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法律人才的培養主要以滿足國家各機構部門的需要、補充嚴重缺乏的高校法學專業教師隊伍以及科研院所法學研究人員為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法律職業能力的考察日益偏向側重實踐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傳統法學概念體系化的課堂講授儼然已失去了其得以應用的場域,法學專業學生畢業便待業的現象大量出現,法學專業難就業不斷成為社會詬病的話題。
隨著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網絡通信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及其理念已經不可逆地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對當下正在進行的高校法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戰,即運用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大數據時代的信息交互理念吸引、服務、更新高校法學實踐教學的參與者與管理者的興趣、觀念以及認知水平,為化解優秀法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廓清障礙。
一、大數據時代到來與高等教育改革趨向
(一)大數據時代內涵與特征
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將大數據描述為通過高速捕捉、發現、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大數據旨在描述因數據處理技術和工具蓬勃發展而引發的信息爆炸式增長情形,體現為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多樣性、更快的生成速度、更大的社會價值(1)。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過去難以被量化的信息得以轉化為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經由科學的分析方法從而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維習慣、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而如何發掘和利用隱藏于海量數據內部的信息價值,無疑決定著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與前沿發展潮流,這種思維方式以大數據為根源和支撐并儼然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然而,在以教育為例的領域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尚未完全實現信息裂變所帶來的豐富價值。
二、高等教育改革趨向
當大數據時代的特征與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發生交集時,信息多樣性服務與當前倡導的自主協作學習理念得以緊密結合;并深刻影響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2)在現存的協作學習模式中學習者對知識體系的建構經由與同伴緊密溝通、協調、合作,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個體特色和群體經驗的成果集合。(3)正是基于協作學習對個性化和社交性的相似需求,有教育工作者提出運用各種社會性的互聯工具軟件,完成協作學習的重構。(4)然而,該概念的提出和模式的建立仍局限于現有協作學習模式下的小組學習,尚未有力回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時下挑戰,即由于將信息網絡技術革命的最新成果運用于高等教育而發生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簡稱MOOC的出現給現代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有必要深刻認識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其趨勢。
1.教學內容的自主性。在現有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由各級教學委員會或教務部門制定,并報上級教學主管部門核準。課堂由任課教師掌控,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最佳設計”的課程安排,其實這仍是一種“填鴨式”模式。此種教學安排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尤為明顯。然而,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的介入,學生正逐步獲取教學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課堂上,教師也注意到了應避免生硬地傳達知識性和信息性的結論,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專業思維方式。
就目前我國高校教學現狀而言,盡管課程網絡化管理技術已較為成熟,但在課堂教學方面卻仍相對薄弱。常見的教學手段限于PPT等多媒體教學課件和不甚普及的遠程教育系統,大數據時代信息多樣化的特征對現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BlogWiki微信等社交軟件普遍運行的潮流下,應將即時通訊軟件和其他社交性信息工具融入到教學實踐中,通過搭建專業知識與教學信息透明多樣的交互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其內在學習潛能和個性需求,使作為網絡用戶的學生。經由教學信息交互參與的提升,從教師“信息發布者”單向授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知識技能的處理加工者甚至主動發布者。這樣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手段就會更具實時高效性,其內容也將更加豐富多元,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可經由網絡不斷拓展人際資源,為日后的個人執業和職業拓展積蓄廣泛的社會資源。與此同時,學生個人的聲音與行為可以放大到社會空間,甚至可能形成社會行為“在與權威”的角力中獲得發聲途徑和機會,使認知在質疑和挑戰中愈辨愈明。當然,考慮到教學計劃的整體性和學生尚不成熟的認知能力,指導教師仍然需要對教學內容和價值標準進行衡量和把握,適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
