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律電商能否迎來期盼已久的爆發?這是互聯網時代許多法律人都在尋求的答案。
在“互聯網+”巨力的改造之下,法律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行業之中,各路資本摩拳擦掌、不甘人后,行業參與者們也都已決心轉型,期待著一場全行業的革命。
當中顧、找法、易法通等“老前輩”仍在場廝殺,找法網、法斗士、110網也尚未在大浪淘沙之中消失時,萬眾創新時代的開啟,讓獵律網、綠茶網、贏了網、法寶網、知果果、法大大等一系列新選手也跑步沖入賽道。前有行人、后有來者,在過去的2015年中,中國法律電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戰格局。
法律服務市場的巨大和誘人,幾乎是所有法律電商所講故事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如何在踏入市場之后實實在在地撬動“蛋糕”并從中分得一杯羹,卻仍是橫在眾多法律電商面前的最大問題。
在法律電商的市場規模日漸擴大的同時,服務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愈加激烈、用戶“變現”率低等問題卻層出不窮。多位行業人士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難以實現標準化的產品和對品牌經營意識的缺失是多數法律電商的“死穴”。
法律電商究竟只是“看上去很美”,還是真的即將迎來“春天”?通過“互聯網+法律”的創新并融合,能否復制出又一個類似于金融、打車、餐飲、醫療領域的互聯網神話?不論答案如何,法律電商的從業者們正在經歷一個屬于他們的“最好的”卻“并非最差的”大時代。
1、千億市場各方割據
“這將是下一個千億級的市場!碑擝AT巨頭將布局之手伸向法律服務市場時,關注者們都看到了這片“藍海”的巨大潛力。
有數據統計,2014年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00億并將快速接近千億,甚至有人預測這一數字在未來十年將達到5000億。而根據2014年《中國法律服務行業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網絡法律咨詢總量和網絡法律案件委托量快速上升,2014年上半年網絡委托案件量達到67萬件,同比增長8.5%;遇到法律問題的人群,62%的人會先通過網上尋找相關法律信息;全國律師數量為25.41萬人,在網上注冊的執業律師人數已達到17.7萬人,近七成律師在網上注冊提供各種法律服務。
在法律服務“觸網”初期,提供垂直搜索服務的平臺型網站通過線上廣告和搜索的方式吸引流量、撮合交易,參與者也不在少數。在此時期的十多年中,雖然發展出了互動性更強的免費法律咨詢服務,以此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連接,但是此類網站企業本身并未取得突破。
時至2012年,中國法律電商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線上法律服務實現直接與用戶對接,用戶在線選擇法律產品的付費成為了平臺的收入來源之一,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終于迎來了電商時代。
“目前互聯網+法律,已經結出很多果實,如檢索類網站,整合了律所、律師背景介紹、聯系方式供客戶參考。此外,還有法律功績類網站、交易平臺類網站還有垂直搜索類網站!鄙虾G诶砺蓭熓聞账匣锶怂螊闪赵诮邮苡浾卟稍L時表示,據她的觀察,目前越來越多的法律電商平臺開始打造全行業的生態系統,包括020平臺。
隨著萬眾創業時代成功開啟,大量創業公司帶來海量的法律需求,一時間,各家法律電商來勢洶洶、火力全開。有人期待通過對細分和垂直市場的挖掘,而有人則希望通過全產品線的開發覆蓋全行業。
然而,時至今日,市場普遍認可和大眾耳熟能詳的法律電商產品與品牌卻遲遲沒有出現。律云科技CEO劉煒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整個法律服務市場沒有形成統一的服務標準,因此就無法形成清晰的產品和響亮的品牌,這是阻礙法律電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2、標準化產品探索
作為以個性化服務為特征的行業,怎樣將法律服務變為可以在電商上出售的“標準化產品”,是法律電商面臨的根本難題行業。
“經營的核心就是產品,而對傳統律師行業來說,雖然有著多年經驗所積累下來的能力,但對于產品概念的認識卻仍然相對模糊,互聯網工具則可以幫助服務實現產品化、產業化!北本┐蟪陕蓭熓聞账蚍煞⻊站W絡聯席會議終身名譽主席、大成律師事務所終身名譽理事會合伙王忠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最容易成功也是最容易標準化的產品,就是大眾化的服務。
記者觀察到,在過去的幾年中,許多快速成長的平臺都將目光聚焦在了“錢少量大”的細分市場,并成功實現了標準化。比如,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商標注冊等業務快速成熟,并在這些領域中出現了如知果果、法大大、上上簽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新進入者。
