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圖書館是國內(nèi)館藏法學文獻豐富、具有一定特色的法學政治學專業(yè)圖書館。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圖書館于1995年法學所圖書資料室與政治學所圖書館合并后正式定名。原法學研究所圖書資料室是1958年10月隨著法學研究所的成立而建立的。圖書資料室建立后,館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1958年接收清華大學在院校調(diào)整前的藏書和1959年北方交通大學(原北京鐵道學院)的藏書;二是接收國務(wù)院法制局和法律出版社在1959年撤銷前的藏書;三是接收國內(nèi)外著名法學家的捐贈。因此,法學研究所圖書資料室的館藏基礎(chǔ)較好。1959年以后,通過向國外訂購、交換以及接收贈書等途徑逐步積累,現(xiàn)已成為國內(nèi)館藏法學專業(yè)文獻資料較全的專業(yè)圖書館之一。原政治學研究所于1981年籌建,1983年正式建立,政治學所圖書館也于1983年隨之建立。其館藏5萬冊書中,除了7736冊是受贈書外,其余4萬余冊均是訂購書。我館館藏法學專業(yè)書刊的主要范圍是:法的理論、法的歷史、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刑法、訴訟法、科技法、外國法、國際法、比較法以及香港法、澳門法、臺灣法等;館藏政治學專業(yè)書刊的主要范圍是:政治學理論、政治制度、行政學、市政學、政治思想史、國際政治、政黨理論及政治社團等。館藏的主要特色是:收集中國法制史、各國法規(guī)、中外各種法學專著與法學論文資料比較齊全。其中,主要的特藏圖書和資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線裝古籍6840種45963冊;二、善本書315種2795冊;三、解放前期刊合訂本490種4970冊、圖書6294種31622冊;四、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輯出版和收藏的日文圖書1421種2213冊、中文圖書95種186冊;五、英文圖書縮微片33種24193張;六、專家捐贈個人藏書1444種11883冊和資料若干。七、專題資料10萬余份。現(xiàn)將這些特藏圖書和資料的調(diào)研情況報告如下:
第一,館藏線裝古籍6840種45963冊。其中,原法學所圖書館館藏5640種38227冊,原政治學所圖書館館藏1200種7736冊。上述線裝古籍按照法學類和非法學類區(qū)分,法學類古籍有1997種14957冊,例如:《漢律考》、《唐律疏議》、《宋刑統(tǒng)》、《元典章》、《大明律》、《大清法規(guī)大全》、《欽定六部則例》,《新譯日本法規(guī)大全》等等;非法學類古籍有4843種31006冊,例如:《古今圖書集成》、《四部備要》、《四部叢刊》、《二十四史》、《清史稿》、《太平御覽》,等等。館藏古籍絕大部分系清代的刻本和抄本。
第二,館藏線裝古籍善本315種2795冊(見附件1《法學研究所古籍善本目錄》)。確定古籍善本的一般原則是清代乾隆時期以前的刻本、抄本(涵乾隆時期)和乾隆時期以后的抄本,但并不排除乾隆時期以后留傳很少、價值很高的版本、刻本。館藏線裝古籍善本中,包括明代刻本和抄本21種85冊、清代刻本和抄本294種2710(包括日文刻本15種86冊和朝鮮文刻本2種7冊)冊。上述古籍善本中,在國內(nèi)每種僅存3冊以下的達91種486冊,其中包括明代善本13種47冊,如:1384年的刻本《無冤錄》、1517年的刻本《密勿稿》、1533年的抄本《牧鑒》、1581年的刊刻本《古今廉鑒》和1593年的刻本《問刑條例》,還有明代孤本《律條疏義》(殘卷)和只有我館和重慶圖書館收藏的明代抄本《陜西漢中府有關(guān)捕解資料》等等!秵栃虠l例》是明代中后期最重要的刑事法律,初頒于明孝宗弘治13年(1500年),由刑部尚書白昂奉昭主持刪定。該法律在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實行50年。嘉靖29年(1550年),刑部尚書顧應(yīng)祥奉昭主持修定《問刑條例》,由原279條增至385條。該修訂條例在嘉靖、隆慶和萬歷三朝實行35年。萬歷13年(1585)年,刑部尚書舒化奉昭主持再次修訂《問刑條例》,計382條,實行至明末。本館所藏《問刑條例》是明萬歷21年(1593年)刻本!秵栃虠l例》以律為正文,例附於各刑名之后,律例合刊,克服了百年來因事起例、輕重失衡的弊端,使刑事條例整齊劃一,對維護明王朝的統(tǒng)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館館藏清代古籍善本在國內(nèi)每種僅存3冊以下的達78種439冊,如:1650年的刻本《治開錄》、1662年的刻本《左侍御公集》、《治徑政略》,又如僅在故宮等單位有藏本的清代《說帖》(1788—1823年間)以及清代其它抄本《金谷瑣言》、《諭告文件抄本》以及《奏折匯鈔》等等。還有近代北洋軍閥政府的刑律初稿《刑律草案》,是法律編查會會長章宗祥和司法院院長(法律編查會副會長)董康所擬,在我館也有保存。
清代善本中最著名的是沈家本的手稿。沈家本是我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著名法學家,清末法制改革派首領(lǐng)。沈家本生于1840年,卒于1913年,字子惇,別號寄簃,清代歸安縣(今浙江吳興)人,光緒進士,歷任清政府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修訂法律大臣、資政院副總裁等職。他系統(tǒng)地收集、整理和考證了我國古代法律史料,主持翻譯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大量法典,1902年又奉命主持修訂法律,建議廢止凌遲、梟首、戳尸、緣坐、刺字等酷刑,禁止刑訊,借鑒資本主義國家刑法,修訂《大清律例》為《大清現(xiàn)行刑律》,并主持制訂了民法和商法草案。他著有《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22種、乙編13種,編有《枕碧樓叢書》12種。這些著作是研究我國清代法制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沈家本的珍貴手稿,在我所圖書館藏有39種98冊(見附件1《法學所圖書館珍善本、抄本圖書目錄》),其中有25種已在沈家本先生生前公開出版,內(nèi)容包括:1.《歷代刑法考》(刑制總考);2.《歷代刑法考》(刑制分考);3.《赦考》;4.《律令》;5.《獄考、刑具考》;6.《行刑之制、死刑之數(shù)、唐死罪總類》;7.《鹽法私茶酒禁私礬同居丁年六考》;8.《漢律摭遺》;9.《明律目箋》;10.《明大浩峻令考》;11.《歷代刑官考》;12.《三國志注書目》;13.《世說志注書目》;14.《續(xù)漢書志注書目》;15.《日南隨筆》;16.《枕碧樓偶存稿》;17.《說文引經(jīng)異同》;18.《日南讀書記》;19.《三國志?庇洝罚20.《古今官名異同考》;21.《諸史瑣言》;22《充軍考(上中下)、律目考》;23.《寄簃文存》2編;24.《刺字集》;25.《學斷錄》。另外還有14種手稿未在沈家本先生生前刊刻出版。這些未刻書稿的主要內(nèi)容是:
1.《律例偶箋》:對《大清律例》中繁簡不當、輕重失衡及應(yīng)存應(yīng)廢之律例發(fā)表見解,并對清人注律之各種學說予以糾正;
2.《律例雜說》:詳盡疏解《大清律例》各律條及律中隱諱不明之文,對司法問刑官吏引用律例起著指導(dǎo)和參考作用;
3.《借書記》:沈家本先生在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年)對所借閱的近300種書籍,逐篇摭拾要旨,“以存崖略”,并加以評論;
4.《吳興瑣語》:摘錄清人筆記中記載的關(guān)于明清時期浙江吳興一帶文人名士的事跡40余條;
5.《刑法雜考》:系沈家本先生從宋、遼、金、元等朝代的正史志傳中摘錄各朝刑法史事匯集而成的筆記,分“五刑”、“赦”、“吏律”、“戶律”、“禮律”、“兵律”、“賊盜”、“謀殺人”、“誣告”、“犯贓”、“續(xù)通鑒”、“偽造銅錢”、“捕亡”、“斷獄”、“淹禁”、“官司出入人罪”、“有司決囚等第”等29條細目;
6.《秋讞須知》:對秋審文書冊籍的寫作規(guī)范及注意事項作了詳細的敘述,共分“前除筆”、“標首”、“案身”、“案尾”、“查筆”、“部尾”等18個細目,并附有很多案例;
7.《律例?庇洝罚合瞪蚣冶鞠壬鸀樾抻啞洞笄迓衫范鳎瑢ⅰ洞笄迓衫分袘(yīng)“修并”、“修改”、“移改”和“刪除”之條逐一列出,附有薛允生《讀例存疑》一書中的有關(guān)論述,并加以按語;
8.《奏讞匯存》:載光緒十五年至十八年(1889-1892年)間刑部辦案的奏呈文書5篇;
9.《駁稿匯存》:載光緒八年至十四年(1882-1888年)間,刑部各司議駁地方報部的疑難案件稿本30篇、說帖1篇。駁稿大都附有律例館核語、堂批及沈家本按語;
10.《雪堂公牘》:載光緒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間刑部答復(fù)報部案件的奏咨公文8篇;
11.《壓線編》:載光緒十二年至十四年(1886-1888年)間,刑部議駁御史及各地方官奏咨文稿12篇;
12.《明史瑣言》:對《明史》中記載的矛盾錯誤之處予以考證,并附以按語;
13.《周官書名考古偶纂》:以“郎兆玉《周官古文奇字》”為范本,參照阮元《周禮注疏?庇洝返茸⒈荆⑹杩甲C《周禮》字義,“以備案頭考究之用”;
14.《奇姓匯抄》:同治四年(1865年)秋季,沈家本先生將其曾祖父收錄的奇姓和《居易錄》、《縉紳錄》等書中所記載并親自“閱見”的奇姓摘錄下來,匯集成書稿。
盡管上述未刻書已由我所科研人員和沈家本先生的后代在90年代陸續(xù)點校出版,但沈家本的手稿仍具有珍貴保存價值。
