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組建于2008年7月,該室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網絡輿情監測體系。從以定量方式反映社情民意到出版“史上最貴的雜志”《網絡輿情》(紙質雜志加網絡版3800元/年,目前有約4000個用戶)、再到輿情應對咨詢顧問服務,它如何形成流水化產品作業、做到叫好又叫座?
一、做產品:依托公開影響力做定向服務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作為黨報、黨網所屬機構,背靠主流媒體,解讀社情民意,推動媒體和口頭兩個輿論場的對話。這一市場定位,也決定了其系列產品的基本原則:嚴格做網絡輿情,信息源全部來源于公網,不做任何網下調查,著力于輿論應對能力和技巧分析研究。
在產品開發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走出輿情產品“一事一報”的老路子,走向“綜合監測與咨詢”服務路徑。目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要分三個層次開展輿情監測業務:
1.公開的輿情會商和輿論熱點評析
人民網開設重點新聞網站第一家輿情頻道,圍繞突發事件和公共輿論話題,邀請各方面專家,地方政府發言人,突發事件當事人等,進“輿情會商室”與網友在線交流,切磋地方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總結地方政府對突發事件和社會輿論的應對技巧。
輿論熱點評析的另一種方式,是按季度制作發布地方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針對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和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做客觀理性分析,努力挖掘政府應對手法的亮點。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為總結和鼓勵地方政府與網絡民意的順暢溝通和良性互動,地方輿情排行榜增設了“網絡問政實踐”的典型經驗。2010年第一季度推出的常州環保局長“批評有獎”就是一個案例。
2.為客戶量身定做輿情監測服務,包括輿情監測平臺和輿情分析報告
人民網輿情監測平臺是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搜索引擎項目技術支撐下,利用自主和合作開發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技術,搜集全國1 萬多家新聞網站、BBS和博客,包括文字、圖片和視頻,按照客戶的監測項目分類,實現信息自動推送和更新。輿情分析報告是從輿論生成發酵的規律,捕捉輿論發展拐點,分析輿論發展趨勢,服務用戶包括省市級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大型國企和上市公司等。
此外,人民網輿情監測平臺編輯發行了國內第一本正式刊號的《網絡輿情》雜志,口號是“幫助領導干部讀網”。每周兩冊,全年100冊,市場反響熱烈。雜志分為“時事版”和“研究版”,主要是追蹤監測輿情和定期提供分析報告,特別是對突發事件的發展進程、背后的社情民意和現實矛盾做專題解讀。
3.從輿情應對角度,為客戶提供突發事件咨詢顧問服務
通過以上途徑,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與地方政府、中央部委機關和企業建立良好互動合作關系。客戶把突發事件應對的思路和操作手法,乃至工作中的苦惱及時通報,輿情監測室工作人員則近距離觀察網絡輿論場動態走向,為客戶做輿情參謀,包括如何進行新聞發布、如何針對網民疑慮澄清真相、如何通過網上網下聯動平息事態等。
咨詢顧問服務另一個形式,是參與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組織的網絡輿論和突發事件應對培訓。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基于平時工作積累,收集和梳理各地黨政部門和企業輿情應對的好理念、好方法,提供給更多人參考。為配合各地培訓工作,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已積累了2008年以來突發公共事件案例近百件。
二、夯基礎:搜索技術是輿情監測產業化基礎
網絡輿情紛繁復雜,如何判斷哪是主流民意?如何保證地方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排行和分析報告科學有據?如何將系列產品打造成流水化作業而不是作坊式的人工分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搜索引擎技術是輿情監測基礎。目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網絡輿情監測理論體系、作業流程和應用技術:
1.以人民網輿情監測平臺、中文報刊監測系統為依托對輿情進行定量分析。
人民網中文報刊監測系統可對傳統媒體網絡版(中央級媒體14家,地方級媒體33家,境外媒體4家,市場化媒體39家)進行定向抓取和全文數據檢索,每日數次更新報紙文章,查看頭條、評論。而其輿情監測技術可對傳統媒體網絡版、新聞網站、論壇、個人博客進行24小時監控,形成以日為周期的監測數據報告。
在此基礎上,網絡輿情抓取分析軟件可以進行當日關鍵詞統計、關鍵詞累計統計、定向統計(包括媒體關注度、媒體轉載率、用戶關注度、地域統計、論壇帖子、博客文章統計)。此舉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讓輿情監測用數據說話,更加科學可信。
2.綜合利用其他搜索引擎彌補不足。
因為現有的搜索還不算強大,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還需社會化搜索引擎進行補充搜索。如利用百度定點搜索新聞;利用Google 閱讀定制和搜索外媒消息;利用奇虎等引擎搜索論壇和博客;門戶網站新聞排行、社區熱帖推薦與排行選取關注度高的熱點。
3. 網絡社區和語義分析靠人工,亦是搜索引擎突破重點。
