外Innovative Interfaces/Millennium推出的AirPAC、Polaris推出Mobile PAC、Sirsi推出BookMyne、Librarything推出Library Any-where、Axiell推出DDElibra MoBiblo和DDElibra Mobil專業版、Ex libris新版Primo系統(提供手機支持)等,國內匯文推出的手機圖書館包括短信和OPAC查詢功能,圖創公司的interlib和北創公司的Melinets推出的短信系統和移動圖書館系統,這些著力解決的是移動設備對館藏、用戶個人信息(含借閱歷史、欠款罰款)的查詢和圖書預約續借[6]。借助這些系統圖書館可開展參考咨詢服務,可提供移動設備隨時查看的圖書館資源與服務指南的音視頻資源,可發展移動館藏用于提供用戶閱讀和收聽的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可建立圖書館移動資源網站,提供互聯網搜索、數據庫查詢服務,可利用移動設備的拍照功能和相應圖片處理工具實現對資源二維碼、索書號等的識別,當然用戶也可通過手機的照相功能、書寫功能等更加方便地創建、評價和共享相關資源。另外,諸如智能手機的移動設備都可安裝客戶端軟件,這也為圖書館將服務嵌入到用戶移動設備桌面提供了可能。
3.3 推動圖書館移動館藏的發展
移動館藏是指圖書館專門為移動用戶提供的數字媒體資源,用戶通過移動設備下載,并依據規定閱讀、瀏覽和使用。當前,圖書館移動館藏分為購買和自建兩類,前者如國內的CNKI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推出的支持數據庫查詢的手機版,自建移動館藏目前數量比較少,主要是基于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而成,涉及資源類型主要是圖片、照片、古籍、音視頻資源。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圖書館WolfWalk數據庫為移動設備用戶提供1000多幅歷史照片瀏覽[6],國家圖書館可為讀者提供20余種報紙和1000余種圖書資源的移動閱讀服務[7],因此圖書館界要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有可為,必須加強資源尤其是高質量的移動資源的建設。
3.4改變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角色
傳統大學圖書館業務流程一般按“文獻流”進行設置,即按文獻加工過程分為采訪、編目、典藏、流通、咨詢和技術保障等環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資源構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而編目業務外包、RFID技術的采用等使傳統紙型文獻業務花費的人力物力逐步減少,代之以直接面向用戶的數字化知識服務業務量大增,2012年Library Journal關于“移動圖書館圖(Mobile Libraries)”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不僅有更多圖書館提供了移動閱讀服務,而且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也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如QR碼的應用,各種電子書閱讀器和平板電腦的外借,電子書內容全文閱讀下載,以及與SNS、微博等移動社會媒體的互動等[8]。這就要求館員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知識結構,更加了解用戶閱讀需求,據此制定更具個性化特點的移動服務策略;善于利用最新軟件管理館藏資源,進行資源挖掘和推薦;了解掌握相關移動閱讀技術,進行基礎的服務方案研發或改進等。
4 移動閱讀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
移動閱讀環境已經成為圖書館所處信息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閱讀的發展讓圖書館的服務擺脫了的館舍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空間與服務方式,同時用戶對于圖書館服務的便捷性、及時性、個性化的要求更加突出,適應其特點,圖書館在與之關聯的服務定位、內容、形式、手段上都要重新思考和設計。
4.1 創新服務理念
在移動閱讀環境下,阮岡納贊的“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依然適用,只不過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故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
移動閱讀環境下,用戶希望圖書館館員能夠提供契合移動需求的高水平數字化服務,館員的作用也將從強調管理館藏轉變為更加強調指導用戶充分利用館藏。因此圖書館在移動環境下要更加重視提供一系列基于移動閱讀的服務和善于使用各種最新工具提供服務。圖書館首先要增加適應移動閱讀的資源品種,如多媒體視頻類教學資源、休閑類數字資源、教師的課件講義、學生的學習筆記等,滿足用戶進行隨意性或碎片化閱讀的需要;同時善于利用新技術提高已有館藏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增值服務。館員應利用數字化手段對用戶使用移動閱讀服務提供指導,把體現圖書館增值能力的知識服務嵌入到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去。
