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市場正在發生著哪些變化?對此,法律服務者又該如何應對?
1、用戶在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對傳統行業(資源型、傳統制造類)的投資力度正在減弱,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新型服務業的公司在不斷崛起,并構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一類客戶的共同的特點是,年輕化、技術化,創新化。法律服務者面對的企業家,不再是那群在某個行業辛辛苦苦奮斗了幾十年的老革命,而相當一部分是從大學、從大型科技類公司走出來的,滿懷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年輕草根們。年輕的法律人將與更多的同齡人甚至是小弟、小妹們直接對話。
2、技術在變化
從谷歌提出開源軟件之后,極客們能夠縱情地發揮,并創造出滿足更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摩爾定律的作用下,硬件的性能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為更多科技產品的誕生提供了可能性。另外,云計算、無線支付、機器人技術、智能硬件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項技術的發展都將引領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也意味著更多的市場機會在出現。
3、商業模式在變化
相比技術創新,在中國的創新創業實踐中,更多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復制。從360的免費殺毒,小米的饑餓營銷,到P2P金融、O2O模式,原有的商業模式被瓦解、被打破、被顛覆,新型的商業模式、價值鏈體系被重建,但新的規則體系尚未建立,或正待進一步完善。
面對這些,我們擁抱變化了嗎?
似乎沒有,盡管我們也會用微信去營銷,會用二維碼去發名片,但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行動,特別是資源整合能力,是否跟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步伐?我們是不是還停留在B2B的時代?是否還在想用大而全的模式去征服客戶?是否還想更多地利用信息不對稱換取議價空間,而不是創造更多的用戶價值?
我們應該如何思考?
1、重塑規則
新模式需要建立新秩序、新規則。原有的法律體系往往是部門立法,通過某個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行政許可等方式進行管理,但新出現的許多商業模式都強調資源整合,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對線下的物資、人力等各類資源進行調度,以達到優化配置、提高效率之目的。比如:打車軟件、代駕平臺等。新興行業,往往會挑戰現有規則體系,影響到一些既得利益者,比如:UBER在各國出現的抗議及禁令等。原有的規則體系是否需要調整?新興行業需要重新定位,并建立一套監管體系。同時,圍繞新興企業會出現許多新的法律關系,需要重新梳理、界定。
2、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至上是互聯網企業的一大致勝法寶。作為法律服務者,如何在提供優秀產品的基礎上,做好用戶體驗是加強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過去,我們引入了西方同行的一些優秀經驗,比如:法律服務清單、法律簡報等,但這些都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的是以一名優秀產品經理的使命感,深入到為客戶服務的的全過程之中,使全流程更自然、更放心、更透明,如果再有一點小小的驚喜則是更棒的了。(尖叫還是免了吧)
3、創新升級
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律師行歷來給人古板、保守的印象。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哪一個行業如果不能順應變化,都將必然被這股大潮所吞噬。那么,律師行業的創新點會在哪里?
3.1價值鏈的延伸。隨著LEGALZOOM的上市,國內法律電商也是風生水起,各家都在嘗試各種模式。可以預見,未來低價甚至免費的基礎法律服務將在市場中出現,除了部分針對中高端用戶的事務所之外,其他事務所都應該考慮在基礎法律服務之外,去延伸價值鏈,創造更多個性化的新服務產品。
3.2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在生產力既定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調整生產關系,擴大產能、提高服務能力?互聯網行業已經做出了很多的榜樣,比如P2P金融平臺,即是通過調配大量不同需求的資金供給方、需求方實現資金的融通。律師行需要在專業技能組合、收費模式、行政保障等多維度進行梳理和重組,以常態化地去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3.3擁抱技術。目前法律行業的IT技術被嚴重低估了,除了一些專業事務所管理軟件外,似乎并沒有太多的技術運用去解放律師的時間,或加強內部管理,或改善與用戶的交互。可以預見,在未來如果一家律師事務所的IT部門很薄弱,甚至沒有IT部門,那么其市場競爭力將是及其有限的。
3.4服務外包。高頻率、相對標準化的服務理論上都是可以外包的,如此律師可以將更多有效工作時間去從事創造性的事務,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這種外包既可以交給一家專業的服務公司完成,或直接外包給另一家費率更低的律師事務所去完成(如同一些外資事務所正在做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