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學圖書館概況
法學圖書館,即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圖書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規(guī)模較大的圖書館之一,也是國內館藏法律文獻數(shù)量較大、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專業(yè)圖書館。 2003年10月3日,既是法學研究所成立45周年的紀念日,同時也是法學所圖書館45周歲的生日。45年來,法學研究所圖書館堅持為法學研究、法制建設、法律實踐服務的方針,在藏書內容的設置、業(yè)務的開拓、對讀者服務、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促進法學研究事業(yè)的繁榮和法制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今天的法學圖書館緣起于法學研究所圖書資料室,它于1958年10月3日伴隨著法學研究所的成立而誕生。初建時,與法學研究所同在北京禮士路中央政法干校辦公大樓內;1964年8月隨法學所遷至現(xiàn)址,北京東城區(qū)沙灘北街15號。 法學圖書館是與法學研究所下屬處室同級的機構。其前身圖書資料室,至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以前,接受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情報資料中心的業(yè)務指導;1983年以后,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業(yè)務指導。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機構改革和學科調整,法學所與政治學所合并,1995年3月14日法學所政治學所聯(lián)合黨委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宣布兩所圖書資料機構正式合并,其名稱定為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圖書館。2001年12月,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機構改革和學科調整進一步深入,法學研究所與政治學研究所重新分開,圖書館也隨之分開。2003年初,法學圖書館在裝修改造后重新開館時,遂更名為法學圖書館。 二、四十五年的歷程
45年來,法學所的圖書資料工作從一個簡單的圖書資料室到初具規(guī)模的法學圖書館,基本上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與基本建設、恢復與發(fā)展、平緩漸進與現(xiàn)代化等三個比較大的歷史階段。
(一)初創(chuàng)與基本建設階段(1958——1966年) 1958年法學研究所籌備委員會陸續(xù)從所外調入4名業(yè)務助理人員從事圖書資料室的籌備與初創(chuàng)工作。第一任所長張友漁要求研究人員到法學所做研究工作之前,首先要到圖書資料室進行鍛煉。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一是可以讓年輕的研究人員在正式參加研究工作之前掌握圖書資料工作的基本知識;二是可以在接受鍛煉的同時為圖書資料室的工作提供一些法學研究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三是可以解決當時圖書資料工作人手不足的問題。
在初創(chuàng)與基本建設階段,資料和圖書的入藏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一是1958年和1959年6月26日先后接收了清華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xiàn)北方交通大學)等在院校調整前的藏書;二是1959年接收了被撤消的國務院法制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和法律出版社等單位移交的藏書;三是通過一般收購入藏法律基礎知識及理論方面的圖書(約1萬余冊)。以上接受的圖書包括中文、西文、俄文、日文等多個文種,總數(shù)達到近20萬冊(僅清華大學移交的西文書就達9319冊),法學和非法學圖書分別占53%和47%。
在接收的圖書中,主要的特藏圖書和期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線裝古籍5640種38227冊,絕大部分是清代的刻本和抄本;②善本書400余種3000余冊;③近代期刊合訂本490種4970冊、圖書6294種31622冊;④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輯出版和收藏的日文圖書1421種2213冊、中文圖書95種186冊。
善本書中包括明代至清代的抄本和清代乾隆時期以前的刻本。明代時期的善本書有:1384年的刻本《無冤錄》、1517年的刻本《密勿稿》、1533年的抄本《牧鑒》、1581年的刊刻本《古今廉鑒》、1593年的刻本《問刑條例》和明代抄本《陜西漢中府有關捕解資料》等等。清代時期的善本書有:1650年的刻本《治開錄》、1662年的刻本《左侍御公集》、《治徑政略》以及清代抄本《金谷瑣言》、《諭告文件抄本》、《奏折匯鈔》等等。清代善本書中最珍貴的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清末法制改革派首領沈家本的手稿,在我圖書館藏有39種98冊,是研究清末法制史和沈家本法律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另外,北洋政府的刑律初稿《刑律草案》,在我館也有保存。