第三,解放前期刊合訂本490種4970冊、圖書6294種31622冊。(一)館藏期刊合訂本主要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1)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司法部(院)、立法院、考試院、行政院和地方省市政府與地方高等法院的公報占很大比例。例如:《政府公報》自1912年至1948年的1-3095期,我館館藏比較齊全,而且對《政府公報》的前身—《政治官報》(1908-1911年)也保存完整!端痉ü珗蟆1912年至1947年也基本保存齊全(1937年缺期)。《立法院公報》自1929年1月創(chuàng)刊至1944年130期,除1937年缺期外,館藏也較齊全。地方省市政府公報和地方高等法院公報主要包括廣東、廣西、上海、山東、山西、陜西、天津、云南、甘肅、四川、北平、寧夏、臺灣、江西、江蘇、安徽、河北、河南、浙江、湖北、湖南、福建等20余個省市50余個單位。(2)社會科學期刊也占有相當比例,這里,首先列舉幾種法學期刊,例如:上海法學編譯社主辦的《法令周刊》,從1930年至1937年的1-365期;法律評論社主辦的《法律評論》,從1923年創(chuàng)刊到1948年(1938-1946年?;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學雜志社主辦的《法學雜志》(原名《法學季刊》),從1922年創(chuàng)刊到1937年,館藏都很完整。非法學期刊中館藏最齊全的是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發(fā)行的《東方雜志》。該刊1904年創(chuàng)刊,我館從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的第6卷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的44卷都有保存。此外,館內(nèi)還藏有立法院秘書處主辦的《立法專刊》(1930年至1943年的1-22輯)。(二)館藏民國時期圖書按照法學和非法學分類,法學類圖書有4395種28582冊,非法學類圖書有1899種3040冊,它們分別占館藏民國時期圖書總數(shù)的90.4%和9.6%。民國時期法學圖書的內(nèi)容涉及到法學理論、憲法和各部門法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和案例匯編,內(nèi)容極為豐富,連一些臺灣學者參觀后也為之驚嘆,并提出合作開發(fā)研究意向。館內(nèi)所藏民國時期圖書中,還有官方稿本41種81冊(見附件2《法學研究所近代圖書稿本目錄》)。這些官方稿本的主要內(nèi)容是大理院歷年司法工作會議記錄、地方高等法院司法統(tǒng)計年報、地方監(jiān)獄年度報告和中日地方機構(gòu)的調(diào)查報告,還有北洋時期修訂法律館起草的法律稿本(如《刑罰條例總則》稿本)和京師高等審判庭的司法解釋稿本(如《大理院解釋法律文件》稿本),也有個別理論著述稿本,如外務(wù)部主事王鴻年起草的《內(nèi)閣制度芻議》,等等。上述期刊和圖書對研究近代法制史特別是民國時期法制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四,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輯出版和收藏的圖書資料。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是日本軍國主義為實行“經(jīng)營滿洲”的侵略政策而在我國東北設(shè)立的龐大殖民機構(gòu)、“國家代行機關(guān)”和“國策會社”。該滿鐵機構(gòu)誕生于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爭奪勢力范圍的日俄戰(zhàn)爭時期,于1906年11月26日成立,1907年4月1日正式營業(yè)。滿鐵本社于1907年3月5日從東京遷至大連。到1945年日本投降,滿鐵在我國存在近40年。在它存續(xù)期間搜集整理的情報資料和收藏的圖書資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我館館藏的中日文圖書資料中,就有1516種2095冊是滿鐵機構(gòu)編輯出版和收藏的,其中,日文圖書資料1421種1909冊、中文圖書資料95種186冊。日文圖書中,絕大部分是法學類圖書,包括法學論著、日本法律匯編與司法解釋等,其具體內(nèi)容涉及到法理學、憲法學和各部門法學。其次,還有社會科學總論、外交、經(jīng)濟、勞動組織、風土人情生活和風俗等類圖書。滿鐵機構(gòu)編輯出版的圖書資料多數(shù)是法律、法規(guī)匯編和對我國東三省法制、經(jīng)濟等情況的調(diào)查報告及統(tǒng)計資料匯編,同樣反映出滿鐵機構(gòu)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及整個亞洲服務(wù)的目的。特別是滿鐵機構(gòu)出版的中文書《東三省行政組織一覽(附東支鐵道組織一覽)》和中文調(diào)查報告稿本(如《吉林調(diào)查局法制報告》)等,更是我們研究滿鐵組織機構(gòu)與侵略統(tǒng)治活動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下面僅舉12冊日文圖書和8種中文圖書資料為例:
1.《舊公司法との比較對照—滿洲國會社法規(guī)解說》木村武盛編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昭和13年(1938)8月出版
2.《公司法條例第七編》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社長室調(diào)查課編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大正11年(1922)4月出版
3.《特產(chǎn)統(tǒng)制法令集》(昭和15年5月現(xiàn)在)東京:滿鐡東京分社鐡道課昭和15年(1940)5月出版
4.《特殊會社、凖特殊會社法令及定款集》滿洲中央銀行調(diào)查課康德6年(1939年)8月編輯出版
5.《北滿と北海道農(nóng)法—開拓農(nóng)業(yè)研究會記録》北滿經(jīng)濟調(diào)查所編大連: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昭和16年(1941年)7月出版
6.《大東亜共榮圈の廣域法秩序》(新秩序建設(shè)叢晝第十冊)村井藤十郎著新京特別市:滿洲帝國協(xié)和會建國大學分會出版部康德9年(1942年)8月出版
7.《滿鐡會社関係條約及契約集別冊》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庶務(wù)部調(diào)查課
8.《滿鐡関係條約集別冊》(第一輯交涉関係)極秘昭和3年(1928年)5月出版
9.《滿洲勞働統(tǒng)制方案》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経濟調(diào)查會
10.《滿洲鑛山勞働概況調(diào)查報告—滿鐡調(diào)查研究資料第十四編》(昭和14年11月1日)水谷國一著大連: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昭和15年(1940年)7月出版
11.《滿鐡社員健闘録第三篇》(社員會叢晝第十八輯)福富八郎編大連:滿鐡社員會昭和11年(1936年)9月出版
12.《勞農(nóng)露國研究叢晝》第二編南滿洲鐡道株式會社庶務(wù)部調(diào)查課編大阪:每日新聞社大正14年(1925)11月出版
13.《調(diào)查東三省民事習慣報告冊》昭和11年(1936)稿本
14.《黑龍江省調(diào)查民事習慣答案匯纂冊》昭和11年(1936年)稿本
15.《黑龍江民商事習慣調(diào)查會報告》昭和11年(1936年)稿
16.《吉林調(diào)查局法制報告》(第2-4編)昭和11年(1936年)稿本
17.《吉林省民事習慣調(diào)查表》昭和11年(1936年)稿本
18.《熱河民商事習慣調(diào)查報告—熱河民事習慣答案》昭和11年(1936年)稿本
19.《山東省民事習慣答案》(2-12)昭和11年(1936年)稿本
20.《東三省行政組織一覽(附東支鐵道組織一覽)》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昭和2年(1927年)8月
滿鐵圖書資料是國家重大的歷史遺產(chǎn)。深入開展?jié)M鐵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推進近現(xiàn)代史研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為此,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滿鐵資料研究分會正在組織全國幾十個單位搶救滿鐵資料這一重要的歷史遺產(chǎn),滿鐵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已經(jīng)列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法學所圖書館也參加了這個重點項目。該項目正在組織編寫的《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lián)合目錄》已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于2000年底由大連出版社出版。
第五,英文圖書縮微片共24193張(每張縮微圖書98頁),相當于2萬余冊圖書,由美國夏威夷大學自八十年代以來陸續(xù)贈送給我所。這些縮微片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1873年至1994年期間的《美國法典》、《美國法規(guī)修正案》、《聯(lián)邦法律注解》、《國會公告》和學術(shù)著作《對聯(lián)邦條例的研究》;第二,1880年至1981年期間的美國《財政部公報》、《財政部決定》、《財政審計長的決定》、《關(guān)稅公告》、《國內(nèi)稅收累計文件》和《稅收上訴委員會報告》(案例匯編);第三,1776年至1997年期間的美國《外交關(guān)系文件集》、《國際法要覽匯編》、《美國條約與其它國際協(xié)議》、《美國國會條約集》、《現(xiàn)行條約年鑒》、《國際法中的損害賠償》、《國際仲裁》、《裁軍文件》、《美國關(guān)于戰(zhàn)時海商的政策》。此外,還有《聯(lián)邦和州在原子能方面合作的資料選集》與美國原子能聯(lián)合委員會《原子能立法史》,等等(祥見附件3《法學研究所英文圖書縮微片目錄》)。上述圖書資料對系統(tǒng)研究和比較借鑒美國法律、法制史和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等有著為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六,專家捐贈圖書資料。主要是法學所前任所長張友漁、王仲方同志贈送的圖書和已故著名法律史學者楊鴻烈、著名學者李麟玉家屬贈送的圖書資料與手稿。