2.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是用戶間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用戶選擇需要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再分享給同樣關注這一信息的用戶群,完成信息的裂變式傳播、應用到高校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僅僅是信息的瀏覽者也將成為知識、信息或經驗的發布者。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將代替教師傳授知識和信息;而是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分享學習成果、交流經驗觀點,并通過門戶網絡工具與其他更廣范圍內的個體展開討論。經過充分地思考與論證之后,更加全面透徹地掌握專業知識和信息。事實上,這種教學的交互性要求直接促進了知識的自我擴充,盡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會造成信息管控的相對削弱,倘若處理不當,教學過程將處于權威缺失的混亂狀態。這無疑是實現教學過程交互性所面臨的挑戰,但我們應當認識到,在成熟的大數據時代,即便在社交媒體中信息良莠并存,但是成熟的信息網絡中會出現一些“意見領袖”,他們主導著大量“圍觀者”群體,這類主流意見的形成主要依靠著信息傳播過程中所獲得的群體認同感,因此,在信息傳播過程有序與規范的控制下,主流意見通常被推定為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合理性,而在問題研討過程中形成的這種主流觀點,經由教師對該觀點進行專業性和科學性的指導,完全可使其既保留學生的原創個性;又符合學術規范和職業要求?梢,大數據時代教學交互性的充分實現,不僅有賴于學生用戶間信息的有序流動,也要求信息把關人(教師)放開對授業對象的過度干預。即教學的交互性應在學生個體之間和學生與教師之間兩個層面得到充分體現。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設計的價值分析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發布,其中在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明確指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毒V要》為我國教育網絡數據庫的建設和升級開啟了新篇章,網絡教學資源的管理和應用成為研究和實踐的熱點。譬如: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在法律數據庫的建設與升級過程中,對于數據庫的服務轉型、技術更新和制度創新做出了努力。(5)是網絡數據庫在法學教育領域的成功嘗試。但是,囿于對圖書館系統數據庫建設價值的現實定位和實際的數據庫資源整合能力,該類數據庫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信息交互。因此,有學者提出了“網絡數據庫的交互性設計”構想,指出目前我國數據庫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人機交互設計問題。(6)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必要性論證和現實的實際需求表達。基于此,筆者將通過結合當前我國高校法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困難和大數據時代高校法學教育教學的新發展,有針對性地闡明當下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設計的價值。
(一)化解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資源匱乏的現實矛盾
近些年來,各大高校法學專業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即便是在法學專業就業率偏低的當下,法學專業招生數量也未有明顯減縮,仍維持在較高水平。與之相對的是高校法學專業師資力量和實踐教學資源普遍不足,加之法學專業現行的培養方案已明顯不能滿足市場化需求,進而加劇了當前法學專業學生畢業便待業的現況。面對此困境,中央政法委員會、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明確提出要把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校法學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其中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是重中之重,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在龐大的法學專業學生隊伍和實現“卓越計劃”提出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和涉外型法律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矛盾。如何整合各類法學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化解教學規模與教學質量的矛盾是亟待解決的戰略性課題。為此,不妨從搭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推進交互式學習模式入手、盡快建成具有大數據時代特征的多樣性和交互性的法律人才培養架構。其中,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設可作為重點項目實施,一旦成功,它將有效化解法學實踐教學資源嚴重匱乏的窘況。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成可以充分實現信息交互,擴大教學信息的發布源,提高疑難解答的針對性和實時性,克服傳統法學實踐教學活動受制于場地、時間、人員等物理因素的難題,實現跨時空的自主性交互學習效果。這不僅可以緩解師資隊伍匱乏和教研工作量不平衡的困境,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參加學與教互動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借助網絡數據庫技術實現對法學實踐教學資源的高效整合、管理、運用及自我發展,將大量碎片化的個體認知轉化為系統的、體系化的知識,能有效化解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難。
(二)滿足法學實踐教學自身的“交互”特征