館藏近代期刊主要包括:(1)政府公報。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司法部(院)、立法院、考試院、行政院和地方省市政府與地方高等法院(20余個省市50余個單位)的公報。例如:《政府公報》自1912年至1948年的1-3095期和《政府公報》的前身—《政治官報》(1908-1911年)在我館保存完整。《司法公報》(1912年至1947年)和《立法院公報》(1929年1月創(chuàng)刊至1944年130期),館藏也較齊全。(2)法學期刊有:《法令周刊》(從1930年至1937年的1-365期);《法律評論》(從1923年創(chuàng)刊到1948年);《法學雜志》(原名《法學季刊》,從1922年創(chuàng)刊到1937年),館藏都很完整。此外,館內還藏有立法院秘書處主辦的《立法專刊》(1930年至1943年的1-22輯)。
館藏近代法學圖書(4395種28582冊),其內容涉及到法學理論、憲法和其他各部門法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和案例匯編,內容極為豐富,連一些臺灣學者參觀后也為之驚嘆,并提出合作開發(fā)研究意向。還有官方稿本41種81冊,包括大理院歷年司法工作會議記錄、地方高等法院司法統(tǒng)計年報、地方監(jiān)獄年度報告和中日地方機構的調查報告、北洋時期修訂法律館起草的法律稿本和京師高等審判庭的司法解釋稿本,也有個別理論著述稿本,如北洋政府外務部主事王鴻年起草的《內閣制度芻議》,等等。
館藏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輯出版的圖書資料,是國家重大的歷史遺產(chǎn)。如滿鐵機構出版的日文書《關于八路軍及新四軍的資料》和中文書《東三省行政組織一覽(附東支鐵道組織一覽)》和中文調查報告稿本(如《吉林調查局法制報告》)等,是我們研究滿鐵組織機構與侵略統(tǒng)治活動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以上接收的圖書不僅涉及到法學各個領域,而且有很多是國內外少有和非常罕見的,對研究法學理論特別是中國法律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樣就為圖書資料室的館藏建設和學術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鑒于移交圖書的單位眾多(包括黑龍江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等很多單位),接收的圖書數(shù)目巨大,涉及的學科范圍廣泛(包括自然科學),而且復本率很高,有的同一種圖書有幾十本復本,所以,當時直至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圖書資料室的主要工作是對上述圖書進行建帳、編目、整理和剔除(至1995年圖書館多次剔除處理的圖書中絕大部分都是建館時接收的圖書)。1961年圖書資料室已有專職工作人員6名,其總體工作分為圖書和資料兩大部分。圖書工作主要是圖書的采購、分編和書庫的日常管理等;資料工作主要是內部資料的剪輯、資料卡片的制作和報刊、內部圖書資料的管理等。截至“文化大革命”開始,圖書工作方面的重點是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以下簡稱《科圖法》)將接受和購置的圖書進行分類編目和整理。在資料工作方面,法學研究所于1961年2月和3月召開了兩次加強資料工作的專題討論會,將專業(yè)基礎資料的搜集、積累和整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列入了法學研究所的工作計劃。1962年3月和6月,張友漁所長親自主持召開了兩次資料工作協(xié)作會議,與當時的各政法院校共同討論了加強資料工作的分工協(xié)作問題。在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圖書資料室很快就建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法學專業(yè)資料庫。 (二)恢復與發(fā)展階段(1966——1994年)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圖書資料室工作遭到了與法學研究同樣的悲慘命運。圖書的采購、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開發(fā)以及圖書資料的利用等全都被迫中斷,使法學文獻的收藏形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斷層。1970年5月全所干部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勞動,圖書資料室的絕大部分圖書資料(線裝古籍善本書除外)被搬到建國門內大街5號——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總部大院內的文學所進行集中入庫封存。這些圖書資料直到1972年秋我所下放干部撤回北京前才又搬回沙灘北街15號。而館藏的線裝古籍珍善本(包括張友漁在館內存放的4045冊線裝書)則裝入戰(zhàn)備箱,通過西安轉道運往河南信陽雞公山進行封存,直至1971年春才又運回本所。
1975年9月圖書資料室開始部分恢復工作。當時急需立即開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圖書資料的整理和擴充,二是工作隊伍的建設。
首先,在很短的時間內整理和裝訂了文革10年中積壓的大量外文報刊,同時對館藏積壓的舊書進行了全面整理和分類編目。在編目工作中,因為《科圖法》的法學類目較粗,不能滿足法學圖書分類的需要,圖書資料室按照《科圖法》的分類體系自編了《中國法制史資料分類表》(1976年3月試編 供古藉和解放前圖書分類用)。同時還在《科圖法》的框架內,按照法學體系和館藏的實際需要,自創(chuàng)添加了一些法學細目,編寫成《科圖分類法法律部分詳表》(1984年1月)。