張友漁,中國當代法學家、新聞學家、國際問題專家。1899年出生于山西靈石縣,于1993年在北京逝世。1923年畢業(yè)于山西第一師范學校,繼入國立法政大學法律系,1930年底赴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后在北平任《世界日報》總主筆,并任燕京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中法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教授。在此期間,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從事文化統(tǒng)戰(zhàn)工作,創(chuàng)辦《世界論壇》和《時代文化》(后改名為《文化動向》)等雜志!捌咂摺笔伦円院,任中共山東聯(lián)絡(luò)局書記、中共豫魯聯(lián)絡(luò)局書記。1939年春作為中國救國會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從事民主憲政運動。1941年任香港《華商報》總主筆。1943年任中共南方局文委秘書長、《新華日報》社論委員會委員、中共重慶工作委員會候補委員,兼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生活書店總編輯?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中共代表團顧問。1946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新華日報》社長。1947年任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副主席兼秘書長,1948年4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wù)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治法律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會會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兼法案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第一、二、三、四、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1978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參加了我國多項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1982年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副秘書長,參與1982年憲法的起草工作。以后還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法學》編輯委員會主任和《辭!肪庉嬑瘑T會委員、法學分科編委主任。他對法學、新聞學、國際問題都有精湛研究,對憲法學造詣尤深,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建設(shè)卓有建樹,主張法學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dǎo),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法律史遺產(chǎn)中一切有用的東西,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服務(wù)。主要著作有:《中國憲政論》、《五五憲草批判》、《中國如何實行憲政》、《法學基本知識講話》、《關(guān)于社會主義法制的若干問題》、《學習新憲法》、《張友漁學術(shù)精華錄》、《報人生涯三十年》、《新聞之理論與現(xiàn)實》、《日本新聞發(fā)達史》、《東京統(tǒng)治者》、《二十六年來的日蘇關(guān)系》、《建設(shè)戰(zhàn)后新日本》、《日本國力再估計》。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后,張友漁同志贈送我所圖書館清代文史和法律類線裝古籍28種4045冊。這些古籍絕大部分是館藏線裝古籍的復(fù)本(如《古今圖書集成》、《四部叢刊》和《太平御覽》等),主要內(nèi)容包括:
1.《古今圖書集成》1490冊(32典,內(nèi)有祥刑典)
2.《四部叢刊》321冊(90種)
3.《佩文韻府》116冊(24函)
4.《御制淵鑒類函》(袖珍本)160冊
5.《光緒順天府志》64冊(8函)
6.《太平御覽》(嘉慶12年)96卷(8函)
7.《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匯編》46冊(5函)
8.《潛研堂叢書》48冊(8函)
9.《十三經(jīng)讀本》100卷(8函)
10.《十三經(jīng)注疏》89
11.《東華錄》30卷(3函)
12.《讀史鏡古編》6冊(1函)
13.《章氏叢書》24冊
14.《佩文齋廣群芳譜》32冊
15.《紀錄匯編》76冊(6函)
16.《皇清經(jīng)解》(24、25、28、29)37冊(4函)
17.《粵雅堂叢書》13-325卷(2-40函,缺21函205-212卷)
18.《皇朝文獻通考》48卷(4函)
19.《鄭氏通志》60卷(5函)
20.《杜氏通典》16卷(2函)
21.《馬氏文獻通考》44卷(4函)
22.《欽定續(xù)通志》60卷(5函)
23.《欽定續(xù)文獻通考》36卷(3函)
24.《越縵堂日記》51卷(缺8-11卷)(8函)
25.《野獲編》(道光丁亥)17冊
26.《監(jiān)本春秋谷梁注疏》16冊
27.《王氏四種》60冊
28.《新譯日本法規(guī)大全》81冊
上述文史、法律等古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價值。
王仲方,中國著名法學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出生于安徽省蕪湖市。曾就讀于浙江大學,畢業(yè)于延安軍政大學。先后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兼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主任,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總顧問,中國法學會會長。王仲方還擔任過海峽兩岸法律問題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兼職教授、律師,中國法律咨詢中心理事長,《中國法律年鑒》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民主與法制》雜志社名譽社長,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法律協(xié)會中國理事,美國全美律師協(xié)會榮譽會員,法國比較法學會會員。
王仲方同志長期從事政治法律理論研究工作,致力于法理學、刑法學及社會治綜合治理的理論研究。在國內(nèi)發(fā)表過多篇論文。主要著作有《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理論與實踐》、《論中國法學研究的新發(fā)展》、《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法學》等書。王仲方在組織、推動中國法學各學科的學術(shù)研究以及促進中外法學界、文化界之間的學術(shù)研究交流與友好往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王仲方同志于1998年向我圖書館增送現(xiàn)代圖書102冊,其范圍涉及到法學(61種冊)、政治學(16種19冊)、軍事學(4種5冊)、哲學(1種冊)、科技(1種冊)、新聞(1種冊)、地理歷史(1種冊)等,文種包括中文、英文(5種8冊)和日文(6種冊,其中法學5種冊)。
楊鴻烈,中國法律史學者。又名炳堃,別名憲武。1903年生于云南省晉寧縣,1977年在廣州去世。國立師范大學外文系畢業(yè)后,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研究歷史。后又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先后任上海中國公學歷史系主任、云南大學師范學院院長兼教授、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無錫國學專修館講師等職?谷諔(zhàn)爭時期曾任汪偽國民政府宣傳部編審司司長。1946年去香港,任香港星島日報英文譯員、香港大學講師。1956年返大陸,任廣東省文史館館員。主要著作有《中國法律發(fā)達史》、《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律在東亞諸國之影響》等。
八十年代初期,楊鴻烈先生的家屬將楊鴻烈生前收集的圖書資料與手稿贈送給法學研究所,由本所法制史研究室整理,后于1994年移交給我館。楊鴻烈生前收集的圖書資料和本人手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第一,作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梁啟超(1873—1929年)的學生,楊鴻烈先生搜集整理了有關(guān)梁啟超評傳(1-29)的大量資料,并把這些評傳資料分為導(dǎo)言和科舉時期、追隨康有為時期、輿論寵兒時期、與反動派勾結(jié)時期、從事文化運動時期等五個階段。第二,收集整理法制史資料和起草法制史書稿:1.中國法制史初稿(1-28);2.中國民商法史(包括債權(quán)法、親屬、繼承法史手稿與資料1-28);3.中國民法史稿(1-3);4.中國家庭法史稿(1-4);5.民事訴訟法史稿(1-2);6.中國藝人身份史(1-3);7.其它資料,包括法律(1-3)、法律史(1-3)、法制史(1-2)、法律思想史、民法(1-3)、民商法(1)及實物史料(1-3)等等。第三,中英文圖書,如:《中國民事習慣大全》(線裝,1924年出版)、《大張旗鼓地鎮(zhèn)壓反革命》(1951年出版)《社會主義社會的法權(quán)與道德》(1953年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出版)、《我國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和義務(wù)》(1956年出版)、《蘇維埃法學中的幾個問題》(1954年出版)、《蘇維埃憲法及其發(fā)展史》(1954年出版)和英文版的《唐明律條文之比較》等等。上述書稿和資料對研究中國法制史以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和利用價值。
李麟玉(1889—1975),中國著名學者、教授。天津人。1925年畢業(yè)于法國杜陸芝化學院,獲化學工程師文憑。后在巴黎大學研究復(fù)體化學(絡(luò)合物化學)。曾任華法教育會秘書。1921年獲巴黎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法大學校長兼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27年獲法國騎士勛章。解放后,歷任國家重工業(yè)部顧問、北京工業(yè)學院副院長、全國第三、四屆政協(xié)委員。根據(jù)李先生的遺愿,其子女于1982年將李先生珍藏多年的1200種7736冊線裝古籍捐贈給政治學所圖書館,主要內(nèi)容包括正史、文集、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的寶貴文獻資料。
