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信息資源
法律信息服務
數字信息檢索
數字技術發展
專業網站建設
澳門法律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信息研究 > 數字技術發展
數字技術發展
暫無下載資料

 “互聯網+”時代法治宣傳新模式:以“綿陽司法”為例
            林遠忠 點擊量:3172
四川綿陽司法局
    

    四川省綿陽市司法局用三年時間積極探索和實踐,從方法上、管理上、制度上多個層面入手,將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運用與法治宣傳緊密結合,開創了“互聯網+”時代的法治宣傳新模式。

    (一)做優“綿陽司法”政務微博,形成法治宣傳新方式

    綿陽市司法局2012年6月和11月,在新浪網、央視網分別開通“綿陽司法”政務微博,建立“綿陽司法”政務微博發布廳,成為全國公、檢、法、司系統第一個落戶央視網、全省第二個落戶新浪的政務微博發布廳。兩個發布廳分別鏈接系統內政務微博66個,個人實名認證微博7個。2014年3月,注冊開通騰訊微博,實現政務微博法治宣傳全網化。

    自辦微博欄目,創新微博內容。為了讓老百姓更加生動的了解法律知識,更加便捷的得到法律服務和幫助,自創開辦了“律師說案”、“綿陽微普法”、“律師幫幫你”微博欄目。組織市局機關13個業務科室、10個基層司法局、4個園區司法所、39個直屬律師事務所以及資深律師,每天輪流以“新法快遞、法律解讀、法律常識、法治亮點和自辦案件解析”等方式,由微博管理人員統一編輯發布。其中“律師幫幫你”欄目,由每一期當值律師,在線免費解答網友提出的各類法律問題,免費指導和幫助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贏得了廣大網友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普遍好評。該欄目專門設計了商標標識,并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了商標注冊。今年6月我局在全市600多名律師里,又遴選了23名律師,發文并頒發聘書,聘請其為“綿陽司法”政務微博的廣大網友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三個欄目自2013年開辦以來,已辦1116期,轉發、評論近44萬多人次,閱讀總量達5500余萬。

    不斷優化服務功能,提升微博服務力上。“綿陽司法”2014年以服務力指數92.76,位居全國法檢司系統第一。為了向廣大網友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2015年5月25日,新增加的微博服務功能正式投入使用。廣大網友可以通過這一新增的功能,及時的了解到法律援助申請的條件、公證的程序、司法鑒定需要提供的材料以及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信息等。下一步,“綿陽司法”政務微博還將逐漸實現微博申請法律援助、公證及司法鑒定等功能。據悉,該服務功能的應用,在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屬首個。

    深化微博管理,注重制度建設。建立了從采寫、審批、發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為政務微博的正常、合理運行提供了依據。全市司法行政系統現有各級政務微博兼職管理人員66個,網絡評論員73個,形成了綿陽司法政務微博團隊,市局每年聘請新浪等微博管理專家,對微博管理人員和網絡評論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技能。從《微博發布審批表》、《微博咨詢處理單》到《微博運行管理辦法》等各種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制度,為政務微博的正常、合理運行提供了依據。

    截止7月31日,“綿陽司法”的新浪、央視網、騰訊三方微博賬號共發布微博6萬余條,被網民轉發510萬余次,微博閱讀量達9200余萬次,平均每天被網友點擊閱讀近5萬余人次,平均熱度排名常居新浪法、檢、司系統前10名。先后榮獲“最受歡迎政務微博”、“最具影響力政務微博”、“政法新媒體優秀獎”、“全國十大司法政務微博”等九項榮譽,寫入《綿陽市2013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上海市等4個省市相繼來綿考察借鑒,成為了綿陽運用新媒體開展法治宣傳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名片。

    (二)打造“綿陽司法”微信公眾平臺,開辟手機法治宣傳新路徑

    2014年2月22日,開發運用“綿陽司法”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微站系統。平臺的建立再次創造了“綿陽司法”的又一個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的第一。微信平臺內容主要包括:普法宣傳,群眾線上提問解答,對外宣傳等。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并隨時關注群眾的咨詢和要求。8月,在微信公眾平臺全面實現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的預約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快捷、周到、科學的法律服務。截至目前,綿陽司法發布普法信息680余條,閱讀總量達5萬人次。

    (三)開發“綿陽司法”手機APP,拓展法治宣傳互聯網化新方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主動整合社會各類有效資源,鼓勵和支持科技公司參與法治宣傳,不斷推進法治宣傳互聯網化,開發“法治綿陽”手機APP運行系統。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盤存儲工作原理和方便、快捷、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構建了網絡+手機APP+微信公眾號“三合一”的后臺運行支撐系統,基本形成了手機APP線上全覆蓋法治動態、精典案例、法治作品、法律服務等的網絡化完整查詢服務體系。下載了客戶端的擁護,可以免費在線學習查詢各類法律法規知識,與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公證、鑒定等法律工作者進行“零時間”、“零距離”的互動交流。同時,還能提供法律業務預約、證據資料留存、投訴建議上傳、司法培訓考試等服務。手機APP有效實現了網絡、手機、普法對象的無縫對接,實現了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的“一鍵接入”,實現了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的互聯網化和公共法律服務的平臺化。自今年5月手機APP試運行以來,每天的訪問量已達5000余次,用戶已超過8000余人。來源:中國網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