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電商的三大特點:
法律服務是一種私人化、個案化的服務,而電商化則要求標準化的產品。因此,法律特質和電商基因是沖突的。
法律電商兩條出路:搭建標準化的法律電商平臺;傳統法律人士自我革命。
熟人圈機制形成法律行業怪圈:用戶和律師間的信息不對稱演化為信息鴻溝。
2015年4月21日,上線不到一年的知果果獲得由經緯中國領投、聯想之星跟投的370萬美元A輪融資。消息一出,互聯網+法律的話題重回公眾視野。
從2013年開始,法律電商逐步進入資本的視線,綠狗網、快法務、法斗士等法律電商都經歷了天使輪或A輪融資。
盡管資本開始青睞這一高度專業的領域,但法律電商仍面臨不小的困境:法律服務是一種非常私人化、個案化的服務,而電商化則要求這些公司開發出盡可能標準化的產品。在這個意義上,法律服務的特質是和電商基因相沖突的。
互聯網改造法律行業的思路就此分岔成兩個路口:一方面,一批有法律背景的互聯網人試圖將法律服務產品標準化,消除律師與用戶間的信息壁壘,搭建標準化的電商平臺;另一方面,傳統法律行業人士也看到了行業內的種種問題,掀起了一場自我革命。
在走訪了一些致力于創新求異的公司和律所之后,《天下網商》記者發現,盡管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但現階段法律電商的格局還不成熟。用知果果CEO劉思思的話來說就是:“用互聯網改造法律是很大一個坑。”
從各方面看,試圖通過互聯網將法律服務標準化的道路,充滿著艱難險阻,因為服務本身以人為主導,辦案的過程涉及多方協商、溝通。再加上法律行業面向很多細分領域,每一個領域對應的服務標準也不盡相同。
不過,一些法律電商還是在難以標準化的法律服務中找到了所謂的入口。
例如,像綠狗網、知果果這樣的公司,都試圖在商標注冊、公司注冊等更容易標準化的領域降低人力成本,實現更高效的人機交互。
然而,這是一條仍在探索的道路,商標注冊和公司注冊的法律服務標準化在法律業界,更像一個“跑腿”的活兒,而涉及更多流程的重決策和個性化的法律行業,如何在電商領域開辟一條道路,創業者們仍然沒有標準答案。
熟人圈機制讓年輕律師接案難、律所管理利益分配難、繁瑣的辦案流程效率低、高昂的律師費門檻、辦案本地化限制嚴重等系列問題,也讓許多傳統法律人意識到了行業痛點,并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謀求變革。
“法律行業的互聯網道路,一定是法律人自身植入互聯網基因,由內而外推動行業變革。成功的法律互聯網產品,一定要吃透互聯網的本質特征,一定要熨平律師服務的高門檻。”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創始人蔣勇律師如是說。
不過,革命有時候需要有“回爐重造”的勇氣。“傳統法律人懂互聯網的寥寥無幾,律所在投身新領域的過程中,本身也存在基因缺陷。” 杭州金道律師事務所的張延來律師說,律所沒有市場資源,這常常讓他感到自己跟所服務的電商用戶處在“失聯”狀態。
二、產品標準化之路:“跑腿”的體力活
從產品、流程到信息,上百家法律電商的標準化之路步履維艱。
用互聯網改造法律行業并非易事,一是法律服務本身難以標準化,二是國人的法律意識尚且薄弱。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法律市場不管是在規模、需求還是存量上,都相差甚遠。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律師的總量比中國高10倍。而美國政府鼓勵全民用司法途徑解決法律問題,這是美國在本世紀初就出現類似于Legal Zoom這樣的法律電商的土壤。
用機器或者程序來替代律師,早期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電商都借鑒了這一思路,例如法律文書的電子化,一度占據Legal Zoom總體業務的70%。
與美國相比,在2014年的中國,法律電商仍是一個剛剛興起的概念。但短短一年間,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數量增至上百家。綠狗網CEO張馨心判斷,行業可能在2017年迎來爆發。在她看來,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電商,應該是將法律服務本身產品化的形式。
但現實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此后的波折證明,很多試圖復制Legal Zoom模式,試圖將法律業務標準化的實驗,都進行得并不那么順利。