第七,開展法學資料剪輯工作,也是法學所圖書館館藏建設(shè)的一大特色。我館法學資料的基礎(chǔ)建設(shè),是從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20年來,我們每年從館內(nèi)訂閱的500余種國內(nèi)公開與內(nèi)部報刊上發(fā)表的法學論文、學術(shù)動態(tài)、案例、最新法律、法規(guī)等資料進行收集、剪輯和標引,按專題加以分類整理。1995年法學所圖書館與政治學所圖書館合并以后,又增加了政治學資料的剪輯工作。近幾年,我們在訂購原現(xiàn)刊的基礎(chǔ)上,又從訂購的學術(shù)光盤上下載法學、政治學資料,這就是說,我們的資料工作,每年需要從1千多種期刊近萬份的法學、政治學資料中篩選出6千余篇法學、政治學論文進行分類標引和插排,并制作出數(shù)據(jù)庫工作單(包括標引分類號和主題詞等)。工作量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截止到1999年底,我館館藏資料已達10萬余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館還藏有革命根據(jù)地時期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資料(見附件3《革命根據(jù)地法律法規(guī)資料索引》),這是研究近代革命法制史的重要史料。
我們把所收集的10萬余份資料按照法學、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和內(nèi)容與研究熱點分成37大類(法學包括法理學、憲法、行政法、青少年法、財政法、經(jīng)濟法、勞動法、社會法、自然資源法、環(huán)境保護法、民法、婚姻家庭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比較法、外國法、港澳臺法、法律制度史、法律思想史、國際法,政治學包括政治理論、國家理論、政黨理論、政治學史、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列寧、毛澤東與鄧小平思想、社會主義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世界政治、中國政治、行政學等)近千個專題,不僅使兩所科研人員查找資料高效、簡便,為他們節(jié)省了大量查找資料的時間,而且更在全國以收集法學資料齊全、學術(shù)質(zhì)量高、查找簡便、提供及時的特色而著稱,深受國內(nèi)法學研究、法學教育、立法、司法、執(zhí)法等部門研究人員的歡迎。每年我們都接待包括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等在內(nèi)的幾十所大學的多批學者和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芬蘭、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多國學者,并為他們提供熱情詳細的咨詢服務(wù)。憑借豐富的館藏資料,我館在全國法學研究、法學教育與司法界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另外,我們還積極配合研究室的科研項目,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幾十項科研課題近萬份資料,主要包括:法理學、立法、依法治國、人權(quán)、西部開發(fā)、憲法、香港基本法、文化法律制度、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婚姻法、家庭暴力和婦女權(quán)益保護、區(qū)際私法、金融詐騙、銀行犯罪、死刑、司法權(quán)、法制史考證、近代警察制度、沈家本法律思想、美國法等。上述課題資料,為啟動法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了前提條件。作為全國唯一一家館藏法學專題資料的圖書館,20年的資料積累,不僅充分反映了我國法學研究與法制建設(shè)的歷史軌跡與成就,而且由于館藏法學資料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必然會給今后我館的自動化建設(shè)(包括論文資料的聯(lián)機編目、回溯和建立法學專題資料數(shù)據(jù)庫等)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綜上所述,我館特藏極為豐富,有待于我們?nèi)ヅ﹂_發(fā)和充分利用,為法學和政治學的研究工作作出更大貢獻。根據(jù)我館特藏情況,我們應(yīng)把開發(fā)古籍和近代書刊作為重點,加強古代法制史和近代法制史的研究,如明清時期珍善本的發(fā)掘與研究,清代秋審制度的收集整理與點校,中華民國的法律制度,等等。資料開發(fā)的重點是配合國家、院、所的科研課題,做好現(xiàn)刊(含報紙)法學資料的剪輯工作,為科研人員提供高質(zhì)量的專題資料。
全面開發(fā)圖書館特藏圖書資料,既要有獻身于圖書館事業(yè),懂法學、政治學、圖書館學、版本學、外語、古漢語和計算機知識的高素質(zhì)人才,又要有開發(fā)圖書資料的課題經(jīng)費和計算機、縮微閱讀與縮微復(fù)印機等設(shè)備作保證。希望院、所各級領(lǐng)導(dǎo)在圖書館的人才選拔、培訓(xùn)和資金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的支持。
2000年8月30日
附件1
法學研究所古籍善本目錄
1.政經(jīng)(宋)真德秀著刻本1冊(1函)
2.律例館校正洗冤錄(4卷)(宋)宋慈撰清抄本4冊(1函)
3.自警編(8卷)(南宋)趙善璙編義明刻本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10冊(1函)
4.無冤錄王慎吾曹梓著金陵書坊刻本明洪武十七年(1384)1冊(1函)*
5.律例臨民寶鏡(10卷首3卷尾3卷)(明)蘇茂相輯明崇禎五年(1632)刻本12冊(2函)
6.律條疏義(殘卷)(明)張楷著抄本2冊(1函)*
7.密勿稿(明)內(nèi)閣大臣明正德12年—嘉靖2年(1517—1523)刻本2冊(1函)*
8.官制備考2卷(明)李日華纂輯(明)魯重民補訂明刻本2冊(1函)*
9.牧鑒(10卷)(明)楊昱輯明嘉靖十二年(1533)抄本4冊(1函)*
10.陜西漢中府有關(guān)捕解資料明嘉靖三十年抄本1冊(1函)*
11.古今廉鑒(8卷)(明)喬懋撰明萬歷九年(1581)刊8冊(1函)*
12.問刑條例(6卷)(明)胡文煥校正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刻本5冊(1函)*
13.折獄龜鑒(上下卷)(宋)鄭克撰(元)郝居正、虞應(yīng)龍等輯補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刻本2冊(1函)*
14.譚襄敏公奏議(10卷)(明)顧穎泉編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明御書樓板刻8冊(2函)*
15.官常政要(初任錄、到任儀注)(明)吳遵著明崇禎二年(1629)金陵唐錦池刊7冊(2函)
16.牧民心鑒(2卷)(明)朱逢吉編日本永嘉五年(1852)刻本1冊*
17.重刻律條告示活套(6卷)明崇禎刻本2冊(1函)*
18.群書類存(日)藤元不比等撰原正天皇養(yǎng)老二年(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日本石印本3冊(1函)
19.行移體式(4卷)明刻本2冊(1函)*
20.大唐新語(13卷)(唐)劉肅著明刻本2冊(1函)
21.仕途懸鏡(8卷)(明)王世茂輯抄本4冊,印本2冊(1函)*
22.龍筋鳳髓判注(注補、4卷)(唐)張鷟著(明)劉允鵬注抄本2冊(1函)
23.敬由編(12卷)(明)竇子偁著抄本6冊(1函)
24.大明律講解朝鮮光武七年(1903)活字印本4冊(1函)*
25.大明律例注釋招擬折獄指南(18卷)清抄本8冊(1函)*
26.棠陰比事(宋)桂萬榮輯日本山本信有譯日本江都青藜閣刻本3冊(1函)
27.治開錄(3卷)(清)朱慎人(朱鳳臺)著退思堂藏版清順治七年(1650)刻本4冊(1函)*
28.左侍御公集(明)左光斗奏清康熙元年(1662)刻本1冊*
29.治涇政略(清)滕元鼎撰清康熙元年(1662)刻本4冊(1函)*
30.治平類纂(3卷)(清)朱健著清康熙二年(1663)刊5冊(1函)*
31.資治新書全集(34卷)(清)李笠翁輯芥子園藏版清康熙年間刊刻24冊(2函)
32.資治新書全集(初、二集34卷)文錦堂藏版清康熙六年(1667)刊刻22冊(2函)
33.新增資治新書(二集20卷)(清)李笠翁輯翼圣堂藏版清康熙六年(1667年)刊刻20冊(1函)
34.新增資治新書全集(初、二集34卷)尚德堂藏版清康熙六年(1667)刊刻20冊(2函)
35.理信存稿(清)黎士弘著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4冊(1函)
36.牧愛堂編(清)趙吉士著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8冊(1函)*
37.綏寇紀略(12卷)(明)吳偉業(yè)撰清康熙十三年(1674)刊刻8冊(1函)
38.讀律佩觹(8卷)(清)王明德輯冷然閣藏版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10冊(2函)
39.四批堂稿(10卷)(清)魏際瑞著清康熙十四年(1675)刻本2冊(1函)
40.欽定六部則例(清)對哈納等編清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6冊(1函)
41.六部則例清康熙十五年(1676)編清抄本4冊(1函)
42.仕學大乘(清)犀照堂輯(清)陳調(diào)候增補清康熙十六年(1677)刻本5冊*
43.于山奏牘(8卷)(清)于成龍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校刊4冊(1函)*
44.未信編(清)潘月山(潘杓燦)著陸地舟藏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6冊(1函)
45.未信編(清)潘月山(潘杓燦)著學者堂藏版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10冊(1函)
46.三事忠告(元)張養(yǎng)浩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刊刻1冊(1函)*
47.洗冤集說(8卷)(清)陳芳生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2冊(1函)
48.越州臨民錄(4卷)(清)李鐸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刊刻4冊(1函)*
49.求芻集(清)晟松濤著清康熙三十年(1691)刊刻2冊*
50.讀律箋釋(30卷)(明)王肯堂撰(清)顧鼎重編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15冊(1函)
51.;萑珪32卷)(清)黃六鴻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種書堂刻本12冊(1函)
52.祥刑要覽(4卷)(清)于琨纂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刻4冊(1函)
53.棘聽草(12卷)(清)李之芳著濟南李氏刊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6冊(1函)
54.自知錄(清)陸毅著清康熙年四十一年(1702)刊刻2冊