其次,從法學研究工作的需要出發(fā),至1979年陸續(xù)調入10余名業(yè)務骨干(包括圖書采購、資料與外語人才)。此后,圖書資料室的工作隨著法學研究工作的復蘇逐步走上了正常發(fā)展的軌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法學研究和立法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從社科院到法學所對圖書資料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的新要求,開始建立法學研究專業(yè)資料庫的工作。從這時起,以550余種全國報刊為對象,對其中的法學相關資料進行圈選和剪輯,按照本館自編的《法學資料分類簡目》(經(jīng)過10余年的使用、修改和補充,于1989年4月定稿)和學科熱點進行分類整理,在迄止2000年的22年中,圖書館連續(xù)剪輯收藏的法學資料已達11萬余份,分37大類近千個專題。長期以來,我館在全國法學界和法實務界,以收集法學資料及時、全面、分類科學、體系完整受到很高的評價,為法學所乃至全國的法學研究、立法、執(zhí)法和法學教育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全國唯一一家館藏法學專題資料的圖書館,22年的資料積累,不僅充分反映了我國法學研究與法制建設的歷史軌跡與成就,而且由于館藏法學資料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給今后我館的自動化建設(包括論文資料的聯(lián)機編目、回溯和建立法學專題資料數(shù)據(jù)庫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時期,圖書資料室根據(jù)科研工作的需要,除了購買國內出版的非常有限的法學圖書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向國外和港澳臺地區(qū)訂購法學原著,接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瑞典、奧地利、南斯拉夫等國家出版公司和學者的贈書,以及通過交換等途徑逐步積累,逐漸把我館建設成為國內收藏中國法制史、各國法律法規(guī)、中外各種法學專著與法學論文資料比較齊全的專業(yè)圖書館。例如,1979年至1983年5年間,我館共購進西文法律、法學圖書2425冊(如《美國聯(lián)邦法律》等),接收西文贈書1142冊;購進日文法律、法學圖書834冊(如《日本法規(guī)總覽》等),接收日文贈書464冊;購進俄文書1342冊。1983年以后,圖書資料室又陸續(xù)接受美國法律圖書館協(xié)會贈送的英文圖書縮微片共2.5萬張,主要包括1873年至1994年期間的《美國法典》、《美國法規(guī)修正案》、《聯(lián)邦法律注解》、《國會公告》;美國《財政部公報》、《關稅公告》;1776年至1997年期間的美國《外交關系文件集》、《國際法要覽匯編》、《美國條約與其它國際協(xié)議》、《美國國會條約集》、《現(xiàn)行條約年鑒》、《國際法中的損害賠償》、《國際仲裁》、《裁軍文件》、《 美國關于戰(zhàn)時海商的政策》。美國《原子能立法史》,等等。上述圖書資料對系統(tǒng)研究和比較借鑒外國法律、法制史和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1984年,圖書資料室組織人力,對建所時眾多單位移交的大量中外文非法學圖書進行剔除、注銷帳目和打捆存放,使館藏建設更加趨于專業(yè)化。
在增加館藏數(shù)量、改善館藏質量的同時,圖書資料室建立了以卡片目錄為主,書本式目錄和機讀目錄(1989年建)為輔的科學檢索體系,從而有效地為讀者提供了多種檢索途徑,方便了讀者的利用。卡片目錄主要包括:中、英、俄、日、德、法、意、南、羅、西等文種的書名目錄和著者目錄以及分類(排架)目錄;中文線裝古籍書名目錄、著者目錄和分類(排架)目錄;中、英、俄、日、德、法、意、羅、西等文種的期刊刊名目錄和期刊論文題錄分類目錄。書本式目錄包括圖書資料室自行編譯、整理的館藏書目、各種定期、不定期的中外刊物與專題資料。如《新書通報》、《國外法規(guī)法令索引》、《外國法學問題文獻索引》、《國外法學資料》、《法學與技術革命》、《館藏縮微片目錄》、《主要內部資料目錄》(1979年7月)、《1949-1965部分法學資料目錄索引》(1979年8月)、《全國主要雜志和內部刊物目錄》(1979年9月)、《中國法制史書庫圖書分類目錄》(1982年)、《館藏俄文法律圖書目錄》、《1978年蘇聯(lián)重要法律、法令、政府決議目錄索引》、《蘇聯(lián)法學界人物資料》、《日本六法全書目錄》等等。1989年至1994年,我館在恢復、繼而發(fā)展中經(jīng)歷了較為艱難的時期。這一時期,因為原圖書樓要急于改造成職工宿舍樓,而計劃中的新圖書館樓又正在建設之中,為此,圖書資料室從舊圖書樓搬出后,只能暫時在所辦公樓之一隅棲身。由于臨時書庫面積窄小,經(jīng)所領導研究決定,圖書資料室于1989年8月-1990年將1984年已經(jīng)剔除存放的大批非法律類圖書(包括一些文學書籍,共計12765冊)以及外文報刊(1.38萬冊、份)等進行了處理。在此期間,盡管環(huán)境很差,但圖書資料室除了應付采購、分編、借閱和資料剪輯整理等日常工作外,還開展了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工作,開發(fā)了《中西文編目系統(tǒng)》應用軟件用于編目工作,并對館藏圖書進行了全面調查統(tǒng)計。 (三)平緩漸進與現(xiàn)代化階段(1994年4月——)
1994年4月法學所新圖書樓落成。時逢政治學研究所同法學研究所合并,兩所圖書機構先后遷入新落成的圖書館樓。1995年3月14日,兩所圖書機構合并,正式更名為圖書館。
