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卡特曾指出:精確而有用的情報,對國家和個人來說, 如同氧氣對于我們的健康和幸福那樣必要……它幫助人們決策世界上日益復雜的各種問題。這段話把信息對于決策的作用描述得十分形象。輿情,是指由個人及各種社會群體所構成的公眾,對各種公共事務(包括社會熱點問題、社會沖突、社會活動等等)所持有的多種情緒、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所謂媒體輿情信息,就是通過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這一載體,以報道新聞時事、事件為形式,所表達出來的輿情動態信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正處在轉型時期,各類社會矛盾凸顯,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突發事件頻發。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輿情分析工作日益重視,輿情信息已成為政府治國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服務機構,在信息資源獲取、信息服務、人才儲備等方面均有一定優勢。開展媒體信息跟蹤服務,為輿情分析提供素材,已成為圖書館廣泛開展的一項工作之一。
1.媒體跟蹤服務及特征
媒體跟蹤服務是一種根據用戶需要,以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目標,通過對媒體信息的收集、篩選和整理,將結果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形式。
1.1.針對性
媒體跟蹤服務具有定向跟蹤的特征,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工作。它是一種根據用戶特定需求,圍繞某一專題,在一定時間內主動地、連續地為用戶提供對口的文獻情報服務。要求參考館員有一定的預見性、前瞻性,圍繞課題范圍、搜集、查找、編制資料,針對課題需求提供文獻。
1.2.主動性
媒體跟蹤服務是一種主動性的服務工作,參考館員的主動參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從主動識別熱點問題,到選擇信息載體,參考館員都要主動參與。
1.3.時效性
媒體跟蹤服務非常強調它的時效性。如果提供的新聞或報道失去了時效性,就相當于失去了報道本身的價值。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將最新發生的事件提供給用戶是關鍵所在。
1.4.連續性
媒體跟蹤服務是在一定時間內連續地為用戶提供對口文獻情報的服務,連續性是它區別于其它咨詢的特征。參考館員要在一定時期內連續不斷地提供服務。
2.用戶需求特點分析
2.1.用戶分析
用戶機構屬性與咨詢內容有很大的相關性。分析用戶身份和工作性質可以判斷出用戶所需要資料的深度。委托我們咨詢的用戶是某法學研究機構,委托目的是為其法學輿情刊物收集素材。關注內容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境外媒體對中國法制進程、法律制度、司法體系、人權狀況情況等報道,尤其是對這些事件背后的評論和引申。二是國外法學家對中國法律的觀點和評論。用戶具有研究性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需求的深度,為用戶提供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新聞事實和消息,側重點是對所報道事件的深度分析。
2.2.主題分析
用戶委托時僅僅給出了大致的需求范圍,至于提供哪些內容則需要參考館員來決定。當今社會,每天發生的大事要聞非常多,一樣不漏的提供顯然不可能。因此,什么是當下最為敏感和最有影響的熱點話題?哪些是中國法制建設的當務之急?等等這些都需要參考館員進行判斷和分析。為了確定每期的主題,參考館員前期要閱讀大量有關中國法制方面的報道。在主題確定之后,還要將主題細分成若干具體的檢索詞,而這些檢索詞絕不是利用法制、民主、自由等泛泛的關鍵詞就可以確定的,必須深入到具體事件或人物本身。例如,在收集拐賣兒童事件媒體報道中,我們發現于建嶸博士是位關注弱勢群體的專家,他在新浪微薄設立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引起巨大反響。我們以他本人為檢索點找出若干篇非常有價值的文章。
2.3.檢索分析
在用戶需求中明確提出,需要境外媒體對中國法制的報道。這一獨特的視角決定了我們檢索策略的制定。為了選擇內容獨特的報道,我們充分利用國圖資源優勢,選擇一些互聯網上沒有的資源進行檢索。例如,2010年3月,我們利用Newsbank數據庫為用戶提供了美國最新通過的有關法輪功的議案(H.Res.605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U.S.,),而這樣的議案在當時的其它媒體上是無法檢索到的。為了提高報道內容的深度,我們在眾多數據庫中對相同內容進行比對和篩選。例如,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國,一時間關于谷歌事件的報道非常之多,但瀏覽多個數據庫后發現千篇一律的報道太多,而唯獨慧科數據庫中《東周刊》的“谷歌的啟示”;《開放雜志》中的旅美學者何清璉的“未終結的「Google中國問題」”等文章對谷歌退出中國的報道不但及時而且有獨到的見解。對比之后,我們最終為用戶提供了被他們稱為“很有價值”的文章。
3.如何開展法律熱點媒體追蹤服務
媒體信息是輿情分析的重要來源,而幫助用戶收集、提供媒體信息是配合輿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這項服務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參考館員應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
