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信息資源
法律信息服務
數字信息檢索
數字技術發展
專業網站建設
澳門法律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信息研究 > 數字技術發展
數字技術發展
暫無下載資料

 法律服務市場的互聯網創業難點
            蔣勇 點擊量:3291
天同律師事務所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和一位想做法律互聯網創業的年輕法律人的對話。在“互聯網+”已成熱詞的今天,有類似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數。然而,法律互聯網創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由于法律服務本身的特殊性,它其實比其他行業更難被互聯網化。

    如果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這些困難,創業當然值得鼓勵。但如果并不能為這些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也沒有必要硬著頭皮去創業。在法律服務互聯網化的道路上,除了要有創業者,那些積極適應互聯網化學習和工作方式的法律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助推者和必然的受益者。

    青年律師:蔣律師,我這次過來主要是想和您交流一些法律互聯網創業方面的想法。我自己是有一個初步的打算,想做一個網上仲裁的項目,讓爭議各方到這個平臺上來解決爭議。不知道您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

    蔣勇律師:如果要做法律互聯網的創業,我們必須首先思考兩大問題:

    其一,這個模式跟在線下的交易有什么區別。換句話說,大家在線下能解決的事情,為什么要搬到線上來做?

    其二,如何克服必定會面臨的技術難題?如果答案是外包給一個技術開發公司,那是肯定做不下去的。原因在于,在這樣的“軟件開發”式思維下做出來的產品,并不是真正的互聯網產品。

    在軟件開發的流程中,當一個軟件被推向市場,它的產品開發的工作就基本結束了。如果需要對它做一些升級,你可以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后,要求技術團隊做一些調整。類似這樣的工作,的確是可以外包給技術開發團隊去做的。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產品開發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品的發布和上線并非產品開發的終點,而更像是一個開始。互聯網人總是從最基本、最簡單的設計入手,不斷試錯,快速迭代。

    要實現這樣的迭代,相應的產品開發流程也與傳統的軟件開發完全不同。在推出一款互聯網產品后,你需要不斷搜集和整理用戶反饋,由專業的產品經理據此提出產品升級的設計思路,與開發團隊溝通,再由開發團隊進行升級,發布新的版本,并且再次進入搜集反饋和升級產品的流程。

    這樣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在法律人和互聯網技術人員的密切配合下才可能完成,而絕不是我們向外包團隊提出技術要求,他們把產品交給我們那么簡單。

    兩種模式相較,傳統軟件的設計和各方面的功能或許都不遜于互聯網產品的雛形。但它的問題在于,一方面,開發過程過于求精,周期太長,等軟件終于被開發出來,可能早就過時了;而另一方面,它將發布作為產品開發的終點,難以及時根據運營狀況和用戶需求進行調整,甚至都不能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在哪里,就很容易被“小步快跑”、不斷迭代的互聯網產品所超越。

    青年律師:如果我組建起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互聯網技術團隊,還會面臨其他的困難嗎?

    蔣勇律師:以我自己這兩年的切身體會而言,組建這樣一個做法律互聯網創業的團隊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法律人和互聯網人一般會這么看這件事。

    在法律人中,可能資深律師會說,我每天活兒都忙不完,為什么還要參與創業項目?年輕律師又會覺得,如果做律師,我可以按從實習律師到律師到合伙人這樣的發展路徑往前走,但如果加入法律互聯網的創業項目,我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在哪里?尤其是,一旦我退出創業團隊,職業的出路“接口”在哪里?

    對互聯網人而言,他們又會覺得,互聯網時代的“風口”那么多,我為什么一定要來做法律行業的事情?

    另一方面,即使我們把這兩類人都吸引到了團隊里,要讓事事謹慎、精益求精的法律人適應不斷試錯、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思維,讓天天寫代碼的程序員們理解律師的工作是怎么一回事,也都非常困難。

    我自己其實也非常慶幸,目前我們的創業項目“無訟”的團隊已經基本搭建完成,并且配合很默契。回想起來,當初邀請一個個優秀的法律人和互聯網人加入,以及我們在工作中的不斷磨合,真的都是非常艱難的過程。當然也正因如此,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就顯得尤其珍貴。

    第二個難點在于,即使你搭建起了這樣的團隊,做出了一款還不錯的法律互聯網產品,也很難讓你的主要用戶--律師們信服。

    律師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群體。一方面,法律服務是市場化運作的,律師們習慣自由競爭,靠業務能力說話。另一方面,他們還是一群“很挑剔”的人。在法庭上,律師們總是擅長找出對方的邏輯漏洞,而如果一款法律互聯網產品做得不夠好,也很難真正讓律師們愿意嘗試使用。

    如果一個人說想做法律互聯網的創業,去顛覆這個行業,可能律師立馬就會說:你想顛覆我這個行業?你自己做的怎么樣啊?如果你自己的業務都沒有做得特別好,還能教我怎么做?