而在綜合類平臺中,法律咨詢、合同起草、離婚協議、勞動關系、房屋租賃、公司注冊、財務社保等非訴訟業務,在數據庫的支撐下也實現了標準化全流程的模塊。
部分標準化的互聯網法律服務,幾乎已經可以滿足中小企業和個人的基礎法律需求,但這其中的“變現”空間究竟有多大,則成為了進一步的問題。據記者了解,由于以市場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隨著越來越多競爭者的擁入,服務同質化和混亂競爭問題顯現,低價競爭正在慢慢成為搶奪市場的策略。
與此同時,訴訟業務和相對復雜的非訴業務仍然處于“互聯網+”的覆蓋之外。
多位律師在與記者的對談中表示,訴訟業務的個案區別和復雜程度,都讓標準化在此領域難以實現!胺呻娚淘谠V訟業務中,最多起到信息撮合的作用,很難想象平臺可以直接參與到細化的業務之中!倍嬖趶碗s非訴業務需求的大型企業,多有固定的法律團隊和長期合作的外部律所,對法律電商而言存在著較大的進入阻礙。
“任何法律服務產品,都應當是個性化和標準化的統一,不可能個性化強到沒有任何標準!痹谕踔业驴磥,法律電商在適應市場的同時,也要引導律師將服務向產品化發展。
不過,在信法網創始人、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革看來,標準化并非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的未來,他直言:“互聯網+法律服務一定是個性化的服務,核心不是實現標準化,而是要提升律師的能力。”
曾有機構調查顯示,影響公眾對法律服務質量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尊重和專業性,而實用性和時效性等分別排在了二三位。這為法律電商的產品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在線法律服務的創新之處就在于,讓用戶以更簡單、更被善待的方式享受法律服務!鄙綎|安邦順意律師事務所劉云柱律師曾對《法人》記者表示,法律源自生活,回歸生活,精準洞見人們對法律服務需求,增進人與法律服務產品之間的交互性,以簡單、友好、高標準的服務體驗善待用戶,這是在線法律服務產品設計的精髓之一。
3、“互聯網+”解頑疾
“對律所和律師而言,法律服務的互聯網化,意味著新的服務承接形式出現,將解決當前我國法律服務行業正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彼螊闪账傅倪@個“大問題”,就是傳統法律服務市場中的頑疾。
一直以來,我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著供求關系不平衡、供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方面,有法律服務需求的客戶想找到好律師難;另一方面,急需尋找案源的眾多律師也很難了解潛在市場需求。
有數據表明:遇到法律問題的人群,62%的人會先通過網上尋找相關法律信息;全國律師數量為25.41萬人,在網上注冊的執業律師人數已達到17.7萬人,近七成律師在網上提供各種法律服務。
然而,在我國13億人口中,僅有不到30萬的執業律師,每萬人擁有兩名律師;相比之下,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但執業律師人數卻占世界的70%,平均每萬人擁有的律師是31人。
“這是一個資源極度不匹配的市場,需要通過一個便利高效的平臺,讓10億客戶和30萬律師互相找到適合的人選。”宋嬌琳告訴記者,“互聯網+”趨勢下對傳統業務承接方式的突破,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了轉機。
價格體系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對稱是消費者面臨的困境,而律師和律所對中小企業和家庭、個人法律服務市場也需要開拓出有效的關注途徑
“如果能夠以互聯網為平臺,在線上進行溝通競價,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潛在客戶和需求,律所和律師就能夠更廣泛地推廣自己的服務!痹谒螊闪湛磥,這將減少律所、律師尋找合適客戶的時間成本,也能夠快速地通過網絡傳播形成品牌效應。
除此之外,律師和律所還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對其擅長領域的客戶進行篩選,這將為專業服務的質量帶來提升。
“用互聯網方式來傳遞法律服務是一個革命性的創舉!泵绹又菔サ貋喐绶▽W院法學教授托馬斯·巴頓則對記者總結,置于互聯網之中的法律服務,從財務、地理以及知識三方面提高了其可獲取性。

巴頓告訴記者,互聯網結合數字化信息以及全球分布的潛力,顯著降低了信息成本、溝通成本、運輸成本,讓人們可以使用一個更能夠負擔得起的法律服務體系。同時,使用便捷且沒有地理限制的互聯網,將減少傳統法律體系的昂貴成本和溝通困難。“互聯網可以促進個人之間的調解或者國際商事仲裁,使跨境問題不會引起從前的麻煩!
