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法學大辭典》記載,“檢察”是“審查被檢舉的犯罪事實”。這種活動作為國家司法機關的一項專門權力,標志著檢察職能與審判職能的分離。[1]文獻則是“記錄并承載語言文字等符號的物質材料或載體。”?即凡是記錄并承載語音文字等符號的一切載體都是文獻,不僅限于圖書、報刊、檔案等紙質文獻,還包括音像、縮微、電子數據、多媒體等非紙質文獻。故“檢察文獻”即為記錄并承載國家司法機關審查被檢舉的犯罪事實的物質材料或載體。我國“檢察文獻”一詞,較早現于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關于組織征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研究的通知》(1991年7月31日,[1991]高檢辦發第85號〉后頻見于各類規范性文件、報刊與論著。“清末民國”是一個歷史學斷代的概念。“清末”的起始年代尚無達成通說。有觀點認為“清末”是指清朝滅亡前的最后十年,亦有觀點認為1840年鴉片戰爭是“清末”的上限,清朝覆滅是“清末”的下限。“民國”是指從1912年清朝覆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學術界通說認為鴉片戰爭的失敗標志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清末民國”的概念采鴉片戰爭為始似更合理。故“清末民國檢察文獻”,即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記錄并承載國家司法機關審查被檢舉的犯罪事實的物質材料或載體。
一、清末民國檢察文獻概況
清末民國檢察文獻是中國檢察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檢察理論與實務經驗。因此,中國檢察文獻中心在館藏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將清末民國檢察文獻作為收集與整理的重點。目前,中國檢察文獻中心收藏的清末民國檢察文獻在內容上涵蓋了檢察理論及實務的各個方面,具體包括:檢察基本理論、中外檢察制度史、比較檢察制度、檢察職能、檢察管理、檢察技術、檢察文化等,以及清末民國時期司法檔案匯編;既包括出版于清末民國時期的檢察圖書、檔案、判例集、法律文書等文獻,也包括以清末民國時期檢察理論和實務為研究對象的文獻。
二、清末民國檢察文獻的種類及數量
(一)檢察類圖書
檢察文獻中心目前收藏清末民國檢察圖書共65種,323冊。其中包括清末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15種8冊,如1911年蔣士宜所著《檢察制度》、1911年王士森編著《法院編制法釋義》;還包括以清末民國時期檢察理論與實務為研究對象的圖書共50種305冊,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民國司法史料匯編》。
(二)檢察類電子期刊
中國檢察文獻中心目前致力于建設檢察類電子期刊數字化資源平臺。該平臺以1949年前的期刊為對象,收藏種類多、內容涵蓋廣、珍本孤本收集較全,目前已收藏數字化期刊7000多種,14萬多期。
(三)檢察類電子報紙
中心正在打造包括《申報》在內的電子報紙數字化資源庫。《申報》創刊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停刊于949年,歷時78年,歷經了清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朝代,又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階段,刊登內容包含國內外重要新聞、通訊,發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除此之外還增加篇幅辟出專欄和副刊,如“經濟專刊”。《申報》前后共出版27000多期,文獻中心擬全部收錄。除《申報》外,中心亦將收錄更多其他民國檢察類電子報紙供讀者利用。
(四)檢察類自建數據庫
截至2015年11月,中國檢察文獻中心根據《上海圖書館館藏近現代中文期刊總目》,共整理清末民國時期檢察相關文獻5290篇,并完成其索引編制工作。索引項包括主題類別、題名、作者、關鍵詞、摘要、期刊名稱、刊期、文獻形式等。文獻中心未來將組建頗具特色的“清末民國法政期刊檢察文獻集成”數據庫,為讀者提供服務。
三、清末民國檢察文獻的特征
(一)種類齊全
中心廣泛全面收集了清末民國時期各種類型的檢察文獻,目前館藏覆蓋了圖書、期刊、報紙等多種紙質及電子化資源,囊括了法律文本、政府公報、檢察業務指導、判例、檔案史料、學術論文等文獻信息,品種豐富,類型多樣,可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
(二)專業鮮明
館藏清末民國檢察文獻涵蓋了檢察理論與實務的各個領域,既包括清末民國時期檢察組織、要案紀實、檢察職能、檢察業務細則、司法改革、中外制度比較,亦包括時人的檢察思想論著、翻譯評論、檔案史料等內容,打造了突出的專業品牌優勢。
(三)公私合力
目前館藏清末民國檢察文獻的來源由兩部分構成:
一是在國家檢察官學院圖書館原有館藏的基礎上,利用中心專項經費,收購老舊圖書報刊,采購相關紙質及數字化文獻資源,復制珍稀文獻,篩選出清末民國時期的檢察類文獻統一歸類。二是接受私人捐,開辟專區陳列以劉復之、張思卿為代表的老一代檢察工作者無私饋贈的個人藏書。
(四)數字集成
中心擁有高度信息化的數字集成平臺。中心目前(擬)購買的數據庫有:“大成老舊刊”數據庫、“大成《申報》”數據庫、“大成民國圖書全文”數據庫等。同時,“清末民國法政期刊檢察文獻集成”數字化平臺也正在建設中。
四、清末民國檢察文獻的開發與利用
清末民國檢察文獻對于明晰檢察制度起源以及證成檢察制度的正當性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中國檢察文獻中心將繼續擴大館藏清末民國檢察文獻規模,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并為熱心于檢察事業的各界人士提供文獻查詢與利用服務。
(一)擴大館藏規模
中國檢察文獻中心將積極向專家學者征集意見,通過兄弟圖書館復制、電子資源紙質化、購買二手文獻、接受各界人士捐贈等途徑,進一步充實館藏資源,力爭將清末民國檢察文獻收集完整。
(二)完善網絡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數碼存儲與傳輸技術等全面普及,人們對文獻信息的加工、存儲、查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中國檢察文獻中心目前已有電子資源數據庫10個,其中外購數據庫5個,試用數據庫5個。同時,中心整理、編制有關清末民國時期檢察文獻信息索引項近6000條,自建“清末民國法政期刊檢察文獻集成”數據庫,為日后民國檢察文獻的研究與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深度科研開發
中國檢察文獻中心可從以下方向進行清末民國檢察文獻的深度研究與開發:按照清末民國時期檢察制度變遷的縱向坐標,對民國檢察制度的設置、運行及其理論研究進行分階段考察。如在建的“清末民國法政期刊檢察文獻集成”數據庫,即可對清末西法東漸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北京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等時段進行區分,以索引的形式分析、抽離出科研所需條目,極大地便利針對某一時段的檢察制度考察。
按照清末民國時期檢察制度變遷的橫向坐標,劃分專題研究該時期檢察理論與實務,并聯系當下司法改革熱點問題,發掘清末民國檢察制度跨越時空的歷史價值。例如,通過考察清末民國時期司法官責任的相關問題,梳理其時的法律規定與慣常做法,解讀法令條文背后的法理精義,無疑對我國當下司改熱點、司法責任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提供優質服務
檢察文獻中心將秉承“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準則,努力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檢察文獻中心將為用戶提供文獻查詢、獲取,信息咨詢、課題可行性評估等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