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信息資源
法律信息服務
數字信息檢索
數字技術發展
專業網站建設
澳門法律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信息研究 > 數字技術發展
數字技術發展
暫無下載資料

 “互聯網+法律”:是美好或是灰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點擊量:2849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作為傳統行業的法律業無疑是轉型升級的不可或缺產業。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騰智律師事務所互聯網電商部副主任麻策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智為帶來本文以下觀察與體會。

    我國傳統法律文化是幾千年法律實踐活動及其成果的統稱,是指從上古起至清末止,廣泛流傳且具有高度穩定性和持續性的法律文化。傳統法律文化在其演進的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公法品格和制度特征,在世界法律史上獨樹一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傳統法律文化集體本位的總體精神,無訟息爭的心理傾向,德主刑輔的理論學說,視法律為工具的價值判斷。律行業是指從事國民經濟中法律服務、法律研究、法律實踐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法律行業的法律職業包括:公安、檢查院、法院人員:律師、法律工作者;企業法律顧問;法律翻譯;法律教育培訓人員。

    (一)傳統法律行業面臨哪些問題?

    問題一:整體法律服務水平,還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規模是600億,未來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來自對中小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的挖掘。2007-2012年,中國律師事務所數量由13593個增加到19361個,增幅達到42.43%;律師工作人員數量由143967人增加到232384人,五年間增長61.41%。可以看出目前的法律服務水平無論從數量到質量都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問題二:律師界“二八定律”,資質決定財富。傳統法律行業中,律師的營銷往往靠的是良好的口碑,這些良好的口碑來自當事人的口口相傳,也來自行政司法專業人士的權威推薦,這導致長期以來律師界流傳著“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律師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業務收入,青年律師若無老律師的提攜難有出頭之日。

    問題三:法律檢索方式陳舊,效率和精準度低。在傳統的法律行業中,法律檢索工作就是研究書本上的法條和案例,檢索效率和精準度相對低。簡單勞動類的律師服務在收費信息不對稱的左右下,讓客戶很難捉摸。

    互聯網+法律行業現狀

   

    (圖:杭州市常年法律部顧問業務量統計圖)

    以杭州市為例,從1982年1月杭州法律顧問處開始擔任常年法律顧問以來,杭州照相機械研究所是第一家聘請法律顧問的企業,常年法律顧問業務穩步上升,到2008年已達5798家企業。但根據2014年杭州律師報告,在2010年-2014年四年間,杭州律師承辦非訴訟法律事務達23000件左右,雖然非訴訟法律事務并非僅包括法律顧問,但不難看出法律顧問數量亦是非常可觀的,甚至是法律顧問出現以來十幾年數量的總和,當然囿于數據的缺失以上也限于大膽地推測。這和近些年互聯網發展的曲線相應吻合,也和互聯網引爆的創業大潮不無關系。

    因此,擁抱互聯網成為傳統法律行業轉型升級的必選之路。“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傳統產業,包括工業、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交易互聯網化和數據化,對于法律這一老牌傳統行業,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法律服務如何實現在線化,以及在線化的廣度和深度?

    對于提成制律師來說,經常講一句話就是:“我們就是個體工商戶,自己給自己發工資,自己給自己交社保,吃了上頓無下頓”,這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律師的業務都是要靠艱苦奮斗去獲取,但囿于律師行業的神秘感和高傲性。當然,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不得進行商業廣告宣傳也是法律的強制性要求,以往律師很難放開手腳通過互聯網進行大肆宣傳。但是,在互聯網的變革大潮下,律師行業也不得思考應變,這種“互聯網+法律”的實踐,目前主要體現在律師營銷、法律服務在線化和法律大數據三種模式,并已經成為傳統律師行業破局的利器。

    模式一:律師營銷

    所謂的律師營銷模式的“互聯網+法律”,國內很早就已經有發展了,比如2004年就開始的華律網,2006年開始的法110,以及找法網、中律網、中顧法律網等等,該類“互聯網+法律”模式,其定位于為客戶和律師之間提供媒介平臺,但網站并不以自身名義提供任何法律服務,類似于律師O2O的概念。

