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玩法及中奖规则/足总杯在线直播/欧洲杯2021赛程/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

 
本站首頁 關于我們 法律圖書館與法律信息研究會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圖書館 法學文獻與檢索 政府信息公開 法律圖書館導航 法律法學網導航
館藏特色研究
法律圖書館業務
法律圖書館研究
  當前位置:首頁 > 中外法律圖書館 > 館藏特色研究
館藏特色研究
暫無下載資料

 走進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
訪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
            建設 整理 點擊量:7121
    

    要使亞洲部的館藏資源成為有關亞洲地區及亞洲語言各種類型和時代的首要研究的學術資源,使之能配合21世紀知識和創新的驅動力。
    同時也要向美國國會、美國人民,及全國甚至于全世界的學術界提供它的館藏資源及信息服務,以供使用。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使命。
   
    國會圖書館每天對外開放,僅圣誕節和新年例外。
   
    開放時間:所有展覽場所開放時間均由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卅分,麥迪遜大樓的展覽場、托馬斯·杰裴遜大樓的正廳和樓下展覽場開放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從早上八點卅分到晚上九時卅分,以及周末和假日由早上八點卅分到下午六點。在肯尼迪中心的演藝圖書館展覽時為每周二至周五上午十時到下午六時;周日、周一和假日不開放。
   
    詢問處:售賣部設在托馬斯·杰裴遜大樓,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從早上九時到下午五時;另一個新售賣部在詹姆斯·麥迪遜大樓的一樓,已于夏天開始開放。在售賣部可購得國會圖書館出版品、明信片、唱片、幻燈片、復制品、海報和民俗紀念品等。
   
    免費導游:由托馬斯·杰裴遜大樓入口處出發,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每小時正有四十五分鐘的免費導游。團體導游必須預先安排。如需進一步的資料請電202-707-5458聯絡。一個片名“美國國家圖書館”的幻燈片,在十八分鐘內給予參觀者一個最好的介紹。該片每天從早上八時四十五分至晚上八時四十五分鐘,在托馬斯·杰裴遜大樓入口處附近的小型電影院放映。
   
    每月活動節目表:圖書館每個月都列出該月份的展覽、詩歌朗誦、音樂會和其它目錄,該表可在詢問處和售賣部免費索取,或向庶務部印刷組函索。
   
    攝影規則:在展覽場所可以攝取為私人欣賞的照片,但禁止在任何閱覽室使用閃光燈。如需用攝影三角架則必須向詹姆斯·麥迪遜大樓一○五室詢問處辦公室征求同意才行。

    食堂設備:食堂設在詹姆斯·麥迪遜大樓的六樓,每周一至周上午八時卅分到十一時,下午十二時卅分至三時卅分,對外開放。此外,在三個大樓均設小吃部備有食物和飲料以及販賣機。

    盥洗間:每座大樓的進出口處均有洗手間。

    公用電話:公用電話裝在每座大樓的進出口處的附近。
   
   
    前言:
   
    成立于1800年4月24日的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其藏書近1.28億冊,每天新增加10,000種。分屬450種文字的資訊載體超過1億3千多萬件,永久收藏的期刊達75000種,報紙1200種,世界各地的漫畫一大批,錄音紀錄品250萬種,手稿5310萬件,地圖和地理文獻460萬份,顯微型的紀錄和照片1250萬卷,影片和印刷品1360萬件,中古時期等樂器7000多萬種。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成立于1928年。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共有280萬本藏書,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
   
    為讓更多的讀者了解美國國會圖書館,特別是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本報記者特別采訪了現任主任李華偉博士(他是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自1928年成立以來,第一位擔任此職位的美籍華人),請他介紹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
   
    一.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歷史
   
    記者:李博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報的采訪。

    很多朋友可能知道美國國會圖書館,但是并不一定完全了解美國國會圖書館,特別是國會圖書館的亞洲部。您能介紹一下“亞洲部”的歷史和收藏么?比如收藏中有關亞洲的歷史文獻和書籍,特別是有關中國部分的典籍收藏?
   