55.為政(第一編8卷)(清)孫可庵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刻8冊(1函)
56.入臺偶筆(清)陸毅著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貴已堂板刻1冊*
57.巡城瑣記(清)陸毅著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貴已堂板刻1冊
58.大清律箋釋合鈔(30卷)(清)錢之清(錢鳳文)陸鳳來校遵道堂藏板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刊刻6冊(1函)
59.大清律例硃注廣匯全書(30卷)(清)吳達海等輯聽松樓朱墨套印刻本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刊10冊(1函)*
60.讀書紀數(shù)略(30卷)(清)宮夢仁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8冊(1函)
61.蒞鳳簡言(4卷)(清)劉澤霖撰鶴和堂藏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4冊(1函)
62.定例成案合鐫(30卷)(清)孫綸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10冊(2函)
63.撫苗錄(清)鄂海著拳石堂藏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刻本1冊(1函)*
64.定例成案合鐫(30卷)(清)孫綸輯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16冊(2函)
65.本朝續(xù)增則例類編(清)陸海著青云堂藏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刻本14冊(2函)
66.定例全編(50卷)(清)李珍輯京都榮錦堂書坊藏版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34冊(4函)
67.大清律輯注(30卷)(清)沈之奇等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刻6冊(1函)
68.本朝則例全書(清)鄂海輯寬恕堂藏版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16冊(2函)
69.本朝題駁公案(11卷)(清)李珍璘著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10冊(1函)
70.天臺治略(10卷)(清)戴兆佳著師恕堂藏版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4冊(1函)*
71.禮部題準更定科場條例清康熙年間刻本1冊(1函)
72.天中許子政學合一集(8卷)(清)許酉山著清康熙刻本8冊(1函)
73.崧臺書(清)景日珍清康熙刻本6冊(1函)
74.新增更定六部考成現(xiàn)行則例(清康熙年頒)清抄本14冊(1函)
75.復(fù)翁集和余集(10卷)(清)張我觀清雍正四年(1726)刻本6冊(1函)
76.扶豫宣化錄(4卷)(清)田文鏡著清雍正5年(1727)刊刻12冊(1函)
77.洗冤匯編(上下卷)(清)盧睿隆輯盧省愚等重刊任敘堂藏版清雍正六年(1728)刊刻2冊
78.旰江治牘(3卷)(清)魏錫祚著清雍正六年(1728)刻本3冊(1函)
79.歷代循吏傳(8卷)(清)朱軾、蔡世遠合著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2冊(1函)
80.六部則例新編清雍正八年(1730)編清刻本6冊(1函)
81.例案全集(45卷)(清)張光月輯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26冊(4函)
82.同安紀略(清)朱奇政著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2冊(1函)
83.吏治學古編(2卷)(清)王士俊輯訂清雍正年間刻本2冊(1函)*
84.乾隆檔案:清乾隆元年—六十年(1736—1795)清抄本12冊(3函)*
85.秋審檔案:清乾隆十五年—嘉慶五年(1750—1800年)清抄本14冊(2函)*
86.謀邑備考(8卷)(清)吳光華著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抄本4冊(1函)*
87.秋審則例清乾隆年間刻本1冊(1函)
88.刑部駁案匯鈔(8卷)(清)丁人可輯京都泳春堂藏版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8冊(1函)
89.歷代昭言奏議(4卷)(清)李春暄著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手稿4冊(1函)
90.赦款章程(清乾隆至嘉慶年間)清嘉慶抄本1冊*
91.刑部判例(清嘉慶年間)清抄本8冊(1函)
92.刑律(嘉慶年間訴訟、斗毆)清抄本2冊*
93.嘉慶檔案(嘉慶元年—十六年)(1796—1811)清抄本10冊(2函)
94.比照案(清嘉慶—道光年間)清抄本5冊(1函)
95.說帖:清乾隆四十九年—道光八年(1784—1828)清抄本60冊(8函)*
96.說帖緝要:清乾隆五十三—六十七年(1788—1802)18卷(清)宋謙輯清嘉慶十六年抄本10冊(1函)*
97.說帖:清嘉慶元年—十九年(1796—1814)清抄本30冊(5函)*
98.說帖:清嘉慶元年—道光三年(1796—1823)清抄本42冊(7函)*
99.說帖:清嘉慶二年—道光七年(1797—1827)清抄本39冊(6函)*
100.說帖(24卷)清抄本25冊(4函)*
101.刑部各司判例:清道光十二—十三年(1832—1833)抄本7冊(1函)
102.歷年通行成案:清道光十八年—光緒十二年(1838—1886)抄本2冊(1函)
103.成案備考(10卷)(清道光年間)清抄本10冊(1函)
104.秋審實緩比較成案(12卷)(清道光年間)清抄本12冊(2函)
105.敘雪堂集(清道光—咸豐年間)沈衣德著抄本12冊(1函)
106.秋審便記清咸豐七年(1857)七月抄本1冊(1函)
107.牧民心書(48卷)丁鏞著清抄本16冊(2函)*
108.光緒庚子年稟稿抄本1冊
109.秋審實緩比較匯案:清光緒十—二十四年(1884—1898)清抄本8冊(2函)
110.秋審類輯(12卷)(清)英瑞輯清光緒抄本12冊(2函)
111.成案雜鈔(清)陳乃勛輯清光緒抄本11冊(1函)
112.奏稿簿清光緒二十八—三十一年、三十三—三十四年、宣統(tǒng)元年—二年(1902—1910)(清)法律館清抄本3冊(1函)
113.刑律草案(清)章宗祥、董康擬清抄本(誦涵芬室藏書紙)1冊
114.律書清抄本1冊
115.琴堂必讀(2卷)(清)白元峰清抄本2冊(1函)
116.外任須知清抄本2冊(1函)
117.錢谷稟稿清抄本1冊*
118.文獻纂要(清)許槤撰清抄本10冊(1函)*
119.嘉官捷徑(清)熊開楚清抄本1冊(1函)
120.宦海邇言(清)靈壽撰清抄本1冊(1函)
121.金谷瑣言(清)汪畹香等著清抄本2冊(1函)*
122.諭告文件抄本清抄本1冊*
123.奏折匯鈔清抄本5冊(1函)*
124.秋曹稿試(清)熙維周撰清光緒十二年(1886)稿本4冊(1函)
125.秋審所見集(清)馮宗岱清抄本5冊(1函)
126.歷任判牘匯紀(清)趙幼班著清抄本3冊(1函)
127.秋審實緩比較成案(16卷)清抄本16冊(4函)
128.洗冤錄解未定稿(清)姚德豫著清抄本1冊
129.秋審查筆摘錄清抄本5冊(1函)
130.定例附續(xù)(47卷)清抄本8冊(1函)
131.薇垣秘笈清抄本3冊(1函)
132.題咨駁案清抄本14冊(2函)
133.大清司法通馀清抄本2冊
134.河南全省司法統(tǒng)計表清宣統(tǒng)3年(1911)稿本2冊
135.考核新疆政見二十一篇(清)羅迪楚著清宣統(tǒng)年間抄本1冊(1函)
136.守扦徵信錄(2卷)易宗階輯清抄本2冊(1函)
137.云南省不符冊清刻本(內(nèi)有抄本)1冊(1函)
138.清季修訂法律奏稿及說帖鈔件(清)沈家本等修訂清抄本1冊(1函)*
139.歷代刑法考(1-4卷)(刑制總考1-4)(清)沈寄簃手稿1冊*
140.歷代刑法考(5-21卷)(刑制分考1-2、刑法分考3-17)(清)沈寄簃手稿8冊(2函)*
141.赦考(12卷)(清)沈寄簃手稿5冊(1函)*
142.律令(9卷)(清)沈寄簃手稿4冊(1函)*
143.獄考、刑具考(各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44.行刑之制、死刑之數(shù)、唐死罪總類(各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45.鹽法私茶酒禁私礬同居丁年六考(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46.漢律摭遺(22卷)(清)沈寄簃手稿6冊(1函)*
147.明律目箋(3卷)(清)沈寄簃手稿3冊*
148.明大浩峻令考(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49.歷代刑官考(2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1函)*
150.三國志注書目(2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51.世說志注書目(3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52.續(xù)漢書志注書目(3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53.日南隨筆(8卷)(清)沈寄簃手稿2冊*
154.枕碧樓偶存稿(12卷)(清)沈寄簃手稿4冊(1函)*
155.說文引經(jīng)異同(21卷)(清)沈寄簃手稿8冊(1函)*
156.日南讀書記(18卷)(清)沈寄簃手稿8冊(1函)*
157.三國志校勘記(6卷)(清)沈寄簃手稿2冊*
158.古今官名異同考(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59.諸史瑣言(16卷)(清)沈寄簃手稿5冊(1函)*:
(1)史記瑣言(1-3卷)
(2)漢書瑣言(4-8卷)
(3)后漢書續(xù)漢書志瑣言(9-12卷)
(4)三國志瑣言(13-16卷)
160.充軍考(上中下)律目考(《寄簃文存》卷3、卷2)(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1.寄簃文存(二編上下卷、5至8卷)(清)沈寄簃手稿3冊*
162.刺字集(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3.學斷錄(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4.律例偶箋(3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5.律例雜說(上下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6.借書記(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7.吳興瑣語(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8.刑法雜考(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69.秋讞須知(10卷)(清)沈寄簃手稿10冊*