    特點:該類網站能使諸多糾紛得到線上解決,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真正有能力、有資歷的律師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掛到該類網站上對自己進行宣傳。真正有急迫案源需求的律師一般都是剛入行的律師。舉個例子,前些年筆者就親歷了杭州市首起辯護人妨害作證罪的審理辯護過程,一位年輕律師,在沒有扎實的刑事辯護能力的情況下,為當事人提供刑事辯護最終卻導致自己被處以刑罰,實在可惜。反而言之,真正的優質客戶也不太會通過該類網站尋找律師,因為律師接受委托是需要有信任基礎的,只通過網絡的上簡單溝通,雙方均心存芥蒂。

    存在問題:在互聯網創業大潮,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下,該類律師營銷的“互聯網+法律”模式也日益面臨非常大的短板。第一,互聯網公司越來越注重用戶界面設計和用戶體驗,即UI和UE設計,而該類律師營銷網站一登陸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片堆徹,這類人山字海戰術實際上又將用戶陷入了信息不對稱的尷尬境地,用戶很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專業律師;第二,移動互聯網下,律師們似乎還沒有意識通過APP進行律師營銷,從目前僅有幾款律師服務APP來看,客戶下載量最高的也不過區區1-2萬,而實際使用量又更少,同時,其用戶體驗非常之差,這和很多律師或律師事務所不注重平面設計、界面設計十分有關。

    模式二:法律服務在線化

    1.自建平臺。在律師為市場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市場漸漸發現,實際上很多律師業務是可以作標準化、流程化的,而無須經過專業律師的私人訂制,如典型有名合同的起草、公司章程起草、公司注冊登記、商標注冊、代理記帳、社保開戶等等,該類業務完全可以在線即時提供,而該類業務如果找律師去完成,當事人完全不能或不愿承受相應高昴的律師費,這就為市場截取這一“長尾”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相比于之前的律師營銷“互聯網+法律”模式,法律服務在線化側重的是展示律師業務并明碼標價,而前者是側重于展示律師且價格不透明。目前國內做是較好的法律服務在線化平臺,包括綠狗網、法海網、律云等。

    (典型案例)

    1)綠狗網:在線法律文件服務平臺

   

    平臺概述: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家提供法律文件的在線創建與審核、找律師等法律服務平臺,隸屬于北京市律購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投融資情況:2013年8月獲得1150萬元A輪融資,由晨興創投MorningSide、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戴志康等聯合投資。

    規模:2014年上半年人員發展到100名,單月營收突破100萬。

    定位:為小微企業提供法律幫助,追尋的是LEAGZOOM和rocketlawyer的路線。

    模式:通過全國的律師協會,整合各地營業能力較強的律所,從而獲得優質的律師資源。然而,每個律師只能選取兩個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通過收取一定數額的加盟費作為保證金。同時,律師還需要提供自己做過的法律文書,以證明其在這個領域有過實操經驗。用戶則可以通過關鍵字篩選匹配,尋找最適合自己案情的律師。根據加盟協議,綠狗網要求提供服務的律師做到“5分鐘響應”,同時引入用戶評價體系,使法律服務形成閉環。

    2)律云網:中國法律服務的云服務平臺

    平臺概述:成立于2013年,基于盈科事務所的全球布局,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中國法律服務的云服務平臺”.

   

    服務模式:律云是利用IT技術、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語音及通信技術提供標準化法律服務的功能性平臺。根據客戶不同層次的法律需求,精準的匹配法律服務資源,應對未來不斷增長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家庭的細碎化、長尾化、個性化的法律需求,為客戶提供便捷、豐富、標準化、高性價比的綜合法律服務。

    核心優勢:一是標準化的服務模式。律云將制定一套基于服務價格、內容、流程和質量的標準化體系,客戶據此使用律云,將最大程度的實現低風險、優體驗、零差誤。二是可實時監控的質量保障。客戶可隨時在律云賬戶中查詢所委托法律事務的最新進展,產生異議時咨詢客服人員,對不滿意的服務隨時叫停。三是強大的區域服務能力。依托盈科律師事務所覆蓋全球的法律服務網絡,目前律云可在全球超過30個地區、國內超過20個地區提供法律服務,律云在線服務7×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移動客戶端服務,將最大限度的發揮律云的優勢,彌補傳統法律服務在價格體系、服務觀念和服務標準等方面的缺憾。