法學實踐教學注重法律思維的養成和法律應用技能的培養,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模擬法庭課程法律診所課程、法律援助課程、學年實習、畢業實習等。在這一類實踐課程或教學安排中,設計者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案起主導作用,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檢索有價值的信息深入解析,學會自主研究和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與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個性化服務特征不謀而合,兩者均強調用戶、學生、對信息處理的參與度;并在個性化標簽作用下對資源的利用進行升級,促進用戶、學生、獨立性的形成,避免同質化。
經過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積累,社會經濟、政治文明、法律文化等社會因素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隨著現代競爭意識的引入,市場化理念和模式的強化運營,加強了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各種人才,包括法律人才,不應當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流水線產品,而應是個性鮮明、善于獨立思考、具有較強交互性意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結合法學實踐教學的經驗,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置模式下,通過促進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意識,是確保法學實踐教學效果的根本。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設中,應充分重視教學信息資源的交互性,鼓勵和要求學生主動發聲、分享資源、共同參與建設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進而有針對性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目標,這既是大數據時代到來對法學實踐教學活動提出的緊迫要求,也為法學實踐教學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設計的基點--吉林大學法學院經驗分享
吉林大學法學院作為新中國法學教學和理論研究的重鎮,培養了許多高素質法律人才,為新中國法學教育事業的振興和法律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大歷史貢獻。當前,由于受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譬如: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功能重構、地區發展差異、人才自由流動等因素。吉林大學法學院在法學教育事業的激烈競爭中,正面臨著再次創業,化解現實困境的重任。為此,我們結合大數據時代特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向,探索建設一個信息量大、更新及時、交互性強的法學實訓數據庫,旨在整合現有法學教學資源,為吉林大學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國內外較為成功的法學教學數據庫大多為研究型數據庫,用戶包括法院、檢察院等司法部門、企業、律師事務所等法人機構、法學教育者、研究者、學習者以及其他法律愛好者。雖然法學理論研究的網絡數據庫已經建成,但是尚缺乏專門突出法學實踐教學要求和功能的數據庫。為此,應當立足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向:大容量、多樣性、快捷性、個性化的特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績效,優化教育服務和管理機構的運行,擴大受教育人群范圍,建設和夯實教育設施基礎,探索新型教學模式,該設想體現在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設上具體為數據庫功能的設計上,包括為學生提供學習資訊與模式實踐,協助教師教學答疑與指導實踐以及信息智能化處理和安全防護三方面:
(一)學習資訊與模式實踐
法學專業學生往往會經歷學業和職業選擇上的迷茫期、社會經驗職業內涵、現實評價等有效信息的匱乏,會導致學生無法準確定位自己的學習方向。自進入法學院學習后,通過學院分配的學習賬號,加之現代移動互聯技術和設備的大量運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數據庫了解各類信息資訊。即便是新生也可以從初級意識上認知法律職業的基本特征,可以為法學院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依托數據庫中大量的教育信息,檢索分享到其他法律人的寶貴經驗和學術理論,激勵其發揮創造性思維,進行主動的個體性學習。與此同時,數據庫將提供給學生通過網絡、模擬參與各類法律實務的平臺,學生通過扮演法律職業上不同的角色,進行法律實踐技能訓練;并經由數據庫事先設計的評價標準給出實踐成績。最后經由“實踐教學討論區”分享經驗、尋求解答。此時,我們為學生提供的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不僅僅是一個大容量資源信息型數據庫,更是一個具有自主性和交互性的參與型數據庫。
(二)教學答疑與指導實踐
該數據庫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實時網絡關注。將法學實踐教學全過程進行可控化操作,包括實踐教學的前期準備、理論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料的上傳,實踐過程中疑難問題的解答,以及實踐教學進度的調整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從而確保學生在通過該數據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及時、有效的專業指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平臺,也是教師科研與教學的成果梳理平臺。大量的法律相關信息在此得到優化整合,教師在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可以高質量地完成科研學術任務,分享教學科研成果與經驗。為此,我們也設立了具有權限設置的“教師討論區”。有了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高校師生能夠豐富理論學習,獲得多樣化實踐途徑,便于成果積累,大幅提升教學效率并降低教學成本;從而有效滿足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資源匱乏的迫切需求。
(三)信息智能化處理與安全防護
