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技浪潮奔涌向前,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成果涌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
人民法院緊扣互聯網時代脈搏,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為司法體制改革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動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信息化建設和司法改革是人民司法事業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民法院確保司法公正、提升審判質效、更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當前,人民法院正在努力建設全面覆蓋、移動互聯、跨界融合、深度應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并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等技術,開展“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統”研究計劃,加快建設“智慧法院”。
“智慧法院”推進司法現代化
“智慧法院”是信息化建設不斷轉型升級的重大成果。建設“智慧法院”,就是讓法院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沒有信息化,就沒有人民法院工作現代化。2016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通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周強院長強調,要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推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盡快建成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是新時期法院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近年來,人民法院利用信息系統和智能化服務,實現網上立案、辦案、執行和網上辦公,實現數據的實時統計、實時更新和互聯互通,建成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四大平臺,實現對審判、執行工作全程監督、全程留痕,加強對司法大數據的管理、分析和應用,有力促進了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將建設“智慧法院”列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
周強院長指出,實現法院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是未來建設“智慧法院”的基礎。“全面信息化”不僅是實現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還要實現審判執行方式和相關輔助工作的信息化,實現服務群眾訴訟工作的信息化。
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和影響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為法院工作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機遇。將信息化成果應用于審判執行和法院管理的各個領域,能夠提高新時期人民法院的履職能力,破解工作難題,降低工作成本,有效提升審判質效,推動司法現代化。
“智慧法院”助力司法公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要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完善機制、創新方式、暢通渠道,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裁判文書。對公眾關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百度公司發布的《2016年1至11月網民司法搜索專題報告》,司法公開成為2016年備受網民關注的七大熱點司法話題之一。
人民法院堅持主動公開、依法公開、全面公開和實質公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將司法公開覆蓋審判執行工作各領域、各環節,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2016年3月,周強院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深化司法公開,加快建設“智慧法院”。
“智慧法院”建設為司法公開提供了重要平臺和載體,推動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實現公開常態化,提升司法公信力,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作為全國法院統一、權威的裁判文書公開平臺,中國裁判文書網自2013年開通至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公開平臺。2016年8月,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發布,中國裁判文書網APP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自此,裁判文書公開將搭乘著移動互聯網的快車,進軍新媒體平臺,真正迎來自己的“多屏時代”。
2016年9月,中國庭審公開網正式開通,這是繼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網之后建立的司法公開第四大平臺。庭審視頻直播實現了司法公開從靜態到動態的飛躍,是互聯網時代司法公開的重要創新,是“智慧法院”建設的又一豐碩成果,標志著人民法院司法公開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智慧法院”服務司法便民
司法信息化的基本宗旨是保障人民權利與提升人民福祉。周強院長強調,加強法院信息化建設,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智慧法院”不斷革新辦案方式,創新訴訟服務模式,通過互聯網辦理訴訟業務,給群眾帶來切實的訴訟便利。打造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和電子法院,構建與社會公眾相互溝通、彼此互動的信息化平臺,是“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法院不斷深化司法改革、全面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舉措。
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審判方式改革,利用信息技術將訴訟全過程由“線下”搬到“線上”,推行網上立案、網上審理、網上執行、網上信訪、網上閱卷、網上公開,實現了辦案流程、辦案方式的革新,切實提升了審判質效,方便了人民群眾,信息化在法院工作中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達到新水平。
伴隨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當事人參與訴訟的方式和對訴訟服務的要求正在發生變化。“互聯網+訴訟服務”貫穿訴訟流程的各個環節,推動網上辦理各項訴訟事務,真正做到讓人民群眾享受“指尖上的便利”。短信、網站、熱線電話、手機APP等多種服務渠道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文化層次、習慣偏好、生活環境的人群,不斷提升司法服務的用戶體驗。
人民法院立足群眾的司法需求,切實回應社會關切,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積極運用現代科技,不斷優化訴訟環境和訴訟手段,以多元化的方式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可持續的訴訟服務。“互聯網+訴訟服務”打通了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嘉賓點評
