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只要乘勢而上,按照周強院長的要求,讀懂互聯網思維,善用互聯網思維,全國法院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以信息化促進司法規范化、推進管理精細化、深化司法公開化,最終走向司法現代化的新路子。
互聯網的誕生與應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社會化媒體、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新理念及其新實踐,為我們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四通八達、使用便捷的網絡通訊系統,使得信息作為最有效、最有價值的社會資源,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著人們的互動方式。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7日明確提出了“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重要論斷,這一論斷深刻揭示出信息化與現代化的緊密內在聯系,對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就是司法系統的現代化。司法系統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是一個主要的權力系統,社會主義發展要追求公平正義,司法體制改革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司法體制改革具體內容很多,既包括職能重新界定或者定位,理順各種內外關系,使組織機構更能符合現代的要求,也包括司法機構能夠充分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履行職責完成使命,這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作為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通過對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思考,立足于新的時代高度,運用寬廣的戰略視野,深思熟慮、謀劃全局,確定了大力發展信息化的總體戰略目標。無論是5月中旬在四川和重慶考察,還是在隨后召開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上,都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推進法院信息化建設,努力建設公正、高效、廉潔、為民的現代化法院,并強調這是人民法院堅持服務大局、踐行司法為民、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
這是周強院長首次將互聯網思維的概念引導到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中。互聯網思維就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至上的思維。對人民法院來說,就是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把法官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以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把審判信息的大數據掌握起來,以把握案件規律,為化解矛盾糾紛、參與社會治理提供決策依據;把審判執行工作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和實時化的監督,以便完善司法權力運行的監督和管理;最為重要的是,借助于互聯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開放互動的特性,拓展司法為民領域,更好地方便群眾訴訟、減輕群眾訟累,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讓他們更便捷地行使訴權、更直接地監督司法活動,解決好司法判決的社會認可、群眾認同、兩造具結完案、服判息訴問題。這與人民法院“堅持服務大局、踐行司法為民、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工作思路是完全吻合的。
從走在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前列的法院看,其工作平臺和在線訴訟服務平臺各具特色。工作平臺大都規范了審判執行工作流程,將標準化內嵌于流程之中,提供各節點的規范指引,實現案件從開庭提醒,到結案歸檔,在平臺上全流轉,并實時可視、行為留痕、支持倒查。以信息化為推手的訴訟服務平臺,則從單一的查閱卷宗和檔案,拓展到為公眾提供各類服務內容,既包括了當事人、律師、檢察機關通道、訴訟指南、風險告知、法庭指引以及法律法規查詢等,還包括訴訟文本格式、訴訟費用計算、預約查檔閱卷、在線咨詢等服務。當事人通過專屬的案件查詢碼,登錄到訴訟服務平臺,即可獲得網上預約法官、查詢案件進度、提交訴訟材料等專項服務。開放、智慧、轉型、參與、合作、協同、個性、跨界、融合等關鍵詞不斷出現,描繪出信息化建設的未來發展方向。
當然,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光有信息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推動組織和制度調整及變革的能力,需要在設施建設、深化應用、資源整合、安全保障各方面同步推進。事實上,在一些信息化建設不甚理想的法院,并非沒有嘗試無所作為,但具體工作人員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想法,未經檢驗甚至未經溝通就開始實施,從而一開始就注定資金浪費和功能失效等結局,工作人員至今都只能用手工操作,或用剪貼板采集數據。為此,周強院長特別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切實解決多頭開發和各自為政問題。
好乘東風布新雨,順風揚帆行大船。集結號已經吹響,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只要乘勢而上,按照周強院長的要求,讀懂互聯網思維,善用互聯網思維,全國法院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以信息化促進司法規范化、推進管理精細化、深化司法公開化,最終走向司法現代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