    李博士:首先我想介紹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歷史。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在1800年根據國會制訂的、總統簽署的一部法律成立的,起初只對國會議員服務,后來擴大服務范圍,向其他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大眾開放。國會圖書館從1865年起,開始收集亞洲語文圖書資料,1869年首次獲得中國滿清政府同治皇帝贈送的九百三十三冊書籍。1928年,國會圖書館設立“中國圖書部”。這個部門1931年改稱‘中國及日本圖書部’,1932年改稱“東方部”,1978年改稱“亞洲部”。

    當時的東方部主要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涉及到的文字與語言;中文、日文、韓文、蒙古文、滿文、西藏文等,其中南亞的面積廣,語言結構非常復雜。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中文與日文的藏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9~1875年。

    186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際書籍交換法后,中國清朝的同治皇帝在1869年首先向美國國會圖書館贈送了933冊中文線裝書。六年之后,在1875年,日本政府也正式與國會圖書館建立了政府出版書籍的交換。

    李華偉博士介紹說:美國國會圖書館與中國政府及民間的書籍交換,從1868年開始慢慢進入一個逐年增加的狀態。

    1868年,清朝收到美國政府贈送的圖書,因此挑選十種書以作回贈,這批移藏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書是館藏最早的中文書籍。

    同治年間的贈書由經部、子部等叢書類組成,主題包括經學、性理、醫書、農書、算術、類書等方面,合計905卷。

    李博士特別指出: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這批當時收藏的版本多非善本。如;1706年的《梅氏叢書》刊本,將有可能是極其罕見的刻本。

    大家非常熟悉的藥物大典《本草綱目》著錄為1655~1656刻本。

    李博士補充說:在美國政府與清朝開始進行書籍交換的歷史中,有一個人物非常重要,就是顧盛(Caleb Cushing)-1844年,美國首任駐華全權公使。

    顧盛在當時于澳門締結的《望廈條約》中主動要求加入以下條款:

    準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等教習各方語音,并幫辦文墨事件。不論所延請者系何等樣人,中國地方官員等均不得稍有阻擾陷害等情,并準其采買中國各項書籍。

    李博士強調:此購書條款加在正式外交文件中,出現在19世紀,真可謂是一個創舉。這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伊始,也是中美文化和外交的第一次接軌。目前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藏有手抄的《顧盛藏書目錄》。我們非常歡迎有志于研究中美文化交流史的朋友前來了解。

    說到歷史,很值得一提的,是1904年-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
   
    記者:1904年的-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和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歷史有什么淵源么?

    李博士:1904年-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是由美國政府主辦,清朝政府參加。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城萬國博覽會時,正值戊戌風云與辛亥革命之間的相對平靜時期,慈禧渡過難關被迫實行新政,打開大門面向世界的機會使清政府參加圣路易萬國博覽會成為可能。據載: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十二月七日派溥倫為赴美國散魯伊城(即圣路易斯城)博覽會正監督。”“一九零四年(光緒三十年甲辰):四月二十五日派駐比使臣楊兆前往黎業斯(即圣路易斯St. Louis)萬國賽會。派駐英使臣張德彝將萬國紅十字會原約劃押。四月二十六日,貝子溥倫覲見美國總統。”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國際博覽會”條目中有一句話的簡單介紹:“中國第一次參加國際博覽會是1904年圣路易國際博覽會,在會場上展出了北京頤和園的模型。”

    據史書記載,清末的太上皇慈禧也與這屆博覽會有過某種關系,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書中記過:“當有人第一次提議為她畫像并送往圣路易斯博覽會時,慈禧太后十分驚訝。康格夫人向她做了好一番游說,說歐洲各國首腦的畫像都在那兒展出,其中包括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畫像,還說如果慈禧太后的畫像大量在海外流傳,也有利于糾正外人對她的錯誤印象。經過康格夫人的這一番勸說,慈禧太后才答應和慶親王商量商量再說。此事好象就到此擱淺了。但很快她就派人傳話給康格夫人,說她準備邀請卡爾小姐進京為她畫像。”這幾句話,大概是慈禧太后直接與1904年-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有關的唯一的歷史記載了。

    李華偉博士繼續介紹說:1904年-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參展的中國書籍多達177種,內容包括經書及其注解、清朝御撰書籍、字學、韻學書、史學、地志、地圖、金石、禮樂、刑法、荒政、經濟書、性理、蒙學教育書、諸子書、算術、歷書、兵書、醫學、集部詩文集、制義書及叢書。而其中榮獲參展金獎的中國湖北省更是一枝獨秀。這批參展的書籍由清朝政府贈送給美國政府。目前除少數地圖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地圖部,大部分藏于亞洲部。

    1904年間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的中國圖書展至今已有102年。
   
    二.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中的重要人物
   
    記者:在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歷史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您能否向大家簡單的作些介紹?

