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法律信息資源
法律信息服務
數字信息檢索
數字技術發展
專業網站建設
澳門法律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信息研究 > 數字技術發展
數字技術發展
暫無下載資料

 信息技術在我國人大系統的運用
            李連寧 點擊量:2899
全國人大常委會
    

    (一)中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全國人大代表近3000人。由于代表人數較多,不便經常開會議事,根據中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權。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主要有四項: (1)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根據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并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2)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主要內容。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和批準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3)人事任免權。選舉、決定、任免、撤換、罷免有關國家機構組成人員。(4)重大事項決定權。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以及其他重大事項。

    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行政區域設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共有5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選舉法規定,全國人大代表、省級人大代表和設區市級人大代表,分別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實行間接選舉,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由選區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實行直接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目前全國各級人大代表共有267多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在各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分布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聯系代表和代表獲取文件、信息資料都不便利。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時空局限,為人大機關服務和聯系全國人大代表,密切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同時,也為在新形勢下,拓寬民主渠道,擴大公民政治參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二)中國的信息通訊技術發展十分迅速

    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18億,比2010年的4.57億,增加1.6億。互聯網普及率(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45?8%,較2010年的34.3%,增長11.5%。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比2010年的3.03億,增加 1.97億(見圖1、圖2)。

    (三)中國電子人大的運用

    中國人大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充分發揮信息通訊技術在立法、監督和代表工作中的作用。人大信息通訊技術網絡由人大內網和人大外網構成。內網由人大機關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決策以及各級人大業務協同需要。外網主要滿足信息公開、服務和聯系代表、服務公眾等需要。全國人大的內、外網與中央政府的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同時也是國家整個電子政務網絡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家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有利于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發揮了集約效應,節約投資、降低成本,有利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中國人大信息和通訊技術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公開

    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設立了互聯網網站,保障人民群眾依法、及時、全面獲取人大工作信息。通過網站全面發布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監督、決定、任免和人大機關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公開代表個人基本信息(包括職業、民族、黨派、學歷和聯系方式)、代表履職情況,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網絡圖文和視頻直播代表大會、代表團團組會議、常委會和新聞發布會等活動。

    利用APP(手機客戶端)、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終端,社交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主動發布重要的會議通知和相關信息,方便公眾和記者了解會議。

    建有法律數據庫、代表信息庫和人大公報庫。公眾可以免費查詢、閱讀和下載數據庫中的文件和資料。

    二、征集民意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權力。網絡是高效、便捷征集民意的有效途徑,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網絡征集民意活動。

    法律草案征求意見常態化。自2008年,凡是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都提前在中國人大網站上公布,征求公眾意見。截止2014年4月1日,共有59部法律草案通過中國人大網征求意見, 共征集到意見205多萬條,40萬多人參與。公眾對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大多數意見是關于法律草案條文的具體修改建議,其中許多被吸收到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條文中。最受公眾關注的是2004年勞動合同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網上共征集到55.7萬條意見,13萬多人參與。

    監督工作事先征求意見。2012年針對殘疾人保障法執法檢查,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殘疾人保障法實施中的12個問題,開展網上投票,并同時網上征求公民對該法實施中的問題及如何進一步貫徹的意見和建議。2012年5月23日至6月30日,有5982人參加網上投票,其中4219人提出了有關殘疾人保障法實施的意見和建議5186條。

    開展網上調查。主動設置立法、監督等人大工作議題,以在線問卷的形式進行民意調查,匯集公眾聲音、收集群眾對人大工作的意見、建議和反饋情況,為人大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提供參考數據。如,全國人大通過網絡投票、網上征求公眾意見或征求特定行業和人群意見,對科學技術進步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進行立法后評估。今年三月中國“兩會”期間,新華網圍繞會議議題,共組織各類網上調查44個,征求意見活動15個,收集到網民帖文、博文、微博40余萬條,3000多萬網民參與。

    三、交流互動

    網絡訪談。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常委會委員和一些人大工作機構的負責人就公眾關心的立法、監督等問題,如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應對氣候變化,解讀勞動合同法等,在線雙向交流、討論,網上回答網民的問題,解疑釋惑。召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中國人大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等著名網站合作,共同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就社會經濟發展、立法和監督工作中的熱點問題與網民在線交流。今年“兩會”期間,僅新華網就組織代表與網民在線訪談102場。上海等地方人大常委會設有人大網議日,定期邀請常委會領導、人大代表與公眾,就涉及本地的立法、監督和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網絡訪談或微訪談。