170.律例?庇洠ㄒ恢廖澹ㄇ澹┥蚣暮m手稿5冊*
171.奏讞匯存(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2.駁稿匯存(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3.雪堂公牘(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4.壓線編(1卷)(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5.明史瑣言(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6.周官書名考古偶纂(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7.奇姓匯抄(清)沈寄簃手稿1冊*
178.大清律例清抄本1冊
179.赦典章程清抄本4冊(1函)*
180.長隨須知小鷗波館清抄本1冊*
181.偏途論莊友恭著清抄本2冊(1函)
182.刑幕文法薛堂著清抄本1冊(1函)
183.潯案摘抄清抄本2冊
184.治安策(12卷)蔣如馨著清抄本8冊(2函)
185.吏學指南徐元瑞編纂清抄本2冊(1函)
186.律例疑義問答清抄本2冊(1函)*
187.校邠盧抗議馮桂芬著清抄本2冊(1函)
188.秋審略節(jié)(安徽司)清抄本1冊(1函)
189.部擬秋審實緩清抄本16冊(2函)
190.秋審清抄本10冊(1函)
191.秋讞實緩比較條款清抄本1冊(1函)
192.西曹秋審匯案清抄本8冊(1函)
193.服制頂駁清抄本2冊(1函)
194.刑事判例清抄本4冊
195.各省刑部案清抄本全10冊,存5冊
196.總管內(nèi)務(wù)府現(xiàn)行則例(南苑)清抄本2冊(1函)
197.理藩院續(xù)纂則例清抄本1冊
198.皇明詔制(上下卷)吳玉縉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抄本(抄自明嘉靖刻本)2冊(1函)
199.廣治平略(44卷)(清)蔡方炳纂清康熙六年(1667)刊刻10冊(2函)
200.歷代制度祥說(15卷)呂祖謙編撰元泰定3年(1326)刻本的抄本2冊(1函)
201.宋朝事實(20卷)(宋)李攸撰武英殿聚珍版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10冊(2函)
202.欽定中樞政考(15卷)尹繼善等編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8冊(1函)
203.欽定大清會典(100卷)允祹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七(1762)刻本20冊(2函)
204.大清會典(250卷)兆華等纂修清雍正十年(1732)刻本100冊(2函)
205.清代詔書匯抄清抄本2冊(1函)
206.欽定大清會典則例(180卷)(清)張廷玉等纂修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100冊(10函)
207.欽定臺規(guī)(8卷)(清)慧中查克丹等編都察院藏版清乾隆八年(1744)刻本8冊(1函)
208.大明律講解(30卷)清抄本4冊(1函)
209.(續(xù)增)新例全編李君泰輯京都同陛閣刊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18冊(2函)
210.條例匯編梁國治王琳等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124冊(13函)
211.六部題定新例(清)龔鼎孽撰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25冊(2函)
212.條例附成案(清乾隆元年—三十年)王玉如輯貴州按察使司刊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64冊(4函)
213.條例約編(78卷)白玉德編安徽臬署藏版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79冊(8函)
214.各部院事項章程清抄本6冊(1函)
215.憲章陳忠偉輯清光緒十九年(1893)抄本5冊(1函)
216.欽定酌歸簡易條款清乾隆年間刻本2冊(1函)
217.章程便覽(4卷)清光緒九年(1883)抄本4冊(1函)
218.大清纂修條例(上下卷)清同治九年(1870)抄本4冊
219.大清律(30卷)(清)吳達海等纂清順治三年(1646)刻本10冊(2函)
220.大清律(30卷)(清)吳達海編清康熙九年(1670)校訂刻本6冊(1函)
221.大清律(30卷)(清)吳達海等纂清康熙刻本12冊(1函)
222.大清律(47卷)(清)長麟等纂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21冊(3函)
223.大清律(47卷)(清)唐紹祖等纂修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23冊(2函)
224.大清律例(清)徐本唐紹祖等纂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8冊(1函)
225.大清律集解附例(30卷)(清)常鼎朱軾等纂修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20冊(2函)
226.大清律例集注(30卷)(清)萬楓江輯騰京山同訂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20冊(2函)
227.大清律例集注續(xù)編(33卷)(清)萬楓江原輯騰京山同訂胡蓮溏增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16冊(4函)
228.續(xù)增大清律例集注(33卷)(清)胡鈴輯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22冊(2函)
229.則例便覽(49卷)(清)沈湘南摘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16冊(2函)
230.律例摘要(1卷)(清)費斌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抄本1冊
231.律例圖說辨?zhèn)危?0卷)(附荒政瑣言)(清)萬楓江輯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三十二年(1770)刻本10冊(1函)
232.三訂律例圖說辨?zhèn)危?0卷)(清)萬楓江纂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20冊(4函)
233.律例圖說正編(8卷)(清)萬楓江纂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8冊(1函)
234.則例圖要便覽(清)王蔭庭陳可堂重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6冊(1函)
235.律例纂要(2卷)孫泰輯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4冊(1函)
236.律例掌珍魯緯天嚴果亭輯忍濟堂藏版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8冊(1函)
237.新疆條例說略(2卷)吳翼先編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2冊(1函)
238.東省通飭仁山氏清抄本4冊(1函)
239.盛京將軍應(yīng)辦事務(wù)紀略(8卷)清抄本8冊(1函)
240.欽定戶部則例(126卷)(清)和坤等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40冊(4函)
241.欽定八旗則例(12卷)(清)鄂爾泰纂輯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4冊(1函)
242.欽定戶兵工三部則例(清)阿桂等纂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5冊(1函)
243.欽定軍衛(wèi)道里表(18卷)(清)鄂爾泰等纂輯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6冊(1函)
244.督捕則例(2卷)(清)唐紹祖等纂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2冊(1函)
245.賑紀(8卷)(清)方觀承撰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8冊(1函)
246.欽定康濟錄(4卷)(清)倪國璉著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6冊(1函)
247.總管內(nèi)務(wù)府現(xiàn)行則例(掌儀司)(4卷)清抄本4冊(1函)
248.清宮柴炭添減底簿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抄本2冊
249.宗室王公功績表傳(5卷)清富顯陳筌纂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7冊(1函)
250.州縣更換巡警及發(fā)餉規(guī)則(清)直隸全省警務(wù)處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抄本1冊
251.州縣巡警局通則(清)直隸全省警務(wù)處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抄本1冊
252.匯集補署章程清抄本1冊
253.欽定吏部處分則例(47卷)清雍正年間刻本16冊(3函)
254.欽定吏部處分則例(47卷)(清)張挺玉等纂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18冊(2函)
255.欽定吏部處分則例(清)傅恒等纂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24冊(2函)
256.欽定吏部則例(47卷)(清)吳嗣爵等編纂清乾隆七年(1732)刻本18冊(2函)
257.欽定科場條例(5卷)清乾隆刻本5冊(1函)
258.賓興事宜(清)清康熙五年(1666)刻本1冊
259.漕運則例纂(20卷)清乾隆刻本11冊(1函)(缺第一卷)
260.欽定工部則例(50卷)(清)史貽直等纂清抄本4冊(1函)
261.長蘆鹽法志(16卷)魯之豫等纂清雍正四年(1726)刻本8冊(1函)