在業內,法律產品標準化有較為清晰的界定:除了明確的價格外,還往往需要明確的服務內容和流程,或削弱律師的本體屬性,主導人機交互。
顯然,綠狗網將重心放在前者。綠狗網是一個典型的法律電商平臺,作為該領域的先驅者,其模式幾經變化,似乎印證了整個法律電商的發展曲線。
2012年6月,曾在律所做管理工作的張馨心創立綠狗網,試圖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原有的律師服務方式。
起初,綠狗網曾嘗試將法律產品和服務標準化,通過平臺進行售賣,前端解決用戶流量中心化,后端解決包括律師、代理公司、會計、銀行等龐大的服務商體系的合作機制,中端解決服務質量的可控性問題。但全領域綜合服務的模式,讓綠狗網走得有點沉重。
2013年,綠狗網的SKU一度高達100多個,涉及離婚訴訟、知識產權糾紛、債務糾紛等多項業務。但對于法律服務領域來說,這些業務是低頻需求業務,引來的客戶難以沉淀,一年經營下來,綠狗網的營收竟然不到百萬。不得已,張馨心開始收縮類目,將產品縮減2款爆款,將精力放在容易標準化的商標注冊和公司注冊上。
2014年,創業氛圍如火如荼。數據顯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340.73萬戶,同比增長18.30%,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企業達1.05萬戶。綠狗網的業績也開始大幅度增長,盈利從69萬元增長至1300多萬元。今年3月份,綠狗網的營收同比增加了近100萬。
相形之下,法律專業出身的劉思思從一開始就將專注點聚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產權上,從而少走了一些彎路,她創立的知果果從商標注冊這一細分領域切入,試圖以此沉淀用戶,培養市場。
從產品上看,知果果專注于知識產權領域。這個2014年5月上線的法律電商,目前A輪融資達到400萬美金,其對于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這一邏輯的可行性。
與綠狗的模式不同,知果果40多人團隊中,30人有法律專業背景,這樣的團隊結構設置是因為,知果果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做平臺,而更像京東的自營模式,從前端到后端掌控服務質量。具體的做法是從用戶注冊開始,知果果就介入服務流程,跟蹤用戶提供一對一的顧問服務,進而到完成服務產品交易的環節。
既然是電商產品,劉思思在打開市場的過程中也使用免費策略。其做免費服務的出發點是:第一,吸引流量;第二,商標注冊是一個相對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品,用互聯網技術能盡可能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三、創始人團隊
在商標服務中,人的主導性不是很強,流程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更像是“跑腿”的體力活。但也因為如此,這一類公司的盈利模式顯得不那么清晰。如何利用現有的數據和經驗,進一步挖掘和研發產品,是知果果面臨的最大難題。
流程標準化:“查快遞式”查辦案流程
調整SKU給張馨心的啟示是,找到用戶的需求比擴張產品種類更重要。但產品先行的邏輯非常考驗一個平臺的引流能力。從各方面看,法律服務產品的標準化是一個進入門檻并不高的領域,只能提供低端的法律文書類產品,容易陷入價格競爭。于是另一些人開始轉變思路,轉而尋求流程上的標準化。
天同律師事務所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基于百萬量級案例,用大數據的思維將法律服務產品可視化、流程化地呈現出來,一方面將復雜、繁瑣的事實、法律關系轉換為簡潔、富有表現力的圖表,理清案件思路,進行案件難度系數評估,另一方面則是在數據基礎上,整理出一套訴訟案件流程管理體系。
天同所的運營總監徐晶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目前,天同所把每個案件進行33步標準化的流程處理,用戶可以像查快遞一樣隨時了解案件的進程和發展態勢,律所也可以對案件關鍵節點進行精確控制,確保辦理案件的品質。
2014年12月,孵化于天同律師事務所新媒體部門的無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無訟閱讀”手機媒體,基于天同所的已有資源,無訟未來要嘗試的是訴訟流程的互聯網化。
