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素質的概念
信息素質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質概括為“利用大t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信息素質全國委員會,解釋說,具有信息素質的人應該知道何時需要信息,而且具有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從根本意義上說,具有信息素質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他們之所以知道如何學習,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尋找信息和利用信息。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進一步把信息素質表述為“有覺察信息需求的時機并且有檢索、評估和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質到底是什么?筆者以為:信息素質是對信息進行識別、管理、加工、利用的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基本品質的總和。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信息意識:包括信息主體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更新意識、信息保密意識等,是指人們對信息的洞察、判斷、捕捉意識,對客觀存在的信息及其信息活動的能動的反映,是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原動力。
2.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的核心,包括利用信息獲取、信息加工處理和信息技術利用能力等。
3.信息道德:在查找、獲取、加工、利用信息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在廣義上還可包括信息法律法規等。
二、加強高等學校信息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素質成為社會上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綜合,也是基本的素質能力,并成為當前評價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知識的生產、科技的創新、科技成果的轉化。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公民信息素質的培養提高。如美國,有關機構1998年制定了中小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質標準(K一12標準);2000年又制定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能力標準,包括5項標準、22項執行指標和88項效果子項,與K一12標準相銜接,形成了一個由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信息素質教育目標評價體系。2005年,美國普度大學還設立了信息素質教授。澳大利亞、英國等國也都制定了高等教育的信息素質標準。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進行的一項信息能力總水平排序數據統計中,美國的信息能力總指數達71.76,日本為69.97,澳大利亞為65.59,而中國僅為6.17。信息素質能力不高,就會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高等學校作為國家的高等學府,培養的人才是未來的生力軍,是現代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的潛在主體力量之一,更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質。具備較高的信息既是這些未來人才開拓創新的前提,也是他們接受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在高等學校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國家民族的信息化生存戰略”。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既是知識、信息的寶庫,更是培養人才的基地。隨著高等學校現代化程度的提高,教育職能的進一步加強,服務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其工作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再是過去的簡單“借借還還”,而應該成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堂。
三、我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現狀
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2002年2月,國家教育部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五條明確規定,當前高等學校圖書館五項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這里我國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對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作出明確規定。教育部并已考慮制定中國的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質教育標準。2000年,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全國高校圖工委)正式成立了“信息素質教育研究會”。2002年底,武漢大學成立了我國國內第一個信息素質教研室,初步開發了針對武漢大學各不同校區的課程體系,條件成熟時考慮對外宣傳推廣。
文獻信息檢索是一門獨具中國特色的信息素質教育科學方法課程。1984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意見的通知》(84高教一司004號文件),提出“最好以圖書館作基地組織教學”的指導思想(在這之前,我國不少高校已經開設了不同名稱、不同檔次的文獻利用技能課,如介紹手冊、年鑒、百科全書等工具書排檢法;結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介紹美國化學文摘及其他檢索工具的檢索方法等,這些介紹或課程可視為檢索課的萌芽)。 以后,國家教委又先后印發了《關于改進和發展文獻課教學的幾點意見)(85高教一司字065號文件)和(文獻檢索課教學基本要求(92高教司44號文件)對在全國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目的、方法、內容、課時、教學基本要求、教師、設施等都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促使我國高校文獻檢索課全面展開。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所包括的249種專業中,有218種專業在其業務培養要求中明確規定:“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對于文獻信息檢索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使文獻信息檢索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據一項在2005年4月對全國355所高校圖書館網頁所作的調查,網頁上反映,其中的151所正式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利用課程,占被調查院校的42.5%(實際開設不止此數,據有的統計,全國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的高校已達近千所,教師達2000余人)。