這時的圖書館,在古籍書庫和過刊庫安裝了密集書架,增加了整體使用面積,加之隨政治學所圖書館的并入而增加了館藏的數(shù)量(5萬余冊),由此使法學圖書資料工作在自己發(fā)展的歷史上實現(xiàn)了一個飛躍。但是,由于館藏數(shù)量的增加,圖書館又一次出現(xiàn)了書庫面積不足的困難。大批已經(jīng)剔除打捆存放的圖書復本堆積在地下書庫的走廊里,給安全防火帶來了很大隱患。為此,經(jīng)所領導批準,我館又于1995年處理了大批圖書復本33076冊(包括解放前出版的法律圖書復本3557冊,解放后出版的法律圖書復本15676冊和非法律類圖書復本13843冊)。
在此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對圖書館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方面嚴重不足,使圖書館的工作沒有能夠同飛速發(fā)展的法學研究工作與時俱進,其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xiàn)出來,至2001年受到所領導和廣大研究人員的普遍關注:
第一,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缺編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原在圖書館工作的一些業(yè)務骨干,有的因工作需要調到其他業(yè)務部門,有的調出法學所,有的退休,而這些因調動和退休產(chǎn)生的缺員并沒有及時得到補充;加之政治學所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撤離而造成的缺崗也沒有及時得到調整。
第二,新圖書樓建成以后,由于法學研究工作的飛速發(fā)展,新成立的人權研究中心、日本法研究中心、知識產(chǎn)權研究中心、律師事務所等多個單位被安排在新圖書樓,這樣就改變了圖書館樓原本設計一體化管理的格局,圖書館只能對閱覽室、書庫、采編室、資料室等采用一種分散管理模式。這種分散管理,既導致資源浪費、使用效率低下,又利于管理,給讀者帶來諸多不便。
第三,設備陳舊。從圖書館的裝修、家具和設備上看,已經(jīng)大大的落后于當時所內其他單位,與全法學所的整體設施水平極不匹配,與現(xiàn)代化圖書館的標準更是相差甚遠。
第四,圖書分類不統(tǒng)一。1994年法學所圖書資料室與政治學所圖書館合并后, 新購進的圖書按照院文獻中心的要求與政治學研究所館藏圖書一起統(tǒng)一使用金盤軟件和《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分編,而法學所原館藏的20余萬冊圖書采用的分類法是《科圖法》和《中國法制史資料分類表》,同一圖書館館藏存在著三種圖書分類、排架的方法。
第五,法律圖書入藏量不足,更新速度不夠。一方面是每年社科院劃撥的購書經(jīng)費與當年的法律圖書出版量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購書經(jīng)費的不足自然會影響新書的入藏量;另一方面是圖書編目人員工作效率低,致使編目入庫流程速度緩慢。
第六,規(guī)章制度沒有及時更新,而且原有規(guī)章制度的監(jiān)督實施力度不夠。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圖書館從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入手,以館藏圖書電子檢索體統(tǒng)的建立為工作重心,并輔以通過全面裝修改造整體環(huán)境,同時通過引進人才調整人員結構,全面地推進了圖書館的整體工作。
因為圖書館在2001年底即完成了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所以在全所于2002年開始進行全面改革時,圖書館能夠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推行并順利完成了所里提出的改革任務。
2002年8月22日,根據(jù)1998年我院領導提出要在5年內完成全院中文圖書回溯的編目任務的指示精神和2000年10月13日我院科研局和文獻信息中心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抓緊落實圖書回溯任務的通知》,我館與北京社宇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協(xié)議,開始對館藏中文圖書進行回溯,采用丹誠軟件和國際通用的MARK格式建立館藏圖書目錄數(shù)據(jù)庫。原來用《科圖法》分編的中文書一律改用《中圖法》分編。這期間,全館工作人員一方面對館藏中文書進行整理下架并剔除多余復本(復本量保留3冊),一方面對外借圖書逾期未還的讀者和所借圖書又一次進行了全面調查統(tǒng)計和催還工作。目前已完成建國后出版的中文圖書的回溯工作,共計5.7萬余種,約10萬余冊,并于2003年7月開始館藏中文現(xiàn)代書的計算機檢索查詢和借閱,圖書館在現(xiàn)代化管理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10月圖書館進行裝修改造,2003年1月完工。裝修改造后的圖書館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分散式格局,實現(xiàn)了封閉式的一體化和一體化館內完全開放的格局和管理。從此,我館正式更名為“法學圖書館”。 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圖書館完成了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全面的裝修改造,現(xiàn)代中文書的回溯等三大工程。尤其是在裝修改造和完成中文現(xiàn)代書回溯同時進行的過程中,中文書庫的搬出搬入,重新排架和回溯的錯誤檢查與更正等工作量極大,館內工作人員為了盡快完成這些工作,早日為讀者提供服務,加班加點付出了大量的無私奉獻。 三、四十五年中的主要變化