提供媒體信息服務,參考館員要有較強的新聞敏感和信息意識,能隨時發現有價值的事實或思想動態,及時抓住事物發展的新動向、新苗頭,敏銳捕捉可能對社會穩定帶來影響的各種傾向性問題,善于見微知著,從看似小事的問題中反映出“大”主題,在表面的“平靜”之中看到隱藏的“波動”。能夠透過國內外輿論走勢發現和捕捉敏感話題。比如,最近國家擬調整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起征點,頓時,這個問題就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群體的廣泛關注。在看了大量報道后,我們覺得這個話題會對個稅修正案產生影響,于是以“個稅起征點到底應多少為宜”為主題,收集了“個稅起征點3000元,多方意見呼吁繼續提高”、“1.3萬起征,70%民眾嫌太低,學者建議免征額至少提高至每月2.2萬元”等多篇報道。
3.2.參考館員應具備學科背景知識
在學科化、專業化細分的今天,具有學科背景的參考館員在咨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用戶在給出研究中國法律的美國法學家時沒有提供任何可以參照的線索,那么怎樣入手才能把研究中國法律的法學家找出來?這就需要承擔這項咨詢的參考館員具備相應的法律專業背景。在這項咨詢中,有法律學科背景的參考館員從美國上百所法學院網站入手,從中挑選出對中國法律有研究的法學教授,并對他們發表的文章和評論進行跟蹤,一旦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就及時提供。例如,紐約大學法學院孔杰榮(Jerome A. Cohen)教授對中國法治問題非常關注,紐約大學法學刊物及臺灣《中國時報》專門開辟有《孔杰榮專欄》,每月都刊登孔杰榮教授就中國當前法制問題的評論和分析。我們發現后立即跟蹤,相繼為用戶提供了“國外法學家看中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系”、“陪審團制大陸可行?”、“貴州多名維權人士下落不明”、“中國赤腳律師維權艱難”、“大陸人權”、“自由人士讓惡法現形”等多篇評論性文章,深受用戶好評。
3.3.參考館員參與用戶過程的服務
通常,在一般的媒體跟蹤服務中,用戶都會給出明確的主題,參考館員只需按照用戶給定的主題詞進行檢索即可。在這種服務中,參考館員的參與性僅僅體現在信息檢索、下載和整理環節,提供的是信息重組服務。而為法學研究機構提供的媒體跟蹤服務則不同,它要求參考館員從接受委托開始就要參與進來,從主題范圍的選定、一直到每期內容的篩選和分析都要全程參與。
從接手這個咨詢開始,參考館員就深入用戶之中,參加用戶主辦的輿情信息建設研討會,聽取他們為決策者建言獻策的方案。在咨詢過程之中,更是隨時與用戶溝通,聽取他們的反饋,及時調整檢索策略。例如,2010年9月,日本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15名漁民和漁船。事件發生后,境外媒體對這一事件的發生過程及中日雙方的反應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我們也及時把“中日雙方反應和評論”作為關注的主題。但隨著事件的發展,報道逐步將評論的焦點從事件本身轉移到“領土主權”、“公民人權”、“司法權的行使”上,當我們把這種變化告知用戶后,他們認為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隨即,以這些主題內容做了一期跟進事態發展的深度報道。這種參考館員主動參與到用戶課題之中的服務,使媒體跟蹤服務的針對性大大提高。
3.4.加強對網絡信息的收集和整合
做好媒體跟蹤的前提是資源的收集。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媒體信息來源十分廣泛,特別是境外網絡媒體信息,報道不但及時而且視角獨特,會從中發現許多有價值的輿情點。收集和整合這類資源會為媒體跟蹤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資源收集和整合上,首先,我們對館藏幾個重要的境外媒體數據庫Access World News (世界各國報紙全文庫)、Newspaper Source (EBSCO)、PressDisplay報紙數據庫、中文慧科等數據庫進行追蹤,定期進行“輿情收藏”添加。其次,注意關注境外網絡媒體,從中發現和收集有價值信息。近幾年,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韓國中央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法國路透社、日本共同社等傳媒機構紛紛建立中文網站。卡內基基金會網站還提供中文版《卡內基中國透視》電子月刊的郵件訂閱服務。這類中文網站排除了語言障礙,可以大大提高服務效率。針對這些網站,我們定期追蹤,一旦發現有用信息就及時收藏。第三,整合網站資源。互聯網資源眾多,如果不進行適當的分類,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無法及時提供。為了收集研究中國法律的美國法學家,我們將上百所美國法學院網站進行分類整合,為美國研究中國法律的法學家建立了個人資料庫,每期只需從資料庫中提取,補充跟進一些最新信息即可。
法律媒體跟蹤服務突破了以往媒體跟蹤服務模式,參考館員圍繞用戶提出的問題自行確定主題,并隨著咨詢的推進,逐漸深入到內容之中,詳細分析課題背后所包含的知識點,使用這些知識點所對應的專指性更強的主題詞進行信息組織。提供這樣的咨詢,參考館員具備與用戶相匹配或相近的知識水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握用戶需求的本質,才能將準確的信息輸送到用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