    3)法海網:中小企業在線法律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平臺

    平臺概述:成立于2014年1月,創辦于北京海淀區,創始人陳一凡,隸屬于北京法海賦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強大的律師事務所團隊金杜事務所而成立,這也許是律師事務所在互聯網法律電商行業的一種戰略布局,從而搶占市場先機和風口。

    分享到

    投融資情況:2014年9月法海網獲得樂視資本和金杜律所4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

    規模:目前平臺上有25名左右律師。

    定位:一家專注于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法律服務以及法律綜合解決方案的互聯網企業。

    模式:通過與一些B端互聯網平臺合作為海量C端用戶提供使用頻率很高的合同簽署系統(如租房、租車合同等,正在開發之中),一步步培養C端用戶的習慣。專注服務中小初創公司,如商標、域名等的保護,幫助創業公司理清行業規定保證交易合法合規,設計合理的股權激勵方案等。法海網采用“律師合伙人”制度,邀請律師入駐其平臺,且律師享有期權待遇。

    2.第三方交易平臺。法律服務在線化的“互聯網+法律”模式,是法律行業在互聯網電商行業的有益探索,當然,除了自建平臺外,很多律師事務所還直接在第三方交易平臺,比如淘寶網上開通律師服務,但從現有情況來看,效果不佳,一方面是淘寶網對律師服務在線化仍持消極保留的態度,另一方面律師事務所也沒有完全的人手處理所有事務,很多帳號實際上是處于荒廢無人管理狀態。

    特點:相比于律師營銷“互聯網+法律”模式,法律服務在線化的“互聯網+法律”模式顯然用戶界面更加美觀,用戶體驗更加美好,很多法律電商都是通過免費服務的概念進行引流,吸引了很多創業型企業的眼光。

    問題:該類模式市場前景遠大,但其業務模式只能限定于律師業務中可標準化、可流程化的部分。實際上該類業務也很少需要律師的專業能力介入,很多在線完成的委托實際上并不總是律師在實際承辦,代理記帳、公司注冊登記等業務本身就不屬于律師業務范圍。該模式無法完成真正的律師核心競爭力業務,如開庭訴訟、重大非訴項目、法律談判、盡職調查,因為這種專業業務只能通過律師的專業分析、判斷并親歷親為才能有效展開。

   

    3.第三方服務平臺。律師業是一個講究資歷和名聲的行業,如何獲得一定的知名度成為很多專業律師探索的問題。入駐第三方服務平臺已經成為眾多專業律師的選擇。一般來說,此類的第三方服務平臺大都是免費的,以幫助律師和法律求助者的無縫對接。

    如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國電子商務法律求助服務平臺”(www.100ec.cn/zt/flpt/),于2013年在“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杭州正式上線。

    規模:目前已有17數十位全國一線專業電商律師組成“律師專家團”。

    定位:幫助電商企業、電商用戶與專業電商律師進行無縫對接,解決電商糾紛中的法律難題。

    職能:立法調研起草、平臺展示、維權顧問、發布年度報告、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打假、舉辦行業年會、投融資法律顧問、在線專家咨詢、編輯法律月報、法律網購評選。

    成果:組織律師參與了國務院《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行為監督管理條例》(副組長起草單位)等一系列全國性與地方性,涉及電商的法律法規的調研編寫,并且年年發布系列《年度中國電子商務法律報告》。

    模式三:法律大數據

    法律數據服務主要提供的是法規、案例、論文期刊、立法動態等方面的數據檢索服務,在國外比較成熟的是WestLaw、LexisNexis以及Bloomberg Law等,而國內最早由北大法寶提供服務。但是,發展到互聯網電子商務新的商業文明下,只是簡單的提供法律檢索顯然很難提供個性化的數據要求,而法律大數據正應運而生。法律大數據帶給客戶的不止是個案結果的展現,也不僅僅停留于數據的收集,更重要的是,它是同一類型案件的統籌統計、數據整合和精確提煉過程。在司法公開的大環境下,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庫亦不停更新,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想,客戶委托律師處理某一法院的訴訟案件,律師(或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在明確關鍵詞的情況下,會將該類案件在該法院,以及具體承辦法官過往所有判決書中形成的關鍵因素進行提煉,并出具大數據處理結果,預測案件在該法官手上勝負的比例。