45年來,從簡單的圖書資料室,經(jīng)過初具規(guī)模的圖書資料室,又發(fā)展到初具規(guī)模的法學專業(yè)圖書館,進而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具有一定現(xiàn)代化規(guī)模的法學圖書館。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有很多事值得回憶,更有許多事令人激動和振奮,應該說它的變化是巨大的。
首先,在使用面積方面,是從兩間書庫和一間辦公室發(fā)展到今天具有1342平方米實際使用面積的館舍。現(xiàn)有使用面積中,書庫面積為944.5平方米,包括中文書庫、外文書庫、古籍書庫、過刊庫和報庫、日文贈書書庫共7處;閱覽廳、閱覽室面積為284.5平方米,包括中外文報刊與工具書閱覽廳、中文資料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訪問學者閱覽室等共6處;辦公室面積是113平方米,包括館長室、中文圖書采編室、外文圖書采編室、計算機室、會議室共5處。相對寬敞的館舍給圖書館的工作提供了相對獨立和發(fā)展的空間。
第二,在購書經(jīng)費方面,圖書資料室最初的年購書經(jīng)費只有幾萬元,1985年增加到10萬元,1986年增加到13萬余元,1987年至1994年近10年的年購書經(jīng)費一直保持在14萬余元,1996年為29萬元,2001年遞增至48萬元。2001年政治學所圖書館撤走以后,法學所圖書館2002年以來的年購書經(jīng)費是38萬元。現(xiàn)在,圖書館每年平均購入中外文圖書3500余冊、中外文報刊(含期刊光盤)1千余種。
第三,在館藏建設方面:1989年底,館藏中外文圖書達20.75萬冊(中文圖書15.9萬冊、西文圖書2.4萬冊、俄文圖書1.3萬冊、日文圖書1.1萬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2073種(其中中文期刊1666種,西文期刊272種,俄文期刊91種,日文期刊44種)、英文圖書縮微片2.15萬張、中文法學剪報資料 3.6萬余份。中文圖書中,法學和非法學圖書分別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平裝書籍12.35萬冊,線裝古籍3.55萬冊。中外文圖書中,法學和非法學圖書分別占73%和27%。
2001年底,館藏文獻資料已達38.5萬冊(件),其中中文圖書17.7萬冊(包括線裝古籍5640種38227冊,內有善本書315種2795冊)、外文圖書6萬種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2073種2.5萬冊(其中中文期刊1666種1.7萬冊、外文期刊407種0.8萬冊)、英文圖書縮微片33種2.5萬張、中文法學剪報資料 11萬余份、中文法律數(shù)據(jù)庫VCD光盤百余張。
館藏法學專業(yè)書刊的主要類別及范圍是:法的理論、法的歷史、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刑法、訴訟法、科技法、外國法、國際法、比較法以及香港法、澳門法、臺灣法等。 館藏的歷史特點在于:由廣泛的多學科收藏到法律圖書的專業(yè)化收藏。
第四,在圖書館現(xiàn)代化方面:1988年以前的圖書資料室全部是手工勞動,人們戲稱“剪刀漿糊”。 1988年6月29日,在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圖書資料室調入所內第一名計算機技術人員,同年9月28日購置了所內第一臺計算機(AST286)。該技術人員于1991年開發(fā)了中、英文圖書計算機編目系統(tǒng)用于分編中、英文圖書,并打印裝訂成書本式新書目錄。該系統(tǒng)還具有館藏圖書情況的查詢統(tǒng)計功能,可以迅速準確地為讀者提供館藏圖書情況。此外,他作為我院圖書館分館自動化課題組成員,參加了院外圖書館集成軟件的選型和論證工作。
為了建成全院分片布局的圖書情報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及網(wǎng)絡,法學研究所和我院文獻情報中心于1992年8月17日簽訂了《網(wǎng)絡工作協(xié)議書》,以我所圖書館為對口單位加入網(wǎng)絡并承擔全院網(wǎng)絡中法學所工作站的任務。我館的基本義務是:①承擔本所圖書館日常業(yè)務范圍內的數(shù)據(jù)預處理、數(shù)據(jù)維護、讀者服務、場地施工、設備維護、人員安排等工作和日常工作消耗品;②按全院標準化要求,向全院語種工作站提供標準化數(shù)據(jù)并協(xié)助工作。自此,我館開始試用國際標準MAEK格式,將本館的新書編目數(shù)據(jù)提供給院文獻情報中心。
1989年年初,圖書資料室開始引進《國家法規(guī)數(shù)據(jù)庫》軟盤單機版為讀者服務,1995年7月安裝了光盤單機版《國家法規(guī)數(shù)據(jù)庫》。1997年12月圖書資料室與清華大學達成協(xié)議,建立了《清華大學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二級檢索站,1998年4月法學所局域網(wǎng)試運行,以后相繼引進網(wǎng)絡版《清華大學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國家法規(guī)數(shù)據(jù)庫》,使用至今。《國家法規(guī)數(shù)據(jù)庫》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司法解釋等數(shù)據(jù)。時至今日該數(shù)據(jù)庫仍是全國最具權威的法律數(shù)據(jù)庫之一。
自2001年以后,圖書館又陸續(xù)引進《北京大學法寶3.0版》法規(guī)數(shù)據(jù)庫、人大書報社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外文新書目錄索引數(shù)據(jù)庫,等等。