“數字化使法律文書更容易理解,不再令人生畏。而互聯網在信息聚合和大數據收集方面的潛力,將幫助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甚至是法官都做出更好的法律決策!背酥,巴頓認為插上互聯網翅膀的法律服務將會在世界范圍內推動社會公益水平發展,甚至在減少腐敗方面有所作為。
4、資本市場新寵兒
在2012年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Legalzoom,是我國眾多互聯網法律服務企業希望趕超的目標。這家成立于1999年,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在線法律文書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因屢獲大筆融資而被視為“神話”。
然而,Legalzoom的成功并沒有讓國內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得到資本市場的立刻認可。相比于通過“互聯網+”迅速獲得革新并且“吸金”效果顯著的部分傳統行業,法律服務在互聯網之路上一直步履緩慢。
隨著大量法律條文檢索網站、法律文書下載網站、律師咨詢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部分法律服務的細分領域,如商標注冊、電子簽名、企業法務等業務也開始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熱捧。
如今,面對法律服務這個蓬勃發展的下一個千億級市場,國內的資本市場也開始蠢蠢欲動。
2015年4月,在知識產權領域重度垂直的知果果獲得370萬美元的A輪投資,經緯中國領投、聯想之星跟投,當時對其1億元人民幣的估值使知果果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在此前后,快法務、法大大也分別獲得1500萬元、百萬美元A輪融資。
從2015年初開始,BAT掀起了一場“智慧民生”的圈地運動,其中,作為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法律服務也開始受到了更多關注。
7月,贏了網宣布獲得新一輪千萬人民幣融資,由騰訊領投、德同資本和復勵投資跟投。作為嘗試打造基于律師競標模式的法律服務平臺,贏了網成為了BAT在法律電商領域所布下的第一顆棋子。
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1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告顯示:國內首支法律電商股票--易法通于16日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交易。至此,中國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正式鳴響了上市第一槍,更有觀點認為,這標志著行業即將迎來爆發。
5、傳統行業直面挑戰
在一次法律論壇上,一位律師事務所主任曾公開表示:“法律電商是我們的敵人!泵鎸Σ豢苫乇艿奶魬穑瑐鹘y律所和律師如何適應和參與到“互聯網+”新形勢是需要突破的第一要務。
宋嬌琳直言,挑戰并非壞事,而是一件好事,也是廣大客戶樂于所見的:“法律服務互聯網化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對律所和律師從事業務類型的限制:互聯網化的法律服務,更希望能通過標準化的產品進行推廣。但是對律所和律師而言,比如包括融資并購、資本市場等在內的很多服務,都很難進行標準化!
服務水平的透明化成為了第二個挑戰。通過第三方平臺,客戶對律所或者律師服務的點評更加客觀和透明,結合互聯網高速廣泛的傳播效果,律所和律師必須要更加重視服務質量。此外,宋嬌琳還提到,律所和律師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于提供傳統的線下法律服務,“互聯網+法律服務”的電商化模式,將突破律所和律師的服務習慣,考驗律所和律師對新型服務模式的適應能力和配套能力。
而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受訪者的認可。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主任蔣琪將傳統的法律服務總結成--更高、更慢、更強:“傳統法律服務的收費和工作時間成正比。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之下,我們追求的是最快的速度、最低的價格、最強的服務。這就需要互聯網法律服務可以在未來實現海量的法律咨詢、專業的法律素養和更好的業務資源渠道。”
除此之外,律所的信息化建設能力、與第三方平臺深入合作,都需要在未來進行進一步的強化。
對于來自傳統律所的質疑和敵意,線上法律產品提供商們倒不認為競爭真的存在!熬上產品更多是對增量市場的開發,而非存量市場!边@是數家線上法律產品提供商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都強調的。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律師法學教研室主任王進喜教授告訴記者,在線法律服務主要面向一個新型市場的開發,更趨向于一種類型化、簡單化、標準化的法律服務,適應了低端法律服務市場的要求!熬上法律服務產品采取一種模塊化的、標準化的法律服務模式,大大地降低了交流的成本,降低了情境性的因素,可能會對整個法律服務市場帶來新的調整!