大數據時代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設注重多樣性積累。鼓勵交互性發生,這就要求數據庫的建設與發展應是一個開放的過程。一個持續的任務,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當然,在鼓勵建設開放型和交互型數據庫的同時,會遇到海量信息如何篩選和處理的難題。因此,必須重視數據庫安全防護和開放建設的關系,這方面需要專業人士深度參與。設立學院信息管理辦公室,有步驟地、穩妥地開放數據庫建設的板塊,學生作為重要參與者的發布權限仍需受到較大控制,未來在開發智能化處理軟件后,將盡可能放開限制,交由智能系統進行形式審查加實名申報審核。這一點可以借鑒優酷網關于視頻信息上傳、發布、投訴申報、限制、處罰、追責的管理機制,在數據庫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保證物理基礎的平穩運行,數據交換的信息安全,為放大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多樣便捷的優勢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有效防范信息話語權轉移所導致的輿論失控風險。
為此,在充分考量大數據時代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建設諸要點的基礎上,可將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建設分為兩個子數據庫。經過動態的數據庫更新和調整、整合碎片化的法學教育資源、構建開放型和交互型的分享平臺,力爭建成數據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用戶體驗豐富、操作扁平易用的權威型數據庫:
1.信息資源數據庫
該子庫作為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建設的首期工程,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信息提供、整理、分析的功能,強調對基礎信息資源的掌握,向用戶提供全面的法學信息檢索服務。這是保障大數據時代多樣化和交互性功能得以實現的物理前提。
(1)教學案例。該部分數據可借助北大法意、北大法寶數據庫提供的相關信息。同時我們也將地方法院各類典型案例、國外經典案例、國內外模擬法庭競賽案例,通過專任教師會同實務部門專家,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進行分類整理、收錄數據庫。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交案例和修改意見。
(2)法律法規。該部分數據主要來源于北大法意、北大法寶數據庫實時更新的相關信息;同時根據我院實踐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學生反饋的要求,補錄地方性法律文件、部委法律文件以及國際法律文件。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擴大法律法規信息來源。
(3)法學文獻。該部分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北大法寶,收錄最權威、最全面的法學文獻資源為高校法學師生提供法學理論教學研究的信息保障。與此同時,也可以為每位教師和學生開放可供其設計自我訂制的文獻推送功能。
2.模擬實踐數據庫
該子庫的建設和運行始終貫通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理念,打造互動平臺,形成用戶體驗與交流中心,教與學的各類信息可在互動平臺進行次級傳播,并在交互過程中得到甄別篩選,形成主流意見,經過指導教師的幫助,對模擬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做出開放且現實的評價。該子庫是大數據時代交互性、多樣性、個性化等核心理念在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呈現。
(1)教學設計。不僅包括實踐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內容、還包括擬開設的實踐教學課程推介和學生期望開設哪些實踐教學課程的表達。該部分建設主要由參與實踐教學的指導老師負責,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教學支持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等要素。
(2)教學互動。將法學實踐教學活動網絡化和模擬化,克服大規模學生實踐受制于時間、場域及指導教師等教學資源不足的弊端。通過開放型和交互型網絡實踐平臺的建設,實現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選擇所接受的實踐訓練的需求,也可以與校內外指導教師進行在線或離線的有效交流獲取專業意見。目前網絡平臺能夠支持學生單機或聯機分組參與網絡實踐教學活動,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參加模擬實踐的類型,其考核成績允許多次刷機測試。進一步操作目前正在調試,其設計初衷即為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教學的熱情、克服時空和人員匱乏等障礙。
為充分保障上述兩個子數據庫功能的實現,為信息資源數據庫和模擬實踐數據庫提供后臺管理,對海量信息進行智能化處理,維護網絡數據庫運行的安全,我們也對學院現有教學信息管理平臺進行了整體升級,使其功能從單層次數據統計和發布提升為多層次的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及存儲等。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教學文件發布。分為教師專區、學生專區及共享區,整理實踐教學相關文件,明確各自權利、義務、責任、使實踐教學納入法學教學的正規序列。二是教學研究組織,創新實踐教學項目。組織實踐教學項目申報、管理及評價,實現教學研究成果展示等。三是教學測評控制。組織、受理、評價各類實踐教學的效果,認定各類實踐教學成果等級,設計、調整評價體系與標準。四是教學反饋處理。征集有關實踐教學改革的各種意見,受理各種有關實踐教學的投訴與申告,以此作為學院推進和優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意見。
綜上,堅持多樣性和交互式培養,避免同質化教育的弊端是大數據時代建設法學實踐教學數據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既是數據庫的使用者,也是建設和發展數據庫的參與者,在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的提供、交流、共享過程中,學生持續不斷地為數據庫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信息、貢獻智慧,并經由學生個人和指導教師共同地、規范地、系統地試用,使得數據庫功能更加強大、用戶體驗更加人性化、實施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