2001年7月和2002年6月分別購買了美國OCLC FirstSearch和 LexisNexis 公司數(shù)據(jù)庫的使用權。 這些舉措為實現(xiàn)圖書館電子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所領導于2000年決定取消中文報刊資料的手工剪輯工作,資料人員由此從多年來繁瑣沉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2003年4月,圖書館又增添了由1臺服務器連接的8個工作站,從2003年7月開始,圖書館在完成回溯中文現(xiàn)代書,建立館藏中文書目數(shù)據(jù)庫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利用計算機檢索和借閱服務,在現(xiàn)代化管理上前進了一大步。另外,英文等外文圖書的回溯工作正在進行,相信2003年年底之前可以實現(xiàn)全部圖書的電子檢索和借閱服務。
第五,在服務項目方面,圖書館在初建和發(fā)展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圖書資料的收藏和整理,其服務對象是本所科研人員,服務項目主要是借閱和咨詢。1978年,圖書館進入恢復階段以后,法學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本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20世紀90年代初期,圖書館的法學專題資料逐漸在全國享有盛名,而且館藏古籍和民國時期的立法、司法資料在全國各省地方史志方面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已經(jīng)面向全國法學研究、法學教育、立法、司法部門的研究人員、教學人員、研究生和國外訪問學者等等。圖書館每年平均接待讀者3千余人次,書刊資料年流通量達1萬余冊件。每年接待外單位讀者約150人次。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科研工作,圖書館開展了多種服務項目:(1)通過新書報道、新書內容介紹、新書陳列、本所科研成果(書)展等方式,進行書刊宣傳工作。(2)組織書刊的閱覽、外借和預約借閱。對本所讀者實行開架借閱;對所外讀者憑正式證明,實行閉架借閱。(3)開展咨詢服務,協(xié)助讀者查找、復制圖書資料,解決資料線索問題,指導讀者對各種目錄和工具書的使用。(4)在情報資料工作方面,根據(jù)科研工作的需要,定期提供專題性的檢索服務;編印法學專題資料,以擴大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受所內外課題組的委托,開展代查、代譯、專題跟蹤等服務。(5)在技術服務方面,曾先后開展文獻復制、情報檢索、縮微閱讀、照相翻拍等服務項目。多年來,圖書館在開展上述服務項目的同時,參加國家、院、所科研項目達幾十項,提供專題資料近萬份,這些資料涉及法理學、立法、依法治國、法治與道德、西部開發(fā)法、人權、人大監(jiān)督、香港基本法、文化法律制度、依法行政、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婚姻法與家庭暴力、計劃生育法、區(qū)際私法、反邪教立法、金融犯罪、死刑、法制史考證、沈家本法律思想、美國法、日本法等等,為啟動法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研究和立法、司法、法學教育等做出了極大貢獻。
第六,在人員分工和業(yè)務素質方面:圖書資料室初建時只有工作人員4人,1961年增加到6人,1980年增加到18人。1998年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式編制為 15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3人,占全館人數(shù)的86.67%。館內工作人員中具有高級專業(yè)職稱的3人,中級專業(yè)職稱的8人,初級專業(yè)職稱的2人,未定職稱的2人。2001年12月,法學所圖書館的正式編制定為10人。目前在職人員8人,具有碩士學歷的1人、大學本科學歷的4人、大學專科學歷的3人。其中,圖書館專業(yè)4人、法律專業(yè)2人、歷史專業(yè)和外語專業(yè)的各1人。館內具有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和未定職稱的各2人。
多年來,由于圖書館結構所限,各書庫都相對獨立、分散,無法集中管理,加之語種限制,所以圖書館的業(yè)務分工主要是圖書和資料兩分法,而且每個書庫都必須安排管理人員。這樣不僅造成人員浪費,而且高級職稱人員的業(yè)務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發(fā)揮。2003年2月8日,圖書館實現(xiàn)了封閉式的一體化和一體化館內完全開放的格局和管理以后,工作人員的分工由過去的圖書、資料兩分法改為前后臺兩分法,使得工作人員可以人盡其才,調動了各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七,在制度建設方面:過去,圖書資料室曾先后建立了圖書資料借閱制度,如:《中文專題資料借閱管理制度》(1990年7月24日)以及安全防火制度,如:《關于加強消防安全工作的規(guī)定》(1986年5月14日)。1994年11月經(jīng)所長會議審議批準施行了《法學研究所圖書館借閱規(guī)則》、《法學研究所圖書館書刊遺失、損污賠償辦法》、《資料室中文資料借閱辦法》、《閱覽室閱覽須知》。但各種制度不夠健全(如未建立崗位責任制),而且有些制度落實不夠(如圖書《借閱規(guī)則》和《書刊遺失、損污賠償辦法》)。