與產品的標準化相比,訴訟流程的標準化難度更高。徐晶將之定義為復雜交易的O2O法律模式,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建立可視化的操作流程,再通過共享的平臺完成交易閉環。然而,這樣的標準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商業化,仍未可知。
流程上的標準化也是綠狗網探索的方向,基于此,張馨心提出了“代辦人”的概念:重新分配、利用社會閑散資源,在平臺的監管下,讓更多的代辦人加入,以可量化、可追蹤的方式為創客提供標準化服務。
四、信息標準化:律師界也可以“大眾點評”
傳統律師行業最大的痛點在于,同時存在用戶尋找律師難和律師尋找案源難的問題。這是律師行業形成的一個怪圈:資深律師自然不愁案源,而處于長尾的大多數年輕律師卻沒有市場,用戶和律師間的信息不對稱演化為信息鴻溝。
法斗士創始人許開辰的創業邏輯并不在于為年輕律師提供案源,而是試圖突破熟人圈子,為用戶找到最匹配的律師。“匹配”來自于律師信息與用戶需求幾大維度的契合,因為用戶的選擇是基于很多層面的考慮。
具體來說,法斗士有一定的準入門檻,首先必須有律師執照,并提供執業年限、社會關系、畢業院校、工作經歷和個人特色等十幾個方面的信息,其次是價格和地域等關鍵因素,后期會按照業務的經驗值、轉化率進行評分和排序。基于線上線下的數據,法斗士根據用戶的搜索要求,推薦適合用戶的好律師。
因此,法斗士解決的還是用戶的需求問題。舉個例子,如果兩個律師具備同等的資歷,低價自然變成優勢。通過法斗士的平臺,用戶綜合對比信息,根據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和能夠承受的最高價格作出選擇。法斗士只做信息排序與推薦,主動權還是在用戶手里。
用通俗的話來描述就是,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匹配”才是好律師的標準。
對于定位,法斗士用垂直律師搜索代替直接的法律服務產品,而交易的環節也基本發生在線下。在許開辰看來,法律是一個重決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所以用戶與律師之間的溝通并不能完全交由技術解決。法斗士目前的客服介入程度很深,從前期開始就會幫助用戶通過平臺直接跟律師預約見面,將來還會更深地介入到決策和交易的過程中去。更像一個法律界的“大眾點評”。
與綠狗網的平臺模式不同,法斗士把主動權掌握在律師手上,因為用戶的體驗和評價直接決定律師的排名,而排名則是平臺衡量好律師的一個評估標準。
有業內人士質疑這一模式的跳單問題,許開辰并不擔心,相較其他比較低端的服務,律師服務相對更具保障。首先,律師執業的律師證具有唯一性。第二,證據方面容易抓取,按照法律規定,律師一定要簽訂委托協議,一定要留存發票。第三,平臺也會加大介入程度。
業內人士指出,法斗士的模式存在邏輯上的漏洞:律師行業的專業化程度極高,用戶與律師之間并非信息對等的關系,普通用戶極難判斷律師本身的專業技能,而真正好的律師,大多案源無憂,無需依靠網絡獲取訂單。
五、標準化隱憂:將人物化的道路靠譜嗎?
盡管創業思路不一,但整體來看,相較于其他領域,互聯網+法律的進程要緩慢得多,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在法律服務中,其實并沒有太多適合電商化、標準化的產品。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劉思思表達了表示:即便是商標注冊這一極為細分的領域,標準化也并不容易。
一般法律服務很難標準化,是因為服務本身以人為主導,辦案的過程中有很多協商、溝通的步驟。而用戶、律師、律所的不同也會導致背后的服務發生變化。其次,法律服務面向很多的細分領域,每一個領域對應的服務標準不盡相同。以最簡單的離婚訴訟為例,律師要跟當事雙方見面協商、制定方案、評估風險、向法院提交材料、出庭等。要在這些很難量化的服務中提取適合互聯網化的數據,顯得極為困難。
在常容法律服務創始人吳剛看來,像綠狗網這樣的垂直型平臺還存在著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何做好律師間的利益分配,而不是被傳統的律所模式所綁架。對此,大多數平臺型公司目前并未思考清楚。
重決策、個性化的法律行業到底要不要走上標準化的道路,大多數從業者仍在左右搖擺。
(原文轉自:天下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