    只有我們自己做得足夠好,并且真心地幫助他,他才有可能心悅誠服地支持。

    第三個難點是更為根本性的:法律服務需求的低頻次性。

    和購物、金融這些方面的需求不一樣,可能很多人這輩子都不會有法律服務的需求。就拿你想做的網上仲裁項目來說,有這樣仲裁需求的人,相較于有著超高頻次購物需求的淘寶網用戶,一定是特別少,而且特別分散的。如果按照淘寶網的模式去設計項目,恐怕很難吸引到足夠多的用戶。

    從根本上說,這樣的低頻次是由整個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

    第一,普遍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尚未建立。我之前到一些地方講課,發現很多律師都不會下載APP,平常也很少使用網絡。對這樣的人群,我們很難讓他愿意到互聯網平臺上提供法律服務。

    第二,互聯網技術與法律的融合尚且需進一步探索。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是突飛猛進了。在十年前,我們根本無法想象,能通過手機收發郵件、視頻通話、貨幣支付,乃至提供一些基于位置的服務。但是,技術與法律的真正融合,尚未被任何成熟的法律互聯網項目所驗證。

    第三,中國法治環境和人們的法治意識尚待優化、強化。比如說在美國,網上簽合同已經很普遍了,可能兩個生意人談著談著就會說,我倆在手機上簽一個合同,把這件事給敲定了。但中國人可能說,咱哥們說好了就行了,還簽什么合同?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么在美國,每300人就擁有1名律師,而在中國,13億人口,到今年律師也只有27萬,而且其中還有很多律師覺得自己沒活兒干。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視,或許將激活法律服務需求的新一輪爆發。

    同時,在這三點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前,并不是說法律服務的互聯網化就是不可能的。但其前提在于,必須深入地思考法律服務互聯網化的本質,去做一些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這是一個很大的值得研究的課題。

    青年律師:蔣律師,聽您這么一講,我可能真的把法律服務的互聯網化想得太簡單了。但是,我覺得,互聯網對法律服務市場的改變是遲早的事情,我特別想做點什么,參與到這個時代里來,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變化。

    蔣勇律師:這樣的意識是很好的。有了這種意識,再去仔細研究我剛剛提到的那些互聯網創業的難點,用你的創業熱情和深入思考把這些難點個個擊破,做出好的法律互聯網服務創業項目來也并非癡人說夢。

    不過,有一點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參與到這個時代里來的途徑不只有自己創業一種。就像是在電子商務領域,淘寶網對傳統商品交易模式帶來的改變的確是根本性的,但要跟上這種互聯網化的發展,并不是說人人都要去做一個淘寶網。那些最早在淘寶網上開店的店家,同樣抓住了機遇,發展得非常好。

    另一點則在于,互聯網的核心是開放,是打開邊界。如果你做了一個法律互聯網的創業項目,你會提供給全國律師來用;如果他做了一個法律互聯網的創業項目,也是要提供給全國律師來用。如果創業項目之間在提供的服務上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過多的類似開發其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尤其考慮到做法律互聯網創業的種種困難,做這樣重復性的創業項目就更不值得了。

    所以說,如果你真的想參與到互聯網時代里來,去迎接甚至創造法律服務市場的變革,如果你有足夠的決心、智慧和勇氣,歡迎你加入到法律互聯網創業的隊伍里來,和我們一起探索。

    但如果你對此沒有特別的想法,也沒有信心解決上述創業路上必定會面臨的問題,那就讓別人去做好了,你只需要積極參與到他們創建的互聯網項目中,去注冊使用,去發表評論,去展示你的業務能力。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更多人都會知道你,即使不擁有這個平臺,你也仍然可以像淘寶最早的那批商家一樣,從這個大的平臺中受益。

    更為重要的是,法律服務的真正互聯網化離不開所有法律人的支持和參與。要實現這樣的未來,不僅需要有人去克服在團隊構建和商業模式上的困難做創業項目,也需要更多有互聯網意識的法律人,積極地在這個平臺上交流、學習和工作,共同營造更好的互聯網化的法律服務生態。

    只有在大家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互聯網+”才有可能真正為我們傳統的法律服務行業注入更多生機。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