2001年下半年開始,圖書館狠抓制度建設,先后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法學所政治學所圖書館對外服務收費標準》(2001.10);《關于參加課題項目的暫行規(guī)定》(2001.10);《關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出差的暫行規(guī)定》(2001.10);《法學研究所圖書館借閱規(guī)則》(2002.7);《圖書館采購職責量化標準(試行)》(2002.7);《圖書分類編目工作職責量化標準(試行)》(2002.7);《書庫工作人員職責量化標準(試行)》(2002.7);《閱覽室工作職責量化標準(試行)》 (2002.7);《資料室工作量化標準(試行)》(2002.7);《法學研究所圖書資料崗位職責條例(試行)》(2002年.8),等等。 2003年元月開始,圖書館開始實行工作人員填報工作日志制度,使全館工作人員在勞動紀律和精神面貌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第八,在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45年來,法學研究所在國內外法學界的重要地位和本館豐富的專業(yè)圖書館藏,使本館受到國內外同行業(yè)文獻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今天,我館已經(jīng)在法律文獻信息與法學圖書館業(yè)務理論的學術交流方面在全國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深入,我館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逐步展開,其范圍也正在擴大。
在國內交流與合作方面,1985年1月11日,我館與中國法學會圖書館、西北政法學院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組成法學資料協(xié)作小組,開展報刊資料的協(xié)調工作,其宗旨是擴大資料收錄范圍,減少重復勞動,節(jié)約經(jīng)費,實現(xiàn)資源共享。為了統(tǒng)一著錄標準,協(xié)作小組于1985年3月制定了《法學聯(lián)合資料著錄規(guī)則》(試行草案)。2000年我館與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合作,匯集全國41個法律圖書館館藏的外文期刊433種,編寫了《全國重點法學院原版法學期刊聯(lián)合目錄》,以開展資源共享。目前,我館是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yè)圖書館分會、全國政法院校圖書館協(xié)作委員會和北京高校情報研究會法律信息分會的集體會員。每年定期參加全國或地區(qū)性專業(yè)圖書館的學術年會及各類學術研討會,并舉辦和積極參與大型學術活動的組織工作以及學術出版物的編輯工作(《政法圖書館》和《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參加國內學術交流的具體內容有:①《法學情報資料交流會》(1988年12月6日);②專業(yè)圖書館分會每年舉辦一次的《現(xiàn)代圖書館建設與理論》研討會;③全國政法院校圖書館協(xié)作委員會成員館舉辦的《全國政法院校圖書館協(xié)作會議》(1993年7月和2000年5月);④全國《網(wǎng)絡時代圖書、情報、信息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研討會(2000年8月);⑤北京大學法學院召開的《北京地區(qū)法律圖書館業(yè)務研討會》(2001);⑥2002年4月1日主辦召開《法律信息與圖書館實務研討會》⑦2003年8月5日-9日有兩名同志作為專業(yè)圖書館分會考察團成員到香港中央國立大學圖書館、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和澳門大學圖書館進行考察。
在國外交流方面,①先后接待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蘇聯(lián)、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的多批專家學者參觀、座談、講學(如1988年6月2日接待美國法律圖書館協(xié)會主席kathleen price教授來館參觀座談;2001年月邀請日本名城大學圖書館資深館員伊佐初枝女士來館座談);②工作人員中曾有6人先后到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德國等訪問和進修學習。其中,有2人先后分別參加了第81屆全美法律圖書館協(xié)會年會(1988年6月22日-7月1日)和德國法律圖書館信息工作者2003年年會(2003年5月3-4日);③接受美國法律圖書館協(xié)會贈送的英文圖書縮微片2.5萬張(1983年以后陸續(xù)接受);④接受澳大利亞駐華使館贈書(1996年4月27日);⑤接受美國福特基金會贈書(1996年、2003年);⑥接受早稻田大學贈書兩次(2000年、2003年3月);從2002年建立日本·成文堂書庫,開始建立接受該出版社不定期長期贈書關系;⑦接受美國亞洲基金會贈書(連續(xù)多年);⑧參加3屆《中美法律圖書館館員研討班》(1983年、1986年、1989年);⑨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中美法律信息技術研討會》(2002年7月1-5日);⑩2002年年底接收本所日本法研究中心移交的日本學術團體和學者贈送的日文書3000余冊,等等。