許多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則表示,目前互聯網法律服務更多是對低端法律服務和非訴訟業務領域有所侵蝕。以Legalzoom為例,平臺通過低廉的價格搶占了婚前協議、離婚協議、遺囑、商標申請和移民表格等法律文書市場。而在對從業人員有資質要求且標準化困難的訴訟領域,鮮有新進入者獲得成功。
從客戶分類來看,互聯網法律服務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法律需求,對要求較高且具有一定獨特性的大型企業而言,其并無法滿足所需法律服務的要求。
不過吳革強調,“互聯網+法律服務”并不是要取代律師和律所,而是要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整合去強化服務。
6、規范助推有序運行
“當互聯網變成了一個虛擬的現實空間,也必然涉及公共安全!北本┦新蓭焻f會會長高子程指出,隨著互聯網對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也必將改變法律服務的方式,包括改變律所的存在形式,虛擬律師事務所或將大量涌現。而此時,網絡的規范和管理就十分必要。
通過法律服務來規范和管理網絡,被認為將有力助推互聯網的有序運行和誠信發展。而要使互聯網既符合自然規律又符合司法規律,需要通過對網絡空間立法、嚴格執法并提供法律服務,而律師群體則無疑是網絡空間法律服務的主體。
“律師是網絡空間最活躍的主體之一,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通過建言獻策依法解決問題。”在高子程看來,不管是政府監管涉及的行政處罰、司法介入涉及的刑事處罰,還是對互聯網的前景預測和法律服務方式的創新和規范,都需要充分發揮律師的作用。而據其介紹,北京市律協已于2015年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北京律師智庫,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互聯網+法律服務”,希望來引領行業水準的提高。
王春暉教授認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問題!氨热缒憬裉熨I了一輛車,馬上就有人打電話過來推銷車用產品,所以互聯網的有序發展需要法律規范。同時,互聯網精神是合作、分享、跨界、融合、平臺和誠信,推進互聯網+法律服務必須以誠信為基石!
法律服務形成一個利益相關者的生態環,這個生態環是開放的、利息共享的,一個有機生命體。因此,推進“互聯網+法律服務”亦需要強調人才的培養,即又懂法律又精通互聯網高新技術的融合型人才。
7、大數據重構2.0時代
“法律服務要進入一個2.0的時代,而這個時代肯定要打破小數據時代的結構化樣本。”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教授直言,如果“互聯網+法律服務”不能創造一種新的法律服務函數,那肯定是錯誤的,而且是失敗的。
在王春暉看來,從宏觀層面上觀察,互聯網對整個法律服務行業的影響,最深刻的一點在于法律大數據將成為法律服務行業重要的戰略資源!斑^去,法律人是帶著問題找數據,建立我們的觀點和視角以及從事服務。今天,法律人是要帶著數據找問題,從中找出無法預想的問題。這就是大數據時代法律服務的重構。”
法律大數據作為戰略資源在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被行業人士視為未來的潛力所在。
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主任蔣勇律師曾對記者表示:“在互聯網環境下,海量的裁判文書僅僅是數據的開始,法律行業的大數據藍圖應該包括外部的裁判文書、審判信息、施行信息的公開。數據是未來法律服務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托馬斯·巴頓也強調,互聯網聚合大數據的能力為做出更好的法律決策提供了資源!俺汕先f個原本無關聯的個別交易,現在卻能借助互聯網聚合信息被收集到一個數據庫中。如果可以公開使用或者提供私人訂閱服務,那么這些數據將幫助企業、個人甚至是法官做出更好的法律決策。”
他舉例說明,當合同協議和爭端解決結果的數據庫足夠豐富和強大時,就可以把這些數據用來評估法律問題、做出法律決策,比如,制定更加精確、滿足客戶不同業務需求的合同標準化條款;快速識別通用條款之外的交易條款;判斷在哪些情況下和范圍內,可以促進爭端的談判、和解。
“對法律人而言,需要一種思維方式、意識的重構:打破少量數據情況下結構化樣本的分析局勢,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法律因果關系,轉而關注社會復雜事物的相關性。”王春暉說,“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通過合作、跨界、平臺的方式,來思考法律服務行業的”互聯網+“之路怎么走。”
在大數據帶來的革新之外,獵律網董事長趙憲明認為,通過互聯網提供法律服務,將會方便客戶獲取法律資源、了解法律程序,從而節約大量成本、提高效率。“網絡上的法律服務從成本、地理和理解難度上都更容易被獲取。這樣一來,網絡就能將法律服務推廣到更多的人群!鲍C律網董事長趙憲明說。
“全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3.0時代!毖┣蛸Y本創始人、天馬論道董事長王雪提出,互聯網3.0時代的重要特征就是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在細分領域中重度垂直發展。
而怎樣的模式才能在“互聯網3.0”時代的法律服務行業中取得突破?宋嬌琳認為,通過第三方為律所、律師、客戶搭建一個能夠和諧合作的平臺,提供專業的市場網絡拓展服務,并且適時適當、能動地參與、介入客戶與律所和律師的合作過程,是較為適當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