    李博士:成立于1928年的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確實有很多重要的人物,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能簡單介紹:
   
    1.收集方志、本草醫籍的-施永格(Walter Tennyson Swingle)

    施永格-1871年出生于賓州的Canaan鎮。1885年進入堪州州立大學進修,1890年獲學士學位。他酷愛究竟中國植物,在從事中文本草翻譯工作的同時,利用中國福建、廣東地方志的記載,研究柑桔的生長規律,成果顯著。力倡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集中國地方志,由此,奠定了國會圖書館收藏中國地方志的基礎。

    1910年起,施永格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建立中文典藏。
   
    2.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首任主任-恒慕義

    恒慕義(Arthur William Hummel),1884年出生于密蘇里州,1905年因成績優秀直升芝加哥大學。1909年獲學士學位,1911年獲碩士學位,1914年獲神學學位。

    1915年,恒慕義以公理會教士身份到中國傳教。期間除學習中文外,對中國錢幣及古地圖特別鐘愛。此一愛好為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開創了長達二十七年的職業生涯。同時由于他研究中國史地、文化、習俗,獲得豐富的中國知識,使他成為美國早期的漢學家之一。

    中國知名學者馮友蘭、胡適、顧頡剛是恒慕義在這個傳教時期的朋友。其在中國山西汾州出生的兒子恒安石,后來成為美國著名的外交家,1981~1984年曾任美國駐華大使。

    1940年,恒慕義任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1948年,恒慕義任美國遠東學會首任主席(后來更名為亞洲研究協會)。

    1957年,以私人名義創辦中美文化協會。

    1954年,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首任主任恒慕義。

    退休時,亞洲部藏書已達797,000冊,而其中中文書籍達291,000冊。

    李博士感慨:國會圖書館亞洲部能有現在如此的規模,首任主任恒慕義(Arthur William Hummel)功不可沒。
   
    3.中國目錄版本學大師-王重民

    王重民(1903-1975),1929年畢業于北平師范大學,隨即在北平圖書館任職。

    1939年到美國,正逢美國國會圖書館主管中、日文藏書的恒慕義倡議整理中文善本古籍,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的資助,國會圖書館開設一個中文編目專家的職位,邀請王重民參加,對古籍中的善本加以考訂,并且每書撰一提要。

    中國抗戰期間,為免在中國上海的珍貴書籍被日本劫掠,一批珍貴書籍運至美國。在此批為數100箱的善本中,國會圖書館打開了38箱,由王重民為其中的善本撰寫提要,當年寫有提要的書有624種(全部寄存的善本為2870種)。

    王重民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的三年間,據說已經基本完成館藏中文善本的提要撰寫。目前的《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是在王重民返回中國后由袁同禮加以編訂出版的。

    《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的收錄了1777篇中文善本書的提要。
    (1)11部的宋版-史部4種、佛經4種、集部3種
    (2)金版1種
    (3)元版14種
    (4)明版1518種
    (5)清版70種
    (6)寫本140種(包括敦煌寫卷8種)
    (7)高麗版11種
    (8)和刻漢籍11種
    (9)拓本1種

    李博士:清朝同治贈書迄今,長達136年的輝煌典藏歷史,將通過精挑細選、然后掃描、出版,展現于世人。

    特別是經歷了長達135年的艱辛與努力,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目前已擁有中國、臺灣、日本之外最好的中文、日文藏書。這兩種文字的藏書總數將達200多萬冊。2003年,館藏增加統計中文是17,600種,日文7,000種。中文期刊總數量14,657種(持續訂購的期刊有5,000種)。日本期刊總數量19,474(持續訂購的期刊有5,800種)。
   
    三.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中文書籍收藏
   
    記者:李博士,能否請您就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中文書籍的收藏向讀者作些介紹?

    李博士:亞洲部中文書籍的收藏歷史在《美洲時報》上周刊出的第一部分里我已經作了簡單的介紹,下面我想就亞洲部中文書籍收藏的種類作些介紹。

    國會圖書館亞洲館的中文收藏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經過長時間的收羅,目前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收藏現況:950,258冊,包羅廣泛的學科領域,以人文及社會科學為主,而文集、清朝文獻、民國書籍、醫書最為豐富。

    在2003年,中文館藏增加了17,600種。中文期刊總數量是14,657種(其中持續訂購的期刊有5,500種)。

    此外,中文微縮膠卷大約有15,500卷。

    李博士特別指出:亞洲部中文資料的收藏過程,本身就是一部中美文化交流史。

    70年代初,余秉權教授將1898至1971年美國國圖書館館長年報中關于中文書 的部分編輯,編成洋洋三巨冊的一套大書。亞洲部的中文收藏中的善本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記者:為什么將中文收藏中的善本稱之為“精品”?