目前搜索引擎擅長抓取網絡新聞,但是網絡社區、微博、BBS跟帖、QQ群等比較難抓,這也是人民搜索引擎要啟動的事情。其次的難點是網友的跟帖語義分析難度較大,現在主要靠人工,還需依賴搜索引擎技術突破。較理想的狀態是:高智能搜索引擎應該能識別贊成的有哪些,否定的有哪些,并由計算機自動識別、聚類、統計。
三、定機制:保證輿情產品鮮活有特色:
1.關注高聚焦敏感話題、原生態反映網絡輿論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產品的一個原則是嚴格做網絡輿情,信息源全部源于公網,不做任何網下調查。選題標準為:敏感話題和事件,一般為各大媒體和網站首頁、置頂帖、專題等,關注度高、點擊多、回復多、人氣高的新聞或帖文;時效性強,以最新事態發展為由頭的新帖;觀點獨特、深刻、傾向性鮮明的言論等。分析某一輿情熱點前,對其進行類型界定,如公共管理、經濟民生、社會思潮等。
以《網絡輿情》雜志為例,其時事版包括時事聚焦、一周輿情綜述、一周微博、一周新聞跟帖、一周外媒、一周圖片內參,以及熱點人物、博客標簽、BBS帖文、網站時評、搜索引擎熱門詞等系列排行榜等,均為原生態反映網絡熱點。“網言網語”“短信無忌”這兩個收錄諷喻時弊的辛辣小言論的特色欄目頗受歡迎。
2.借助外腦做智囊
除了自己的輿情分析師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通過輿情頻道聚集了一批一流研究社會問題的專家學者。當一些重大事件發生時,由專家把脈,分析。其指標排行榜體系,也用了一年多時間聽取各方面專家意見。
3.密切與地方、中央政府的溝通,強調產品針對性。
通過與客戶溝通及各種培訓,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與處在輿情應對一線的黨政部門和企業有密切聯系,使得工作針對性比較強,也是輿情監測區別于學院派的一個特色。
4.與各大網站社區建立廣泛聯系。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工作人員除長期跟蹤網絡外,還與各大網站社區建立廣泛聯系。如各大網站社區管理員、版主、意見領袖等,以便隨時跟蹤網絡輿情。
五、發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在薄弱環節發力
面對輿情研究特別是網絡輿情監測的巨大市場需求,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介紹,服務對象方面除傳統的政府業務之外,還打算開發企業輿情應對服務。同時在現有的產品體系和業務構架基礎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打算加強系統性輿情研究,加大研究力度,在薄弱環節發力。
1.產品一:輿論壓力指數。
如果將現有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比喻成“百花獎”,正在打造的“輿論壓力指數”則被祝華新稱之為“金雞獎”。據其介紹,“輿論壓力指數”打算將主流媒體和主流學者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傳播力、公信力與網上偏右翼或左翼意見領袖的聲音進行對比,如果體制內的聲音公信力不夠,傳播力很小,而體制外激進聲音越來越大,那么社會輿論壓力指數就越來越高,社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越高。輿論壓力指數將以指示輿論處于紅燈區還是黃燈區的形式警示。
2.產品二:網絡人文地圖。
這個被稱為“網絡社區的人口普查”,旨在摸索調研具有社會公共事件探討意義的網絡平臺,比如有哪些BBS?這些BBS背后是什么人群?他們對哪些突發事件發言?目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平臺已選擇全國和地區性網絡論壇幾十家,選擇400多家意見領袖的博客,300多家意見領袖的微博客進行定期跟蹤。
3.繼續強化案例庫建設。
案例研究主要是以個案研究總結輿情發酵過程,用數據、K線圖等來表示輿情發展進程,并總結政府應對得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已整理積累了2008年以來突發公共事件案例近百件。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充分發掘案例庫價值,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將進一步加大案例庫建設力度,在既有案例研究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充案例的數量和類別,通過定量、定性多種形式,提高案例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可讀性。
祝華新認為,網絡輿情監測在理論建構、基礎技術開發和服務政府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既是輿情監測業界應當普遍重視的,亦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下一步的著力點:
首先,網絡輿情研究理論框架有待完善。如何客觀科學地把握網絡輿論生成、發酵和消解、轉移的規律,細分網民的社會階層和不同的利益訴求?如何看待網絡輿論、社會輿論和真實民意的異同?如何理解網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如何完善網絡民意表達和政府回應、制度修復機制?這需要建立一系列理論分析框架來解答。
其次,搜索引擎技術要有新突破。目前,針對網站新聞頁面的抓取和聚類呈現技術比較成熟,但針對網絡社區,如BBS、博客、特別是微博客、QQ群、新聞跟帖、網絡視頻音頻文件的抓取和語義傾向性分析,還是一個難點。而網絡輿情正是生長在傳統搜索引擎技術的盲區,以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的形態出現。人民日報社即將注冊成立的“人民搜索”網絡公司將大力發展搜索引擎,加大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力度。
第三,要以建設性的心態研究網絡輿情。研究網絡輿情,貴在建設性和理性,幫助黨和政府尋找化解現實矛盾、緩和民眾不滿的途徑和辦法,同時發掘各地處置突發事件和輿論熱點的成功做法和思路,要“補臺”而不是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