262.兩淮鹽法志(40卷)邵泰王世球纂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20冊(4函)
263.交代部例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頒發(fā)清抄本1冊
264.欽定禮部則例(194卷)(清)德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32冊(2函)
265.昌平州魚鱗地冊總管內(nèi)務(wù)府掌儀司登記清抄本1冊(1函)
266.三流道里表(清)阿桂、查克順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4冊(1函)
267.三流道里表(清)徐本、唐紹祖等纂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4冊(1函)
268.山西按察使司第二次司法行政統(tǒng)計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稿本2冊(1函)
269.成案續(xù)編(12卷)(清)同德輯乾隆二十年(1755)同心堂刻本12冊(3函)
270.駁案新編(32卷)(清)全士潮纂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24冊(4函)
271.例案續(xù)增全集(41卷)(清)沈如焞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36冊(4函)
272.駁案成編(清)洪彬輯清乾隆五十二年(1887)刻本8冊(1函)
273.敘雪堂集沈衣德輯清嘉慶十七年(1798)抄本8冊(2函)
274.成案續(xù)編二刻(8卷)(清)李治運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10冊(1函)
275.定例續(xù)編增補清乾隆年間刻本(內(nèi)有抄本)7冊(1函)
276.成案質(zhì)疑(清)洪皐山、饒敦夫輯清乾隆十一年(1746)刊80冊(8函)
277.(新增)成案所見集第一、二、三、四集馬世麟編再思堂藏版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48冊(5函)
278.定例續(xù)編(12卷)梁懋修輯榮錦堂藏版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21冊(2函)
279.定例匯編(23卷)顏希深重訂江西步政司衙門刊經(jīng)歷司藏版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30冊(3函)
280.刑部平反節(jié)要(6卷)(清)魏若虛輯都門求生堂藏版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4冊(1函)
281.江蘇成案(16卷)(清)沈沾霖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4冊(1函)
282.(增修)無冤錄、無冤錄解具允明輯朝鮮刻本3冊(1函)
283.讀洗冤錄解略(2卷)(清)范魯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抄本1冊
284.守禾日記(6卷)(清)戶崇興著清乾隆刻本6冊(1函)
285.陜西等處提法使司奏折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抄本1冊(1函)
286.御選明臣奏議(40卷)(清)乾。ǜ咦冢┻x朱攸校武英殿聚珍版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16冊(3函)
287.雅公心政錄(清)雅爾圖著清乾隆六年(1741)8冊(1函)
288.荒政瑣言(清)萬楓江著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1冊(1函)
289.自歷言文海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抄本1冊(1函)
290.西堂全集尤展龍撰云溪閣藏版清順治十二年(1655)刻本8冊(1函)
291.過庭錄(清)史湛著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1冊
292.刑名一得(上下卷)(清)白如珍著滇南臬署藏版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1冊
293.從政遺規(guī)(清)陳文清輯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1冊
294.居官寡過錄(4卷)胡衍虞著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4冊(1函)
295.吏治輯要(清)通瑞撰清道光二年(1822)抄本2冊(1函)
296.自警錄(清)湯應(yīng)求著康簡書齋藏版清乾隆元年(1736)刊刻4冊(1函)
297.州縣須知摘要(4卷)(清)程炎評定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4冊(1函)
298.后李環(huán)日錄(第六卷)(清)謝鐸著清順治十二年(1655)刻本1冊(殘本)
299.刑錢指南(3卷)(清)萬楓江著蕓暉堂藏版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8冊(1函)
300.在官法戒錄(4卷)陳宏謀輯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2冊(1函)
301.憲政紀聞戴肇辰輯清同治年間抄本2冊(1函)
302.欽定古今儲貳金鑒(6卷)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2冊
303.王海(204卷)(南宋)王應(yīng)麟撰清乾隆三年(1738)刻本120冊(12函)
304.唐六典(30卷)唐玄宗、李隆基撰(唐)李林甫等奉敇注日本天寶七年(1836)刻本8冊
305.貞觀政要(10卷)(唐)吳競撰日本文政六年(1823)刻本10冊(1函)
306.故唐律疏義(30卷)(唐)長孫無忌等撰日本文化三年(1806)官刻本15冊(2函)
307.三律撮要(5卷)彥根等著日本弘化四年(1847)刻本4冊
308.大明律(明)劉維謙等奉昭草擬日本享保七年(1722)刻本9冊(1函)
309.大明律[明洪武三十年(1397)]積玉圃藏版日本刻本3冊(1函)
310.大明律[明洪武三十年(1397)]大阪書林五書堂藏版日本補刻本3冊(1函)
311.(增輯)訓(xùn)點清律匯纂(10卷)沈書城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明法寮藏版日本明治七年(1874)刻本4冊(1函)
312.聽訟匯案(3卷)東陽著日本天寶年(1830-1843)刻本3冊(1函)
313.州縣提綱(宋)陳襄撰日本天寶七年(1836)刻本1冊
314.薛文清公從政名言(清)胡纘宗編清嘉慶十四年(1809)日本刻本1冊
315.無刑錄(18卷)(日本)蘆野德林撰日本明治十年(1877)元老院刊18冊(2函)
注:待核實的7種53冊
讞獄稿(5卷)(明)應(yīng)檟著明嘉靖十年(1531)版刻本3冊(1函)*
漢制考(4卷)(宋)王應(yīng)麟著明汲古閣刻本4冊(1函)
本朝則例類編(清)陸海編清康熙云林書坊刻本14冊(2函)
欽定孚惠全書(64卷)彭元瑞纂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12冊(2函)
實政錄(明)呂新吾著明萬歷年(1598)刻本10冊(1函)
晉政輯要(8卷)(清)海寧總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8冊(2函)
為政忠告(2卷)(元)張養(yǎng)浩著蕓葉軒重刊2冊(1函)
附件2
法學研究所近代圖書稿本目錄
1.大理院八年庭長會議錄(1919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4冊
2.大理院八年第一次臨時事務(wù)分配會議錄(1—3)(1919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3冊
3.大理院八年第一次司法年度年終會議錄(1919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4.大理院九年第一次司法年度年終會議錄(1920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5.大理院九年第一次推事全員會議錄(1920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6.大理院九年第一次修訂判例要旨匯覽會議錄(1920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7.大理院十年第三次修正大理院訟費則例推事全員會議錄(1921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8.大理院十年臨時事務(wù)分配會議錄(第一至五次)(1921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4冊
9.京師高等審判庭行政事件最近統(tǒng)計表民國十四年(1925)制稿本1冊
10.大理院十五年第一次臨時分庭會議紀錄(1926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11.大理院十五年司法年度年終會議記錄(1926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1冊
12.大理院十六年司法年度年終會議記錄(1927年)稿本1冊
13.大理院十六年臨時事務(wù)分配會議記錄(1—5)(1927年)書記廳文書科編制稿本5冊
14.河北天津監(jiān)獄報告書民國30年(1941年)稿本1冊
15.河北唐山監(jiān)獄三十年度報告(1941年)李士林稿本1冊
16.河北保定監(jiān)獄報告書民國三十年度(1941)王鴻聲稿本1冊
17.北京第一監(jiān)獄三十年度報告書(1941年)稿本1冊
18.北京第三監(jiān)獄報告書(1941年)稿本1冊
19.各司法機關(guān)委任以上職員姓名簿稿本1冊
20.司法規(guī)程稿本4冊(1函)
21.大理院解釋法律文件稿本(京師高等審判庭用紙)4冊
22.刑罰條例總則修訂法律館稿本1冊
23.廣東省調(diào)查訴訟習慣第一次報告書稿本2冊
24.調(diào)查東三省民事習慣報告冊稿本1冊
25.調(diào)查川省外務(wù)行政沿習利弊報告書吳瑸輯稿本1冊
26.調(diào)查川省警察行政沿習利弊報告書袁灼輯稿本3冊
27.調(diào)查川省訴訟習慣報告書李光珠輯稿本1冊
28.黑龍江省調(diào)查民事習慣答案匯纂冊稿本1冊
29.黑龍江民商事習慣調(diào)查會報告稿本1冊
30.吉林調(diào)查局法制報告(第二—四編)稿本1冊
31.吉林省民事習慣調(diào)查表稿本1冊
32.熱河民商事習慣調(diào)查報告—熱河民事習慣答案稿本1冊
33.山東商事習慣第一次調(diào)查報告書李易輯稿本1冊