4.2 提高系統的開放性
過去的數年間,移動服務的應用架構經歷了基于B/S結構的WAP網站向基于C/S的各種客戶端應用的發展歷程。隨著HTML5、CSS3等移動Web標準的推出、應用和成熟,以及移動終端瀏覽器能力、帶寬和網絡可靠性的提升,Web技術在桌面系統上的長處將逐漸在移動設備上顯現出來。圖書館的移動閱讀服務,可以打破目前僅在客戶端應用上實現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局面,為此圖書館必須針對自身特點,采取合適的資源格式策略,例如某些新建的數字圖書館可以直接采用國際標準,一些已有一定資源基礎的數字圖書館則可以采用格式兼容或提供替代格式等途徑與國際標準接軌。此外移動閱讀終端種類繁多,除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外,其他設備如MP3、MP4、掌上游戲機、PDA、MID、上網本、GPS、電子相冊、手持電視等都可以支持某種程度的移動閱讀;閱讀器也是五花八門:國外著名的閱讀器有亞馬遜的Kindle、索尼閱讀器、巴諾書店的Nook等,國內知名品牌包括漢王電紙書、盛大Bambook、易博士、紐曼e讀、易萬卷等;移動操作系統也存在類型多樣化的特點,如安卓(Andoid)、Symbian、Windows Mobile、iOS、Linux等,這些操作系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誰也無法成為如桌面Windows系統的主流操作系統。因此,提高對不同設備、不同平臺的兼容力,在Web上集成互聯網資源,方便持有不同設備的用戶利用,打破目前僅在客戶端應用上實現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局面是移動圖書館服務必須解決的問題[9]。
4.3 加強資源建設
據ABI對中國移動閱讀的研究,阻礙中國移動閱讀發展的三大障礙是:數字內容缺乏、較低的民眾文化素質與設備成本。國內缺乏象亞馬遜、巴諾書店等實力雄厚的內容供應商,盛大、漢王、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天翼)建立的內容平臺多以娛樂性內容為主,學術資源匱乏。由于出版社有顧慮,大部分原創資源沒有進入數字領域,一些內容平臺如云中書城、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天翼)手機閱讀基地等也沒有向圖書館開放[10]。為了提高資源量,國內資源商如方正、超星等采取了掃描建庫的方式,雖然通過OCR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檔的向量化,但由于識別率問題,這些文檔可以支持全文檢索,但卻無法建成EPUB文檔。高校圖書館要開展移動閱讀服務,可以首先考慮和資源提供商合作,讓他們向圖書館提供豐富的融合“資源+服務”的產品。
4.4 重組圖書館部門結構
隨著移動閱讀的開展,新的功能和業務鏈涌現出來,高校圖書館的結構設置和業務流程隨之也需要進行轉型。要實現移動閱讀“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數字服務”,圖書館首先必須在組織設計層面按照“服務流”進行結構重組,改變傳統的職能型、科層制的設置方式,創建更加扁平化、敏捷性、網絡式、流程型的新型組織結構,將整個圖書館業務分為資源建設、技術支持、用戶服務、管理模式四大方面[11],以滿足移動用戶的需求為目標,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方式,在這幾個方面拓展新的業務內涵或增加業務鏈,進行業務流程的再思考和再設計,加強與移動運營商的合作,如中國電信推出的“翼機通”,其中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與圖書管理系統結合,具有圖書證功能,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借閱圖書,享受圖書館的短信通知、圖書預約、續借等各項服務。圖書館可充分扮演好內容提供者和便利服務的實施者的角色,打造“移動技術+移動設備+圖書館資源”核心服務鏈條。
以手機閱讀為主要代表的移動閱讀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新的學習方式。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應盡快適應這種環境和用戶需求的新變化,積極探索移動閱讀環境下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借助HTML5和CSS3等新的移動Web標準規范,在模式、內容、服務、應用架構方面有所改變和創新,真正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移動終端載體都能閱讀圖書館的任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