    李博士: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非常迅猛,文化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各種形式的文化書籍大量出現使中國成為出版大國。雖然新書層出不窮,種數繁多,但這些書籍的購買并非很困難。相比較之下,那些木版印刷的線裝古籍,才是“千金難買”。

    特別是在漢學圖書館中,最有價值的收藏部分應該是古籍,尤其是善本古籍。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古籍非常多,而且確有許多珍品,不少罕見的文獻甚至不為人知。到底有多少古籍,到目前為止誰也無法說清楚,因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從來沒有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投放在中國文獻的整理上,而且在美國能夠整理古籍的人才也非常難找。

    早年,國會圖書館曾從中國請來專家幫忙,比如朱士嘉教授協助整理方志,王重民教授協助整理善本,近年李孝聰教授協助整理古地圖,朱寶田教授整理納西文獻等。他們都在個別專題上考訂鑒別,出版專著。

    此時,李博士幽默地說:希望各位朋友在看到此次報道后“毛遂自薦”。
   
    記者: 李博士,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中文收藏中有大量的中國古時地方志,而且這些中國古時地方志是作為亞洲部的“特藏”收藏的,您能否對此作些介紹?

    李博士:美國國會圖書館很早就著力收集中國方志,甚至曾托人在中國刊登廣告,公開征集。大規模的入藏則要歸功于施永高博士(Dr.Walter T.Swingle)。作為農林學專家,他發現中國地方志有關于土壤和植物的記載,于是向美國政府建議擴大對中國方志收集。

    1918年他作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代表到中國各省采訪地方志,成績非常良好。回國后他繼續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間接的采購,直至1928年為止。

    美國國會圖書館現藏的中國古方志,有近一半以上是1928年以前收藏的。

    李博士介紹說: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集的中國方志,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1933年一次入藏幾乎全部山東方志。這批方志原本的主人是山東一位縣長高鴻裁(1851-1918)他用將近二十多年的心血收集本省的志書,所以內中有許多極不易見的版本。

    在我們亞洲部的檔案中,得知當時德國駐青島領事曾派人要購買這批方志。而最終這批極具收藏價值的中國山東地方志現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

    1954年,據恒慕義博士所作的報告,方志的收藏數已達到3600種。

    過去,一般的收集方志,則重于省志。比較小的行政區域,他們的方志流傳不廣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方志,遍及各省、府、州、縣、鄉鎮,而且十分齊備,有不少的中國方志是其它館難得一見的。

    李博士舉例說: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中國方志,如果按地區劃分,最多的是中國河北:282種,其次是山東:279種,然后是江蘇和四川各252種,山西:234種,此外,浙江、陜西、江西、廣東、湖北、安徽各省的方志也為數可觀。

    記者:李博士,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收藏中還有哪些稱之為“特藏”書籍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

    李博士:這些稱之為“特藏”的書籍種類很多,我在這里只能簡單的作些介紹,希望大家能多多諒解。
   
    特藏介紹之一:《永樂大典》

    1923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藏書歷史是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的春天購藏的29冊《永樂大典》。連同先前已經擁有的4冊,一共是33冊。后來又陸續得到的8冊。所有可以說,除了中國以外,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41冊《永樂大典》是世界上收藏最齊全的。

    其中,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永樂大典》有3冊(卷11956-11960)詳細描述了商朝“鼎”的形制,有插圖78幅,是考古學的珍貴資料。此外,有12冊(29)卷關于宋寧宗(1195-1225年在位)的史料,這無疑是研究宋史的一手材料。

    李博士指出:《永樂大典》很多人誤會是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連同翰林院一起燒掉的,但據近人考證,當時翰林院只有數百冊。這部22877卷、11095冊的大書,早已經因為典藏不善,散失殆盡了。翰林院內數百冊有很少數得到當時居住在附近的外國人搶救出來。但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永樂大典》,都沒有煙熏火燎的痕跡,所以不屬于這批給搶救出來的劫余。

    2004年4月,在北京召開“《永樂大典》編輯600周年國際研討會”時,統計現在散藏在8個國家個地區的《永樂大典》零本一共有400余冊。美國國會圖書館大概藏有全世界現存《永樂大典》的十份之一。
   
    特藏介紹之二:《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是10000卷5044冊的大書,編成之后,于康熙6年(1728年)用銅活字印制。但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的《古今圖書集成》2套,都不是銅活字原版。