34.山東省民事習慣答案(2-12)稿本11冊
35.山東調(diào)查局商事民事民刑訴訟習慣報告書法制科李書田編稿本3冊
36.山東民事習慣第一次調(diào)查報告書山東高等審判庭李煊易新編纂稿本1冊
37.內(nèi)閣制度芻議王鴻年著稿本1冊
38.地方司法統(tǒng)計:刑事、民事、監(jiān)獄、行政部分(1941—1948年)四川高等法院統(tǒng)計室稿本7冊
39.廣西高等法院及所屬機關(guān)司法統(tǒng)計年表(1944—1945年)稿本2冊
40.江西地方司法統(tǒng)計年報表1947年稿本1冊
41.奉天省關(guān)于民商事各種單行規(guī)則章程—現(xiàn)行律例關(guān)于民事有效部分抄本(日本南滿洲株式會社用紙)1冊
附件3
法學研究所英文圖書縮微片目錄
1.《美國法典》(附1938、1940、1946、1952、1958、1960、1970年版的補充材料)、
2.《美國法典》1994年版
3.《美國法規(guī)大全》1980年1—90卷、
4.《美國法規(guī)大全》1994—1996年
5.《美國修正法規(guī)》(1873—1874年第43屆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6.《美國法規(guī)修正案》
7.《聯(lián)邦法律注解》
8.《對聯(lián)邦條例的研究》
9.《美國國會公告》1939—1982年1—2069號
10.美國原子能聯(lián)合委員會《原子能立法史》1954年1—3卷
11.美國國會原子能聯(lián)合委員會《聯(lián)邦和州在原子能方面合作的資料選集》1959年版
12.《裁軍文件》1945—1959年1—2卷附1960年續(xù)集
13.《美國稅收上訴委員會報告》(案例匯編)1924—1942年1—47卷
14.《美國財政審計長的決定》1880—1894年1—7卷
15.《美國財政部決定》1889—1965年1—101卷
18.美國財政部《財政部公報》1939—1982年1—101卷
17.《美國關(guān)稅局—關(guān)稅公告》1966—1980年1—14卷
18.美國國內(nèi)稅收署《國內(nèi)稅收累計文件》1920—1981年
19.《國際法要覽匯編》1963—1977年
20.《美國國會—條約與公約》(美國自1776年7月4日起與其它大國締結(jié)的條約與公約)
21.《美國條約與其它國際條例》1776—1863年第1—8卷《條約集》1776—1937年第1—4卷美國國會
22.《美國條約與其它國際協(xié)議》1776—1949年1—13卷
23.《美國國會條約集》(包括執(zhí)行協(xié)議至1929年)1908—1943年第489—994號
24.《聯(lián)合國條約集》1978—1997年
25.《現(xiàn)行條約年鑒》1955—1981年
26.《條約信息文件》1929—1939年1—117附索引2卷
27.《美國外交關(guān)系文件集》1861—1984年1—296卷
28.《美國對外關(guān)系》1958—1963年
29.《對外關(guān)系論文》1958—1960年
30.美國國會《國際法中的損害賠償》1937—1968年1—3卷
31.《國際仲裁》(以美國為一方的歷史和國際仲裁要覽)1898年1—6卷
32.《美國關(guān)于戰(zhàn)時海商的政策》(附文件)1776—1918年1—2卷
33.《勞動月刊》1995—1997年
附件4
法學研究所革命根據(jù)地法律法規(guī)資料目錄
1.中華蘇維埃中央國家機構(gòu)
2.中華蘇維埃中央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3.中華蘇維埃中央中央指示信常會決議
4.中華蘇維埃中央選舉
5.中華蘇維埃中央國民經(jīng)濟
6.中華蘇維埃中央財政
7.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戰(zhàn)勤
8.中華蘇維埃中央民政
9.中華蘇維埃中央勞動土地
10.中華蘇維埃中央司法
11.中華蘇維埃中央政治保衛(wèi)(公安)檢察
12.中華蘇維埃中央其他
13.華中行政辦事處總類
14.華中行政辦事處軍事戰(zhàn)勤民政司法公安財政金融貿(mào)易工商教育
&,amp;,nbsp;
15.太行區(qū)總類軍事戰(zhàn)勤
16.太行區(qū)文化教育衛(wèi)生
17.太行區(qū)民政司法公安
18.太行區(qū)財政金融
19.太行區(qū)糧食貿(mào)易工商交通運輸農(nóng)林
20.太岳區(qū)土地軍事戰(zhàn)勤司法公安財政金融工商貿(mào)易
21.綏遠察哈爾太原
22.山東省總類政權(quán)機構(gòu)
23.山東省政權(quán)機構(gòu)選舉
24.山東省軍事戰(zhàn)勤(一)
25.山東省軍事戰(zhàn)勤(二)
26.山東省教育衛(wèi)生
27.山東省司法公安(一)
28.山東省司法公安(二)
29.山東省司法公安(三)
30.山東省民政(一)
31.山東省民政(二)
32.山東省財政(一)
33.山東省財政(二)
34.山東省貿(mào)易工商
35.山東省交通運輸農(nóng)林勞動
36.山東省土地
37.山東省糧食
38.晉察冀邊區(qū)總類(一)
39.晉察冀邊區(qū)總類(二)
40.晉察冀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一)
41.晉察冀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二)
42.晉察冀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三)
43.晉察冀邊區(qū)選舉土地
44.晉察冀邊區(qū)軍事戰(zhàn)勤(一)
45.晉察冀邊區(qū)軍事戰(zhàn)勤(二)
46.晉察冀邊區(qū)文化教育衛(wèi)生
47.晉察冀邊區(qū)司法公安
48.晉察冀邊區(qū)民政(一)
49.晉察冀邊區(qū)民政(二)
50.晉察冀邊區(qū)財政金融(一)
51.晉察冀邊區(qū)財政金融(二)
52.晉察冀邊區(qū)財政金融(三)
53.晉察冀邊區(qū)財政金融(四)
54.晉察冀邊區(qū)糧食貿(mào)易工商
55.晉察冀邊區(qū)農(nóng)林勞動
56.晉冀魯豫邊區(qū)總類政權(quán)機構(gòu)
57.晉冀魯豫邊區(qū)選舉土地民政
58.晉冀魯豫邊區(qū)司法公安
59.晉冀魯豫邊區(qū)財政金融
60.晉冀魯豫邊區(qū)糧食工商貿(mào)易教育衛(wèi)生
61.晉冀豫區(qū)民政司法公安勞動
62.冀魯豫區(qū)土地軍事戰(zhàn)勤司法公安
63.冀南區(qū)總類土地司法公安農(nóng)林邢臺市
64.晉綏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選舉土地軍事戰(zhàn)勤民政
65.晉綏邊區(qū)司法公安財政金融
66.晉綏邊區(qū)糧食工商農(nóng)林勞動教育
67.晉西北政權(quán)機構(gòu)選舉土地軍事戰(zhàn)勤民政
68.晉西北勞動文化教育衛(wèi)生
69.晉西北司法公安財政金融
70.閩浙贛省蘇維埃
71.閩西蘇區(qū)(一)
72.閩西蘇區(qū)(二)
73.福建省蘇維埃
74.豫皖蘇邊區(qū)土地民政司法公安財政金融
75.蘇皖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選舉土地軍事戰(zhàn)勤
76.蘇皖邊區(qū)民政
77.蘇皖邊區(qū)財政金融
78.蘇皖邊區(qū)貿(mào)易工商勞動文化教育
79.蘇皖邊區(qū)司法公安
80.蘇北行署總類軍事戰(zhàn)勤司法公安民政財政金融
81.蘇中行署總類政權(quán)機構(gòu)選舉土地軍事
82.蘇中行署司法公安財政金融糧食教育
83.陜甘寧邊區(qū)政權(quán)機構(gòu)
84.陜甘寧邊區(qū)選舉
85.陜甘寧邊區(qū)司法公安
86.陜甘寧邊區(qū)民政
87.陜甘寧邊區(qū)財政金融(一)
88.陜甘寧邊區(qū)財政金融(二)
89.陜甘寧邊區(qū)糧食
90.陜甘寧邊區(qū)土地
91.西北
92.東北民政
沈陽政權(quán)機構(gòu)民政司法公安財政金融
93.沈陽貿(mào)易工商勞動教育衛(wèi)生
94.哈爾濱
95.遼北省
96.遼吉區(qū)
97.遼西區(qū)
98.湖南省蘇維埃鄂豫皖區(qū)
99.湘鄂贛區(qū)湘鄂川黔潮普惠蘇區(qū)海豐縣蘇維埃川陜省
100.蘇維埃廣州蘇維埃湘贛省蘇區(qū)
101.北京
102.淮海行暑民政財政
專家藏書資源調(diào)查表
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圖書館2000.8.30
專家姓名 |
特色藏書類型 |
學科范圍 |
文 種 |
文獻類型 |
處理去向 |
張友漁 |
專 著 |
法律、文史28種4045冊 |
中 文 |
線裝古籍 |
館 藏 |
|
專 著 |
社會科學96種102冊 |
中、英、日文 |
圖 書 |
館 藏 |
李麟玉 |
專 著 |
正史、文集典章制度1200種7736冊 |
中 文 |
線裝古籍 |
館 藏 |
楊鴻烈 |
專題資料 |
法制史、梁啟超評傳 |
中 文 |
手稿、剪輯 |
館 藏 |
注:王仲方贈書96種102冊,包括中文書85種88冊(其中法學書61種冊;政治學書16種18冊;軍事學書4種5冊;歷史哲學、科技、新聞、地理歷史各1種冊);日文書6種冊(包括法學書5種冊、人物傳記1種冊);英文書5種8冊(包括法學書4種7冊、政治學書1種冊)
特色藏書調(diào)查表
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圖書館2000.8.30
項目/種類
數(shù)量
學科分布
整理現(xiàn)狀
使用情況
評價
古籍
6840種
45963冊
文史、法學、典章制度
大部分已編目入庫,少數(shù)文史類重書未編目
研究法制史人員有限,利用率不高
有研究價值
珍善本
315種
2795冊
法學、文史
已編目入庫
清代法學家沈家本手稿已點校出版
研究保存價值很高
專家文庫(捐贈個人藏書)
1444種
11883冊
文史、法學、典章制度
未編目
未使用
多為重書
期刊
(解放前)
490種
4970冊
法學等
已編目入庫
研究法制史人員有限,所內(nèi)利用率不高,但所外人員利用率高
多數(shù)期刊為國民政府公報、司法院公報,有保存價值
專題文獻
10萬余份
法學、政治學
剪輯標引分類
在本所和國內(nèi)外法學界利用率極高
深受所內(nèi)外法學界研究人員的歡迎
專題數(shù)據(jù)庫
(已使用)
1國家法規(guī)庫31131條
2.中國學術(shù)期刊全文庫57.4萬條
3.中國學術(shù)期刊題錄庫58.4萬條
4館藏.中文圖書庫1226條
5館藏.西文圖書庫208條
6.館藏中文預(yù)采圖書庫266條
1.法律法規(guī)
2.社會科學
3.社會科學
4.法學、政治學
5.法學、政治學
6.法學、政治學
已上局域網(wǎng)使用
法規(guī)庫和學術(shù)期刊庫使用率很高
提高了查找法律法規(guī)和學術(shù)論文的效率
檔案
其他(英文縮微片)
24193張
法學
未使用
因無經(jīng)費購買閱讀和縮微復(fù)印設(shè)備而影響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