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僅是因為律師的人數眾多,更在于法律職業共同體中律師的身份相對靈活,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較為活躍,我們在一些影響國家法治建設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律師的身影。據司法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27.1萬多人,全國律師事務所規模已達2.2萬多家。共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265家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設立了330家代表機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律師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律師行業的發展卻大大落后于當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北京法律服務市場為例,2014年全市24390位律師分布在2000家律師事務所中,其中94%以上是50人以下律師事務所,行業集中度很低,很難形成專業化優勢。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一方面,社會大眾大量法律服務需求陷入找律師難,找合適的律師難上加難的困境;另一方面,大量年輕律師由于缺乏客戶委托而生存艱難。更有甚者為了獲取業務收入與社會知名度無底線地炒作案件與自身,對整個律師行業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律師行業迫切需要創新與變革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只有打破原有的行業發展模式,構建起與當前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業務發展模式才能解決當前整個行業面臨的缺乏專業化規模化、無序混亂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法律”的出現為傳統法律服務的轉型與升級提供了一次巨大的機會,通過“互聯網+法律”這一全新業務模式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法律服務行業的升級,必將推動法律服務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大大拓展法律服務的廣度、深度及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互聯網+法律”首先解決困擾律師多年的法律服務專業化問題。做專業化律師是每個律師的執業理想,但是現實中真正的專業化律師非常少,因為只做單一領域的法律工作不足以讓律師獲得足夠的收入與發展空間,最后為了生存只能各種業務都接,成為一個萬金油式的律師。“互聯網+法律”為真正的專業化律師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廣闊空間,在互聯網上律師們可以構建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便捷的網絡平臺又使得真正的專業律師能夠被人們迅速發現和識別,在某一法律專業領域做到極致的律師將來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成為該領域的權威人士與意見領袖。再進一步,“互聯網+法律”也會推動整個法律服務產業的專業化進程,隨著產業升級的不斷深化,專業化優勢除了個體律師的努力外,還將來自于行業的分工與細化,法律服務產品的研發與最終服務的推廣、提供也將更加獨立,形成行業整體的專業化與競爭優勢。
“互聯網+法律”還要解決困擾律師事務所多年的法律服務規模化問題。在傳統法律服務產業,規模化意味著律師事務所人數的不斷擴張,當前我們已經有了千人級規模的律師事務所,這種模式下事務所的競爭優勢并沒有隨著規模的擴張而成倍增加,相反由于規模導致的管理復雜程度與執業風險卻成幾何級數增長。“互聯網+法律”模式下單個律師事務所的規模已經不重要,規模化將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實現業務的規模化。2014年,全國律師辦理各類訴訟案件283萬多件,擔任法律顧問50多萬家(包括政府、企業、社團事業單位),這與全國1565多萬件訴訟案件總量,2500多家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相比,業務規模化的空間更加廣闊;其次是實現專業律師團隊的規模化,不同律所、不同地域的律師可以在互聯網上突破空間限制,實現業務合作,在具體業務領域形成規模化服務優勢,不在一家律所,通過律師聯盟方式,基于業務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將會成為律師規模化合作的主要模式。
“互聯網+法律”更重要的價值在于解決法律服務市場拓展這一制約律師發展的瓶頸問題。過去,法律服務的競爭與市場拓展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價格戰,犧牲利潤來獲取客戶認可終難長久。“互聯網+法律”通過法律服務品牌的構建來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未來幾年內,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必將產生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專業法律服務品牌,“互聯網+法律”為品牌的構建提供了廣闊空間,只有那些真正關注委托人利益、珍惜自身執業聲譽的律師與律師事務所才能得到市場和委托人的認可與信任,法律服務品牌的建立過程就是法律服務行業社會公信力提升的過程,屆時整個行業面臨的缺乏專業化規模化、無序混亂發展局面一定會大為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