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文獻檢索
必須經歷的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
許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這樣的經驗:為了完成某一個研究選題,搜集資料、閱讀堆成小山般的論著、做筆記、找人訪談、搞抽樣調查和統計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費的時間,少則數月,多則數年。這些工作做得越充分,寫作的時間就越短,并且會感到十分順手。像碩士論文這樣規模的論文,幾天就能脫稿。
最令人感到為難的情況,就是材料不多,思路不明,卻由于某種原因一定要寫出來,花費了許多痛苦的寫作時間,搞出來的東西往往水平有限。在這里,特別對于碩士論文的作者來說,最主要的一項工作是做好文獻檢索。因為這樣規模的論文,專門為它搞抽樣調查、大量訪談的可能性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較小的假設來論證,因此準備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獻檢索方面。
文獻檢索可以考慮走以下幾個步驟:
一,首先以選題為中心,對廣義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材料搜尋,然后縮小到選題本身較小的研究領域。例如研究性社會學中關于“中國女性的情感與性”這個選題,那么了解的范圍一開始就不應局限在中國女性,而應先了解世界女性總體、一般情感、所有關于性的問題等等面上的情況,然后再縮小到中國婦女、一般情感和獨特的中國女性情感。廣泛搜索之后,再逐步縮小搜索范圍,這對于把握自己準備論證的話題在較大范圍內的地位和意義,是必要的一個步驟。
二,在適當縮小搜尋范圍之后,一個側重了解的情況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們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成功的經驗和存在哪些問題;它們沒有采用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對于選題是否能夠產生新的結論等等。
三,了解不同學派的基本情況。多數選題在學科的歷史發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觀點,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檢索時要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和客觀的分析,在比較中確定自己的基本觀點或傾向。這個步驟對于形成作者自己的觀點,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意義。
四,對選題涉及的領域中學有所成的專家進行有計劃的訪問。以上的文獻檢索步驟,接觸的主要是死材料,不論是找尋途徑,還是理解材料的內容,碩士論文的作者都是新手。因此,這種訪問對于深化選題,亦是關鍵的一步。有的碩士生寫論文時只是埋頭找尋材料,由于自己的社會閱歷有限,以這種閱歷對獲得的材料進行歸納,即使存在重大遺漏,自己往往感覺不到;另外,對具體問題、材料的理解,也容易出現較多的差誤。許多材料其實并不存在于有形的文字和聲像之中,而是存在于專家的頭腦中,及時挖掘這類活的材料,對于提高論文的價值,意義重大。
找有關專家訪問,具體的目的有兩條。第一,取得進一步找尋材料的途徑。遇到問題到那里能夠找到材料,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專家們以自身豐富的研究經驗,往往可以在材料的找尋方面指點迷津。作者通過專家提供的有效的捷徑,一般都能找到比自己知道的多得多的材料。第二,訪問本身也是聽取對選題意見的機會。專家既然在所選題目領域內學有所長,那么只要你說出自己關于選題的想法,往往會得到許多忠告,包括對選題的價值評估、選題的大孝可能的論證視角,甚至未來論文的框架結構等等,這種幫助是十分可貴的。
在這個問題上,除了作者認識上重視外,還需要一點韌性。專家們一般工作都很忙,難以顧及碩士生們的拜訪。這就需要論文作者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工作上能夠給專家們以幫助(例如幫助打字、抄寫、復英購書、查找材料等等),以誠心感動專家;專家最寶貴的是時間,為了節省專家們的時間,訪問要有周密的計劃,問題得當,不要那些虛套的東西。君子之交淡如水,多數文科的專家對于請客吃飯很厭煩,這種既浪費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同時也耗費專家時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學術拜訪與商業公關的請客吃飯性質不同,這一點希望碩士生們注意。
經過對專家們的訪問,再進一步進行材料的查尋。這項工作結束后,所謂“文獻檢索”的第一階段可算完成,進入第二階段,即以對材料的分析為主的階段。但這仍然屬于文獻檢索的一部分,尚不是研究本身。
五,面對已有的材料和專家們的意見,分析研究空白和不夠深入的地方。這時考慮兩個問題:在選題范圍內,有哪些尚沒有被涉及到(空白);哪些雖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作為進一步分析手頭材料的突破口,成為論文的主攻方面。這第五步,意義在于“沉一沉”,思考一下。
六,在第五步的基礎上,再考慮需要研究的新問題、新情況。前人沒有涉及到,而現在又急需作出解釋,或得到解決思路的地方,可能出新觀念或新視角。如果考慮得周全,較容易得出研究成果。但是這時要對自己的把握能力再估量一下,因為對新問題、新情況的闡釋需要一定的學科知識功底。
七,經過第五和第六步,進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學科的材料。這時選題的主攻方向有了,就會產生深入查找材料的動機,文獻檢索的目的性更強了。這時找尋的材料,大多可能直接與將來要寫作的論文相關,因而,這時查找材料與做筆記并重。
做筆記沒有一定之規,可以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和個人習慣采用一種或多種形式。例如按內容歸類做筆記、以不同的作者歸類做筆記、用活頁紙做混合筆記(看到哪里就記到哪里,然后再按一定的分析要求歸類)等等。如果材料可以借走,當然使用電腦做筆記當然更好。整理筆記,按將來寫作論文時的邏輯編排,這一步做得好,寫作時就會感到很順手。這項工作寧可慢些,到寫論文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里特別強調一個技術性問題,即筆記的每條都要將作者(編者、譯者)、論著(或資料)名稱、出版情況和出版時間記下來;外國作者,除了譯名外,必須記下外文原名。不要忽略這件事情,許多論文作者臨到答辯才重視引證的規范,回過頭來查找出處是很困難的。
八,第二次擴大搜尋范圍,查找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材料。這回不是泛泛地瀏覽,由于基本確定了論文的主攻方向,那么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外,人文-社科各學科的知識(有時還需要找尋一些自然科學的普及性知識),可能會有不少能夠為論證所選擇的問題提供理論和方法。一般地說,采用一些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會給論文增添較多的學術性(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常常帶出研究的新視角)。這一點有些碩士生忽略了,只在較狹隘的本學科的范圍內論證,局限較大。
查找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重點不在歷史上的,而要多注意最新的研究成果。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滲透已經是一種常態,特別是最新出版的研究專著,這種情形更多些。建議在論文的準備過程中,多跑幾趟學術書店,買幾本最新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專著(即使不是本專業的),往往在這個時候,新書所展現的新鮮的研究視角,會對正準備寫的論文產生某種思想靈感。
另外,堅持瀏覽《讀書》雜志月刊,對于開闊自己的寫作思路,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讀書》是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知識的匯粹,不僅材料、觀點是最新的,而且各學科薈聚本身,是一種難得的觸類旁通的學術思考的“潮。
以上文獻檢索的八個步驟,只是大體上規定一下如何進行材料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說,檢索的步驟順序不會都是一個模式。但是,凡是寫得較規范、真正能夠寫出新東西的論文,大多經歷了以上的準備過程。而論文不大成功的,檢討起來,多數都是在文獻檢索時犯了懶。這方面的懶惰,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