    1)國內較早嘗試大數據

    可視化分析的是天同律師事務所,其天同碼借鑒西方“鑰匙碼(Westlaw Key Number)”,以編“碼”方式整理中國典型商事案例、裁判觀點,欲打造中國商事訴訟案例知識體系,但其目前也僅只是成為某一領域內的案例集,并未真正起到大數據分析效果,同時主要也是供其內部使用。而來自美國的Judicata,正信誓旦旦地想“把那些非結構化的法務檔案和文件梳理成結構化的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用更友好的界面呈現給律師”,之前很多法律服務只能憑借大量的人力去整理并梳理那些法務案例,Judicata則是會用機器算法加人機合作的形式去完成這件事。

    可以設想,在法律大數據時代,律師不僅可以提供大數據服務,律師本身也是大數據公司的客戶,從目標客戶的定位,律師費的透明化,訴訟結果的可預測性等等方面,為律師服務增色。我們也可以展望,下一輪律師業的PK,將不僅僅只是律師事務所專業能力、事務所品牌的競爭,還有可視化大數據運算能力的競爭,你若搶得法律大數據“風口”,再精小的律師事務所,都能成為“一家與眾不同的律師事務所”。

    2)“互聯網+法律”未來發展如何?

    有人說,“互聯網+法律”可以讓我們樂見新型智慧法律時代的誕生,人們的法律服務需求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得:當事人通過網絡分析精確定位律師,雙方通過網絡簽訂電子合同,當事人向律師提供經第三方數據存儲的所有交易數據、電子證據,律師通過大數據庫通過法律關鍵詞自動生成模擬判決,律師通過網絡向網絡法庭提出爭議解決申請,法庭結合模擬判決作出最終法律文書。

    愿望似乎很美好,如果一切都如之發展,那么問題來了,這個社會就還需要律師和法院作什么?進一步而言,如果提供純腦力法律服務的律師都會被法律大數據分析所替代,那么,哪個行業還能幸免?

    在“互聯網+法律”下,法律行業的變革不可避免,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思考:

    首先,法律行業在移動互聯網下的發展,必須重視UI和UC,即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移動互聯網是下一代互聯網商業趨勢,也是法律行業的朝陽,而移動互聯網在于對客戶端市場的搶占。正如互聯網市場,移動互聯網的客戶端也可以分為平臺客戶端(比如現在的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客戶端(APP)。法律行業目前的營銷已擠滿平臺客戶端,但是市場上幾乎沒有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自媒體客戶端APP,法律行業在APP市場并沒有多少作為,現有的APP不僅用戶界面粗制濫造,用戶體驗亦令人失望,這和律師行業缺乏市場商業調研,設計美感觀念不強有很大關系。

    在移動互聯網下,用戶界面已遠不如PC端那樣動輒20英寸以上電腦顯示器屏幕,手機客戶端屏幕平均都已被壓縮至4.7英寸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移動互聯網要求你務需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友好界面向用戶展示最直接有效的信息,再也不能像PC端那樣作一些數據和圖片的無序堆積,而不重視美感。法律行業在移動互聯網下的發展,必須重視UI和UC,即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

    其次,法律行業須重視法律大數據的應用。“互聯網+”本身的概念中就強調了大數據作為技術手段的強大作用,大數據的運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且結果精確。人們常說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互聯網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其主要作用在于數據的收集和展示,而在21世紀,這些數據將會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被進行精確的揀選、分類,這才能真正發揮信息的作用。

    再者,實現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化。但是在法律領域,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利用互聯網方式來服務,還僅僅停留在網站推廣、網絡聯系,并未貫徹到每個法律服務環節,本次司法改革還提出要全部審判文書上網,實現網上立案、網上執行。律師行業也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提供免費咨詢等法律服務,應該通過互聯網真真的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困難,在銜接上要實現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化,將司法與法律服務結合,將公檢法與律師相互互動,唯有如此才能夠實現互聯網+的共享。

    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是未來的希望,是我國法治進程的必然選擇,當互聯網遇到法律,當法律服務互聯網,當二者完美結合,那么我們的社會主義法治必會讓每一個國民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必會讓我們每個人都體會到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手段與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面對機遇與挑戰的勇氣與決心,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的使命,無愧于法律的榮光。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