    1908年,清朝政府為了答謝美國政府退還庚子賠款,贈送一套《古今圖書集成》給美國國會圖書館,并且派遣特使唐紹儀(1874年清廷派赴美留學幼童之一)帶來華盛頓。這套《古今圖書集成》共5044冊,是1895-1898年影印本。
   
    特藏介紹之三:古地圖

    李博士繼續: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大約300中國古地圖,這些地圖或是繪畫的,或是木刻印刷的,包括長卷地圖、扇子地圖,和石刻地圖的拓本等。以數量來說。是西半球最豐富的收藏。幾乎每個省的地圖都有,以河南省、山東省、湖北省數量最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1136年石刻《禹跡圖》的托本。還有幾幅明代圖和清朝康熙、干隆年間的彩色繪本圖。

    地圖資源不但限于圖部收藏的,單張或成冊的地圖。更豐富的還有和亞洲的中文藏書并行,或加插在書中的地圖。書中加插地圖,以方志為最多,但絕對不限于方志。

    在明版《武備志》書中附有長達24頁的-鄭和航海地圖,標志了鄭和船隊到達過的地方。

    鄭和航海圖提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收在明朝末年茅元儀所編的軍事百科全書《武備志》的最后一卷。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收藏有四部(三個版本的)武備志,都有完整的《鄭和航海圖》。
   
    特藏介紹之四:清末科舉考卷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一批清末科舉考卷,是江亢虎博士于1920年捐贈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的。

    江氏是考試世家,一連幾代人科名不絕,中進士、舉人的非常多。這批清季試卷原是江氏家族所收藏,共分兩類。首先是分冊刊印的個別考生的試卷(含小題名錄等材料)。零散的個別試卷(含課藝、習作及小量詩文零篇)。
   
    特藏介紹之五:太平天國印書

    太平天國立國之初就開始編寫和刻印書籍,用來宣示立國制度、宣傳思想、記錄事件等。當時太平天國自己稱之為『詔書』,編有一部『旨準頒行詔書總目』。太平天國失敗后,這些詔書被清朝政府盡數摧毀。但當時和太平天國有過接觸的西方傳教士、外交官等,往往得到贈書,帶回本國,使這些書得以保存下來。
    
    特藏介紹之六:少數民族古籍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少數民族古籍中以藏文為最豐富,已經編目的有4000種。亞洲部經常有喇嘛高僧到訪,借閱藏文經典。除藏文之外,還有滿文、蒙文文獻。

    李博士特別指出:在亞洲部收藏的少數民族文獻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納西文獻。納西文字是世界上僅有的、仍然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在云南麗江地區仍然有少數人在使用著。

    1999年前后,中國云南省博物館的朱寶田教授來美國國會圖書館考訂納西文獻。朱教授認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3038件納西寫本雖然全世界最多(最多在中國),但是全世界最好的納西文獻。

    最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通過本報向所有關心、支持亞洲部工作的朋友和讀者,表示由衷的謝意!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簡介:
   
    李華偉博士是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自1928年成立以來第一個坐上此位的美籍華人。

    祖籍福建的李華偉1949年隨家人移居臺灣。在臺灣師范大學獲得教育學士兩年后拿到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獎學金,赴美攻讀教育行政學碩士。

    1962年李華偉被聘為美國都肯大學圖書館的技術部兼非洲部主任,主管書籍的采購和編目。兩年后,拿到教育學博士學位的他又被導師推薦到賓州愛丁堡大學擔任圖書館館長。于是,他成為該校第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圖書館館長。

    1968年,李華偉赴泰國主管美國國務院院外總署的東南亞圖書館項目。越戰結束后才回到美國,并在克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當了三年副館長。

    1978年來到俄亥俄大學圖書館,在俄亥俄大學做了21年的圖書館館長。1999年他宣布退休時,校方送給他一份驚喜:用他的名字為圖書館命名,可謂開了美國圖書館界的先河。

    由于他在國際圖書情報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曾連續兩屆擔任美國圖書館學會理事,并擔任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大學及研究圖書館委員會委員職務,還多次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他的專著有:《圖書館學的世界觀》、《現代化圖書館管理》等,以及大量學術論文。

【注釋】
1.(摘自《僑報周刊》及作者  原載于 http://www.sinovision.net

        
        
      首都法學網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與圖書館論壇(CAFLL)
      國家圖書館       美國法律圖書館學會(AALL)       國家檢察官學院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圖書館       國際法律圖書館協會(IALL)       最高人民法院圖書館

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 技術支持: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寶)
電話:010-82668266-152 傳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頁 | 聯系我們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