第九,在專業(yè)成果方面,我館從建館開始至恢復初期只注重抓具體業(yè)務,沒有編撰發(fā)表過圖書館專業(yè)的研究成果。1980年圖書館開始組織本館外語人員編譯連續(xù)出版物,于1980-1982年主辦了《國外法學資料》第1-23期;1984年-1985主辦了《法學與技術革命》第1-11期;并陸續(xù)翻譯多篇論文和學術資料,介紹國外法學研究成果與立法動態(tài)(如國外憲法、計算機法、婚姻法);等等。這些工作都為本所科研和國家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圖書館的部分人員還于1986-1997年承擔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3個連續(xù)出版物《國外法學論文索引》、《中國社會科學文獻題錄》和《中國社會科學論文文摘》中法律部分的編寫與編譯任務。1990年,圖書資料室應邀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三版)的修改項目,承擔修改《科圖法》法律類目的任務。該書于1994年12月出版。1993年7月圖書館接受全國政法院校協(xié)作委員會的委托,于1994年9月第一次主辦出版了《政法圖書館》專集。1994年9月,圖書館又應人民日報出版社之邀,組織本館法學專業(yè)人員,獨立編撰了229萬字的大型工具書《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法律集注》,分別獲得司法部法學教育司1994年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和法學所1996年優(yōu)秀成果獎。為了深入開展?jié)M鐵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滿鐵資料研究分會于2001年開始組織全國幾十個單位搶救滿鐵資料這一重要的歷史遺產(chǎn),并把整理研究滿鐵資料工作列為國家“九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法學所圖書館也參加了這個國家重點項目。該項目組織編寫的《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lián)合目錄》將于2003年年底由大連出版社出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家在搞好業(yè)務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法學圖書館專業(yè)領域,不斷提高法學專業(yè)圖書管理的業(yè)務水平,共撰寫和編譯成果達1887.75萬字,主要包括:合著4部、譯著7部、工具書21部、論文55篇、研究報告3篇、譯文39篇、教材1部、古籍整理1部、期刊7種、軟件開發(fā)1種、學術資料21種,等等。 四、任務和發(fā)展規(guī)劃
多年來,法學研究所圖書館在院、所兩級領導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堅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堅持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法學研究事業(yè)服務,履行搜集、整理、存貯、提供國內外法學文獻資料的職能,在面向本所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員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全國的法學研究、法學教育和立法、司法工作服務。圖書館的建設和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今后,圖書館的任務和發(fā)展規(guī)劃是:1、繼續(xù)引進必要的現(xiàn)代化設備,逐步采用縮微復制、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手段,全面實現(xiàn)管理現(xiàn)代化;2、把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作為長遠規(guī)劃,定期和不定期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提高法學專業(yè)圖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業(yè)務素質;3、根據(jù)法學研究所的科研方向與任務,搜集、整理、存貯和提供國內外法學文獻資料,做好基礎工作,提高館藏質量,完善信息管理,全面建立法學文獻檢索系統(tǒng);4、利用館藏和各種文獻情報檢索手段,收集和提供與本所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最新學術動向及案例分析的圖書資料,努力反映法學研究最關心的新問題、新觀點、新成果以及該領域理論界發(fā)生的新爭論和出現(xiàn)的新學派等,完成本所交辦和所外委托的法學專題文獻資料的搜集編輯任務和咨詢業(yè)務,為法學研究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5、開展法學圖書資料研究,深入發(fā)掘、整理和報導館藏法學專業(yè)文獻,不斷提高為科研工作服務的學術水平;6、加強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方法和現(xiàn)代化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在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研究領域不斷作出新貢獻;7、積極開展國內外法學專業(yè)文獻情報系統(tǒng)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逐漸縮小與世界先進圖書館的差距,把法學圖書館建設成具有國家一流水平的現(xiàn)代化的法學專業(yè)圖書資料中心。
近半個世紀以來,法學圖書館的全體工作人員本著全心全意為科研人員服務的奉獻精神,勤勤懇懇、日復一日的做著瑣碎而又不可或缺的圖書資料工作,為法學研究所乃至全國的法學科研工作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國家日益昌盛、法學日趨繁榮的今天,法學研究所將在中國法治的歷史進程中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法學圖書館也必定能與時俱進,為法學研究所的研究工作進而為中國的法治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