呂艷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提升司法公開水平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首先,進一步轉變觀念。司法公開不僅對案件當事人公開,還要對社會公眾公開;不僅是結果的公開,更是庭審、執行過程的公開。其次,必須重視公開的立體化。不僅要將裁判結果公之于眾,還要重視公開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要公開得出裁判結果的過程。要在集中公開的前提下,鼓勵各法院選取有重大影響、重大普法宣傳意義、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配合裁判文書,公開經過必要處理的庭審過程、庭審筆錄、合議庭意見(包括少數意見),甚至對裁判過程與結果進行權威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再次,進一步提升信息質量。應進一步推動和普及網上辦案,借助相關機制和信息化手段,減少人工錄入信息的工作量。最后,應處理好公開與不公開的關系。司法公開應有度,這是司法公開有序推進的保障,也是維護相關主體權益的基本要求。庭審公開應審慎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對失信被執行人的公示也應有度,應實行依法向專業征信機構開放數據為主、向社會全面無差別披露為輔的做法,既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也不因過度公開而額外損害其合法權益。
鐘文淵(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法院院長):
隨著司法改革深入推進,司法體系信息化建設,尤其是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的司法管理深度應用意義重大。“智慧管理”大數據生態圈通過整合司法信息數據資源,結合公檢法、政務、金融、電商、社交、交通等相關數據,實現跨界融合、全面覆蓋、移動互聯、智能應用。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挖掘豐富的司法數據資源,可以實現司法經驗共享、司法資源智能推送。通過廣泛采集、綜合處理、科學分析海量司法數據并進行建模,探尋新形勢下司法業務的特點和規律,提高司法決策的科學性,提高司法預判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讓數據為司法業務服務,逐步提升信息化業務協作水平,解決信息共享不充分、資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等問題。建立扁平化管理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創新驅動,構建符合信息時代特征的陽光司法機制,實現“智慧管理”大數據生態圈。
近年,龍華法院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建成了涵蓋“九庫一圈”的審判業務數據集中平臺,實現了審務數據應用生態圈,努力達到增進資源共享、節約辦案成本、方便群眾訴訟的目的。
陳遼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訴訟服務借助互聯網技術從線下發展到線上,從實體空間延伸到虛擬環境。在線訴訟服務中心針對當事人的心理特點,自動貼心地回復當事人的咨詢,推薦法律法規、類似案例,為糾紛解決提供預判。在線訴訟服務中心根據案件的流程節點,自動計算當事人的需求,當事人預約服務后,將信息推送到當事人的電腦、手機終端。隨著大數據不斷積累,系統可以根據糾紛特點和當事人的特征,自動為當事人提供個性化的糾紛解決定制服務。
語音轉化替代信息錄入的繁瑣工作,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糾紛解決過程的身臨其境,可以解決一些法院空間不足、資金不足、人力不足的困境。協商談判、中立評估、調解、仲裁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通過在線方式匯集在平臺上,從而改善各地糾紛解決資源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在線訴訟服務中心前端對接當事人,為用戶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后端對內打通審判系統,對外連接公安、交警及政務系統,實現信息的自動交互、資源的共建共享,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便捷、中立地為當事人提供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服務。
李清杰(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院長):
“互聯網+訴訟”是訴訟服務轉型升級的具體體現,是建設“智慧法院”的重要內容。和平法院通過采取多項舉措全力打造網絡訴訟服務平臺。
一是實行網上立案,方便訴訟維權。開發網上立案系統,當事人或代理人在線提交訴訟材料,立案法官在線審查案件信息,審核通過后,當事人直接到立案大廳交費確認即可。當事人還可在網上反映信訪訴求,提供執行線索,全方位保障群眾訴訟權益;二是提供在線服務,減輕群眾訴累。提供常用法律文書模板下載、訴訟費在線計算、法律法規在線查詢等服務,方便群眾獲取法律知識,作好訴訟準備。微信開通訴前調解、特殊立案、檔案查詢等預約功能,當事人來院后即刻辦理,節省時間;三是加大公開力度,提升司法公信。在全省基層法院率先建成司法公開網,率先開發手機案件查詢系統,完善微信、微博功能,形成“一網兩微三平臺”的立體公開格局;四是助力多元解紛,緩解審判壓力。以法院視頻調解中心為核心,構建覆蓋13個街道、104個社區、57家行政機關的多層次、立體化視頻調解網絡。
岳彩領(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院長):
智慧法院建設是推進司法公開的重要抓手。鼓樓法院為有效落實司法公開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
一是加強審判信息公開。建立智能化訴訟服務中心,通過職能整合,打造出集訴訟服務、訴訟引導、立案登記、案件速裁、訴調對接、涉訴信訪、司法輔助“七位一體”的訴訟服務新平臺。
二是用足用好宣傳平臺。以直播為原則,不直播為例外,除個別特殊案件,所有公開審理的案件均全部在互聯網上進行庭審直播。開設鼓樓法院官方微信、微博,第一時間傳達法院聲音、公開司法工作。三是強化執行信息公開。建設集執行查控管理、關聯案件查詢、執行公開在線服務等功能的執行工作平臺;充分利用人群聚集地電子屏幕、電視臺等載體曝光“老賴”,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與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建“查、凍、扣一體化辦公系統”,實現賬戶查詢、凍結、扣劃一次完成;積極推進法院與公安、金融、國土等部門“點對點”執行查控機制建設,共同解決執行難問題;在淘寶網實行司法網拍,實現司法拍賣工作的公開透明。
周旭亮(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作為全球體量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裁判文書公開平臺,中國裁判文書網是釋放司法資源價值的有益載體。法律工作者可以由此學習研究法官的裁判思路,提高業務技能;老百姓足不出戶便可查詢裁判文書,方便又快捷。裁判文書公開注意把握保障公眾知情權與維護公民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安全之間的關系,結合案件類別,例如未成年人犯罪和家庭婚姻繼承方面,對不宜公開的個人信息進行技術處理。裁判文書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進一步成長的空間。進一步改進裁判文書網的功能,使查詢、檢索更加便利,文書公開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加大裁判文書公開的力度和范圍,提高公開文書的數量。進一步縮短文書從判決到上網的周期,提高更新頻率。作為訴訟活動的記錄和再現,裁判文書公開是人民法院為實現“看得見的正義”所作的努力。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研判,可以促進類案同判和量刑規范化,與社會各界共享司法案例數據與研究成果,推動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人類法治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