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互聯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大幅提高,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目前,互聯網已廣泛滲透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領域。與此同時,也給現有法律制度帶來了新的挑戰。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下為《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為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的發展搭建了巨大的舞臺,同時也對本領域的律師專業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指導意見》提出,“互聯網+”行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安全有序。可以預見,《指導意見》的實施將促使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持續快速增長。“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十一項具體行動,網絡安全、知識產權戰略、標準與反壟斷等現實議題都需要擅長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的律師參與。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2015年9月11-13日,第四屆中國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在南京召開。第四期全國電子數據證據法務高級研修班同期舉行。本次研討會圍繞“互聯網+法律實務”的主題,就“互聯網+金融+法律”、“互聯網+商務+法律”、“互聯網+證據+游戲”、“互聯網+知識產權”、“互聯網+法律服務”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研討會由全國律協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信息委)和江蘇律協主辦,江蘇律協信息委承辦。全國律協副會長盛雷鳴、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萬力、江蘇律協會長薛繼民、全國律協信息委主任壽步在開幕式上先后致辭。全國律協信息委副主任陳紀紅、蔡海寧、馬克偉、徐家力、俞衛鋒,江蘇律協副會長車捷,江蘇律協信息委主任鄒毅等分別主持了研討會和研修班各環節的活動。全國律協信息委約60位委員、研討員、特邀委員在研討會上進行交流。
研討會開幕式上,全國律協副會長盛雷鳴對信息委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幾點希望:一是要繼續在開拓業務領域和推進專業化方面發揮中堅作用。帶領全國律協把握機遇、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不斷拓展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業務,對一些業務量較大、社會影響面較廣的領域的律師實務操作進行深入研討、集中攻關、逐步成熟、積極推廣。二是繼續在提升律師行業整體服務能力上發揮推動作用。為適應法律服務的新要求,專委會要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經驗交流、業務培訓,通過交流先進理念、借鑒先進經驗,提高廣大律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三是要繼續在推動依法治國方面發揮智庫作用。針對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的新特點,“互聯網+”相關立法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信息委要繼續勇擔社會責任,加強對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等法律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為國家立法部門提供咨詢和建議。研討階段,與會者分別就下列專題展開了探索與交流 :
一、“互聯網+金融+法律”
宣講人主要就電子銀行法律風險、微信支付的民事法律問題、互聯網金融的投融資與上市中的法律問題、股權眾籌法律規制的完善等內容進行了論述與探討。
二、“互聯網+商務+法律”
本專題主要是圍繞FICO信用評分機制在中國的應用和面臨的法律問題、微信拍賣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平臺中各方法律關系、電子合同訂立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內容展開研究與交流。
三、“互聯網+證據+游戲”
計算機軟件“偽裝”侵權認定、網絡游戲運營的法律風險、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認定規則構建問題和手游軟件侵權律師實務等問題,是本專題的主要交流研討內容。
四、“互聯網+知識產權”
圍繞網絡知識產權常用對策及手段指南、主題公園知識產權保護、我國著作權案件臨時禁令的適用標準、公共利益對著作權的限制等法律問題,宣講人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同與會者進行了探討。
五、“互聯網+法律服務”
針對本專題,宣講人圍繞電子商務對傳統律師業務的影響、網絡用戶身份識別的法律性質、專車互聯網打車平臺法律解析及立法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本次研討會還編輯出版了論文錄了由專委會為全國律協起草的《律師辦理高新技術業務領域法律盡職調查業務操作指引》及其起草說明;也收錄了59位專委會成員撰寫的61篇論文。本卷收錄的論文分為六個板塊: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綜合問題,互聯網金融法務、高新技術產業化與資本市場,網絡游戲、軟件、集成電路、電子數據證據、信息安全,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與知識產權綜合問題,知識產權各論。論文覆蓋了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子商務相關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從內容上看,作者們的視線仍聚焦于基于互聯網、電子商務而衍生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如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及引起社會廣泛參與討論的熱點問題,如微信、互聯網專車平臺等法律規則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以顛覆、創新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思維引領下,與互聯網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反不正當競爭領域所涉及的法律問題日益突出。對此,作者予以足夠關注,提交了幾篇頗有分量的論文。與往年相比,作者們的著眼點不僅僅注重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領域中所涉及的新類型法律問題的分析與研究,還更加注重“互聯網+”這一模式下,各類新型商業模式、互聯網產業的法律制度構建,推動法律規則的形成。據悉,全國律協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專業委員會成立于2001年。近年來,作為廣大律師開展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業務交流的陣地和提高職業素質、增強專業服務能力的平臺,專委會在促進律師專業化分工、實現律師行業整體優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信息委不斷推進律師在辦理電子數據證據業務、高新技術企業盡職調查業務、域名爭議仲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業務等領域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公開出版了相關律師業務操作指引和業務指導目錄。信息委的論文集《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每年出版一卷,反映了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事務領域的最新成果。
第二,信息委定期舉辦全國性的年會、區域性的研討會和研修班,拓寬了律師間的業務技能溝通渠道,提升了律師的專業辦案能力,有效增強了專委會內部的組織建設和凝聚力。
第三,信息委積極開展調研,不斷跟進高新技術法律實務,在3D打印技術知識產權、云計算產業法律服務政策保障、互聯網軟件捆綁問題、互聯網行業個人信息保護、電子商務小額爭議解決機制等領域都進行了專題研究,并以此為基礎,響應全國律協的要求,提交了多篇全面深化改革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報告。
第四,信息為發揮專業優勢,積極為相關領域的立法修法建言獻策。既涉及到基礎性的法律實務如電子證據問題,又涉及頂級域名、移動電子商務、互聯網信息管理等專門領域;既涉及本土領域普遍關注的重要法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網絡安全法》(草案),又涉及農業遺傳基因等問題的相對冷門的法律《種子法》(修訂草案)。這些充分反映了專委會參與國家法治建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由此產生的法律問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為律師在本領域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些機遇同時也對律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解決之道就是專業化,這是律師更廣泛服務、更深入參與的重要前提。
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指出:要提高律師的專業服務能力,培養一批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業務的高素質律師人才隊伍。司法部部長吳愛英提出: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在不斷擴大律師服務規模的同時,著力優化律師服務結構,提升律師服務能力,推動律師事業實現資源均等化、結構合理化、服務專業化、業務國際化。 面向未來,律師任重道遠。原載《中國律師》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