    電子信箱。代表或人大工作機構通過人大網站的電子郵箱及時收集網民的意見建議,認真給予答復或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四、代表信息服務

    設立代表服務網絡平臺,保障代表知情知政。通過服務平臺為人大代表提供文件、參閱材料、工作動態信息和《中國人大》雜志網絡版,發送會議通知和手機短信提醒。建設網上數字圖書館,向代表提供的報紙期刊、圖書資料等電子資源。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等國家智庫的合作,為代表提供有針對性的研究資料。加載法律法規、人大知識、專題講座等多媒體課件,供代表在線學習、培訓。

    五、法律和立法文件、資料的公眾獲取

    人大網站有豐富的電子數據。公民可以通過人大網站有關欄目或人大網站法律數據庫和公報數據庫免費獲取法律、立法文件和有關立法、監督和代表信息。中國人大網法律法規庫收集了中國有立法權限的國家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或通過的中外條約、協定,國際公約、條約等。常委會公報庫收集了所有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內容涵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歷次會議通過的有關法律、決定、工作報告、任免名單、立法背景資料等。公眾可以免費快速查詢、閱讀和下載。

    六、電子表決

    1990年人民大會堂正式啟用無記名電子表決系統。地方各級人大也普遍采用了電子表決形式,極大提高了投票、計票的效率和準確性。

    七、代表議案建議辦理

    人大代表可通過網絡平臺提出議案建議,實時跟蹤辦理情況,并對辦理結果進行評價,有效提高了議案建議的辦理效率和質量。如,浙江省人大搭建了代表履職網絡平臺,今年省人代會前,向全體代表推送“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重要工作、重大事項、重點項目信息,為代表更有針對性提出議案建議創造條件。今年省人大代表共提出議案建議1107件,數量創歷史最高,質量有明顯提高。

    八、代表大會和常委會簡報電子化處理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對常委會委員的發言和審議意見由速錄人員全程記錄,并進行電子化歸檔管理。從去年開始,代表大會簡報的傳輸和編輯也實現了電子化。提高了簡報的編輯效率和質量,既便于代表和委員全面了解會議進程,并進行意見交流,又為信息公開和共享提供充足的電子數據資源。

    (四)中國電子人大的推進措施

    1、政治決心。強有力的領導是推動信息通訊技術運用的關鍵。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十分重視人大信息化工作和中國人大網建設,親自批準信息化和中國人大網發展計劃,并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國人大網網絡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信息化和網站工作。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中國人大網網絡指導委員會主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擔任,成員為機關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

    2、制定發展規劃。2012年,全國人大制定人大信息化五年發展規劃,將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信息化建設納入國家信息化總體發展戰略之中。計劃到2017年,建成人大機關業務內網和外網,依托國家電子政務網絡統一平臺,實現與“一府兩院”的互聯互通。基本建成國家法律信息庫、人大代表信息庫和人大機關業務信息庫,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業務協同程度、辦公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在優化完善原辦公業務資源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完善立法工作業務系統、監督工作業務系統、代表工作業務系統和綜合服務保障系統,業務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以人大機關業務數據標準和應用標準為核心的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形成。目前正在穩步推進規劃的實施工作,將運用云計算技術全面重構人大信息化系統,采用大數據平臺重整人大數據資源,進一步促進中國人大的透明、開發和高效。

    3、技術服務外包。人大的信息化建設廣泛采用技術外包形式,充分利用社會化、市場化資源,選擇專業大型商業公司承擔基礎設施建設、應用軟件開發和系統運維。通過技術服務外包,節省了技術人力物力,有利于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運用,有利于對新需求的及時響應。

    4、加強信息技術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各業務部門的主動性,堅持需求導向,貼近用戶需要,提高使用實效。重視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在各級人大之間的推廣應用,避免重復投資建設,成熟、實用技術和應用系統得到快速普及。

    5、社會媒體合作

    積極推動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融合新興媒體,通過微博、微信、微視頻、智能客戶端等傳播手段,與傳統媒體同步推送,報道傳播人大會議和活動。不少傳統媒體的記者在做傳統媒體報道的同時,也為本機構的新興媒體做報道。例如,新華社法人微博發布今年“兩會”微博2449條,評論超過15萬條,轉發超過50萬次。同時還通過與騰訊、優酷、百度、360等商業網站合作,擴大了中國人大的傳播范圍。

    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電子人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次世界電子議會的召開,為我們交流和學習提供平臺,必將進一步促進信息和通訊技術在中國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的普及應用。

    (注:該文為2014年5月在韓國首爾《世界電子議會大會》上的講話內容)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