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給人類社會生產力帶來了質的飛躍,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產生深刻影響。中國正處于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網絡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至2015年12月,互聯網上網人數達到6.88億,其中90.1%(6.20億)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
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普及發展,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提出了新要求,為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提供了新的載體。
中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十分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創新載體,拓展空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行使職權、信息公開、服務代表、新聞報道及提高機關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向社會發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見,廣泛聽取公民對立法的意見建議
自2008年開始,凡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都為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在中國人大網站上公布,征求公眾意見。2015年,制定《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見工作規范》,明確常委會初次審議和再次審議的法律草案都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截止2016年6月15日,共有92部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征集到意見212.5萬條。其中許多意見建議被吸收到法律條文中。比如,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后,收到社會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4萬多條。
二、擴大信息公開,增加人大工作透明度
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網站權威發布人大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事項;公布工作計劃、工作文件和人大機關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公開代表個人基本信息,代表議案建議及審議、辦理情況;建立法律數據庫、代表信息庫、人大公報庫,公眾可以免費查詢、下載;采取文字、圖片和視頻方式直播人大會議和新聞發布會等活動;在網絡平臺上設置專題調查欄目,針對法律實施中的問題,征求公民的意見和建議。人大網站擴大信息公開,方便了人民依法、及時、全面獲取人大工作信息,成為保證人民知情權、監督權的新途徑。
三、搭建網絡平臺,為代表依法履職做好服務保障
各級人大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及時向代表提供文件、參閱資料和工作動態信息,保障代表知情知政。通過網絡平臺加強代表之間的交流。實現代表議案、建議的網上提交和辦理。通過網絡專欄平臺,提供在線和實時的代表聯系群眾的渠道,支持代表與群眾就社會民生熱點問題交流對話,征詢群眾對代表議案建議的意見。一些地方人大還開通了手機客戶端App、公眾微信號,人民群眾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即可聯系人大和人大代表,并通過微信平臺實現代表與群眾在線互動和信息定向推送。
四、運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全方位報道人大履職情況
順應互聯網和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全國人大更加重視新媒體的應用,積極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通過論壇、微博、博客、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傳播手段,報道人大會議和活動,傳播人大信息,向社會公開展示生動宣傳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比如今年三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向全球各類媒體、網站、“兩微一端”免費實時提供“兩會”新聞218篇,有力傳播了中國“兩會”聲音。
五、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提高人大工作效率和水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搭建了覆蓋大會的專網,部署了多個應用系統,保證了大會多項服務工作高效快速地開展。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信息反映系統不斷完善,委員審議發言實現全程電子化處理,達到了全面、準確、及時、真實的標準,為信息公開和共享提供了充足的電子數據資源。通過機關網絡綜合辦公業務平臺,解決日常工作急需的收發文管理、日常辦公、文件傳遞共享、文稿送審、閱文辦文、會議安排等,促進機關內部統籌協調管理。
中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運用信息化技術行使職權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新期待還有距離。這次世界電子議會,各國在議會信息化創新方面的經驗使我們很受啟發。我們將緊跟國家信息化發展方向,改進和完善人大信息化基礎實施,深化拓展重要業務應用,加快國家法律信息庫建設,建設和完善代表聯系人民群眾、人大聯系公眾的網絡平臺,探索建立全國聯網的選民登記系統,推動三級人大電子表決系統的建設,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與時俱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此文為2016年6月29日在智利瓦爾帕萊索世界電子議會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