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的不斷發展, 在我國高校校園網相繼建成, 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 圖書館的館藏也由單一傳統的紙質文獻變為傳統文獻與電子文獻并存的局面。眾所周知, 因特網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寶庫, 但是要用好這些資源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知識海洋中, 快速、準確、全面地抓住有用信息, 剔除信息垃圾乃是現代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網絡信息的急劇增加改變了信息資源的結構和存在方式, 也改變了人們信息檢索、信息交流和利用的方式, 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無論是在教材、教學設備上, 還是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都不能充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文檢課教學只有適應全球網絡化的大趨勢,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積極改革和探索, 以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實現文檢課的開設目的。
一、高校文檢課普遍存在的問題
1.文檢課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長期以來, 文檢課在許多高校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表現為: 沒有專職文檢課教師, 經費嚴重不足, 檢索工具沒有保障, 沒有專用的實驗室, 有的未將文檢課列入教學計劃, 有的即便開設了這門課, 卻沒有完善的教學大綱, 只把文檢課作為無關緊要的選修課或僅作為講座,時開時停, 學生也只把文檢課視為撈學分的課程, 興趣不大, 積極性不高。
2.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過時
1992 年2 月原國家教委高教司[1992]44 號文件對文檢課教學內容作了規定: 文檢課教學應使學生學會常用檢索工具與參考工具書的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計算機檢索的方法。還規定文檢課教學要分三段進行: 在新生入學時期進行圖書館利用方法的教育, 在三、四年級講授文獻檢索與利用的知識, 對研究生要增加文獻資料整理利用的知識,包括文獻的鑒別、選擇、整理以及情報研究方法等。在網絡環境下, 聯機檢索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網絡資源已成為情報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內容全面、獲取及時、快速、準確, 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上述教學要求與目前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需求相比顯然存在較大差距, 成為制約文檢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忽視了對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
所謂信息素養, 指的是利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工具選擇獲取識別信息資源, 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傳遞, 從而綜合利用信息并創造信息, 提高工作與學習效能的能力。開設文檢課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但是以手工檢索為主的傳統文檢課恰恰忽視了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 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目前網絡信息檢索的發展和需要。
4.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文檢課是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一門方法課, 文檢課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準確、全面、及時地識別、獲取所需的信息, 尤其是在網絡環境下, 文檢課的應用性、實踐性顯得更加重要, 通過傳統館藏、各種聯機檢索數據庫、光盤數據庫及因特網等途徑獲取高質量的信息, 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迫切需要挖掘的技能之一。但是, 由于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專用實驗室, 檢索工具種類相對較少, 滿足不了文檢課實習的要求等原因, 目前的文檢課仍以課堂理論教學和手檢實習為主, 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機檢內容往往成為紙上談兵, 使本應實習比例很大的文檢課沒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動手實踐的機會, 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文檢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1.轉變思想, 更新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__求, 信息檢索知識和能力只是構成信息素養的一個方面, 它們與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成為信息素養的四個基本要素, 其中信息意識是先導, 信息知識是基礎, 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道德是保證。使得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思想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 網絡大環境下, 文檢課應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素質、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在內的綜合素質, 在現代化檢索方式和手段的教學上下功夫, 幫助大學生提高收集、獲取、組織、處理和綜合利用情報信息的能力。
2.更新教材, 拓展教學內容
網絡化的今天, 文檢課教材改革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內容應以機檢為主手工為輔, 要確立計算機檢索和網絡檢索在文檢課中的主導地位, 但也不能完全忽視手工檢索內容的教學, 手工檢索作為最初的檢索方式, 仍然是其他檢索方式的基礎,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其他檢索方式的不足, 仍然是必要的教學內容。教材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以計算機檢索和網絡檢索為主要內容, 注重具體應用和實際操作應, 建立以機檢為主、手檢為輔的信息檢索課程新體系。
3.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網絡環境下, 信息資源具有數量巨大、形式多樣、存貯分散、特性各異, 其檢索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在重新設計教學內容的同時, 教學手段也必須加以改進,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如制作或引進多媒體教學課件, 使課堂講授與多媒體演示相結合; 建立教學實驗室( 或網絡教室) , 加強學生上機實習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意義上有機結合; 利用校園網開展網上教學的實踐, 通過雙向互動的方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
4.注重新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文檢課是一門講授獲取新信息、傳授新知識的方法學課程,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應注意新穎性, 應能反映當今最先進的信息檢索技術, 對于檢索工具自身的變化和數據庫的更新、改版等應及時地反映在教學內容中, 以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實用性也是我們組織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因素, 應結合本校的重點學科、專業, 以突出專業特色, 與專業有關的國內外著名檢索工具、全球著名的搜索引擎、相關的檢索目錄、網址、學科導航系統以及怎樣免費獲取全文等都應作為文檢課教學的內容。這樣, 學生既能學到最新信息檢索技術, 又學以致用, 可大大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5.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大家都知道“一碗水和一桶水”的道理, 老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就要有一桶水, 教師本身的素質和水平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文檢課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教學理論水平更要有較高的信息素質和能力, 包括扎實的信息檢索知識與技能、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較高的信息資源開發和應用的能力等。
三、網絡環境下文檢課教學模式探討
目前高校的文檢課主要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缺點是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 交互性差, 學習積極性不高。1999 年6 月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 要“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課正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質為教學目標的一門課程, 它承載著國家賦予的信息素養教育的使命。文檢課教學應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 分步驟分階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
1.信息檢索基礎知識教學階段
信息基礎知識教育可以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安排( 上接第60 頁) 在大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后不久進行, 旨在初步培養學生的信息觀念, 了解圖書館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認識文檢課對其自身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能力和各種技能技巧, 基本的信息檢索、獲取和利用的能力, 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內容應包括: 圖書館學及信息學基本知識、文獻信息檢索的基本原理、檢索語言、檢索途徑、檢索策略、基本檢索方法等, 應重點介紹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知識, 包括館藏介紹、檢索工具、信息服務、圖書館使用規則、規章制度教育、文明公約等; 教學方式以班級授課為主, 以新生入館教育、專題講座、網上自學等方式為輔。
2.信息檢索能力綜合培養階段
這一階段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專業信息源, 高效地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所需信息, 逐步養成信息思維習慣, 不斷提高自身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提高信息素質和治學能力, 幫助自己圓滿完成專業課的學習。該階段應緊密結合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不同的學科和專業設計教學內容, 并配合專業課教學為學生創造信息需求背景, 強化信息意識和檢索技能, 以實際需求作背景進行教學, 使學生全面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信息源及信息索取途徑, 重點剖析典型的專業檢索工具、參考工具書及專業數據庫的檢索和利用, 讓學生帶著問題和需求來學習, 增強學生信息意識, 提高學習興趣和信息獲取能力。
3.全面提升階段
文獻檢索課是一門講授方法、技能的課程, 必須加強檢索知識應用實習環節, 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全面提升信息素質。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為學生提供一次完整的利用文獻信息的實踐鍛煉機會, 從課題選定、資料收集、篩選、分析考證、內容組織到論文提交, 每一環節都無不顯示出信息資源和利用的重要性, 同時也是對學生信息能力與素質的大考驗。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應放在: 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前兩階段所學的基礎知識、檢索技能和技巧策略等為科學研究服務, 使學生能夠跟蹤專業發展方向和研究動態, 掌握學科領域的最新前沿信息, 提高自身的信息獲取與分析利用能力, 養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識, 獲取終身學習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