據另一項調查統計,高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由圖書館獨立開設的占92.5%,其他也多為圖書館與院系合作開設,’由圖書館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不少學生通過學習后感到受益匪淺,認為獲取了“打開無限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其他形式的信息素質教育近年來也在高校中廣泛開展。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介紹電子資源檢索與利用、學位論文、館藏分布與借閱等專題的“一小時講座”系列活動;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多媒體文獻講座”、“電子文獻使用培訓講座”;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重點介紹網上書目、網絡數據庫、重要網絡信息資源站點等的“研究生信息素質教育系列講座”都很受讀者歡迎,在全國有一定影響。通過圖書館網站網頁以在線閱讀、課件下載等形式介紹圖書館環境及資源、數據庫檢索利用、各種信息工具的使用等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北京大學圖書書館就利用“網頁+PPT”形式,把培訓課程PPT轉換成網頁,還增加了內容導航、測驗和動態;從“電子資源的檢索和利用”、“館藏資源與服務指南”、“常見應用軟件使用”和“其他網絡培訓”四個方面進行讀者信息技術和獲取能力培訓,演示具有靈活性,增強了讀者的興趣……。
近年來,隨著學校和校內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以校圖書館為主要基地的我校信息素質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經過認真準備,校圖書館成功地開設了主要面向本科生的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并通過了教務處驗收,被學校正式列入教學計劃并給予學分;年內共開設了5個班(公共通識選修課3個班,每班17學時;新聞傳播學院專業選修課2個班,每班34學時)共119學時,選修的學生達306人。選派的教師認真備課、講課,教學效果良好。僅在本學期(2006-2007學年第一學期)對選修學生的一項問卷調查中,認為學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對自己的學習“幫助很大”的分別占到新聞傳播學院專業選修課學生的78% (90份答卷中的70份);公共通識選修課學生的73%(90份答卷中的67份);其余的選修學生也認為“有一定幫助”。新生入館教育、讀者信息能力培訓、讀者實地咨詢解答與指導等信息素質教育的其他形式也逐步制度化、正規化、深入進行。2006年內,由圖書館工作人員主講,或與有關信息數據庫公司共同舉辦的讀者信息能力培訓講座達20余次;接受教育的讀者達4500余人次。
四、我校今后加強信息素質教育的對策
1.確立信息素質教育在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地位,創造良好的信息素質教育環境。
目標是行動的導引,只有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圖書館、網絡管理中心及各學院等各個層面通力合作,將培養人才的信息素質整合到人才培養目標中,結合到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中,作為學生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一部分,才能保證我校信息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建議由學校統一牽頭,校內相關部門協調,盡快制定我校信息素質教育實施規劃,融入學校課程總體計劃之中,并將定期研究,積極努力確保實施作為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的重要職責和以后的重要議事日程。
圖書館有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應在我校信息素質教育中取得合理位置。信息素質教育離不開信息環境的支撐。我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據不久前的館藏文獻統計,館藏印刷型文獻已達110余萬冊,其中中文圖書101萬余冊;外文圖書1.6萬余冊;中外文過刊5萬余冊;報紙2.1萬余冊;訂購中外文報刊2000余種;另購置電子圖書51萬余冊;訂購使用大中型中外文網絡信息數據庫20余個,已初步形成了法學專業特色突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擁有較完備的網絡信息檢索設施;同時還擁有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 (現有碩士、雙學士6人,正在攻讀碩士2人)和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熟悉文獻信息加工、處理、組織、檢索的工作人員,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等支持力度,支持圖書館主動參與。而校網絡管理中心也應積極配合,努力做到提供暢道、安全的網絡服務,為師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及學習提供保障。多媒體教學能夠圖、文、聲并茂,不僅能夠增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有助于提高信信息意識,學校還應要搞好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建設,提供信息化學習環境。
2.切實改進加強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為開展系統的有針地性的不同層次信息素質教育搭建平臺。
文獻信息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國家教育部(84)004號文件就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可作為必修課”“研究生更應補上這一課”,原國家教委高教一司(92)44號文件規定“本課程為30-50學時,其中課堂教學與實習比例為1:1”。以我省的幾個兄弟院校為例,第四軍醫大學開設為本科生必修課,32學時;研究生為選修課,56學時,選課人數達95%以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雖為選修課,但本科生選修人數達90%以上;研究生達30%以上,其中有不少人已在本科段選修過,又自愿重修;任課教師有5位,人均教學工作量達月加學時/學年。2006年11月我校南校區圖書館學管會進行的調查表明、被調查學生中認為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有必要和想參加學習的達75%。由此看來,我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目前的開設狀況同國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同兄弟院校和師生需求相比較還存在有較大差距。作為信息素質教育、文獻信息檢索課重要基地的圖書館應加大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學校有關部門的支持,采取以下措施:
(1)將文獻信息檢索課學時增加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30-50學時,相應增加學分;同時根據文獻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方法課”特點,增加上機實習時間,與理論課相比達到1比1以上;
(2)擴大選修學生覆蓋范圍,由目前的局限于一、二年級本科生變為各年級本科生、高職生、研究生(尤其不少研究生從偏遠地區、基層單位考人,對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感到很陌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學術上的發展,他們學習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愿望甚至比本科生還要強烈)。相應將目前的學年單學期開設改為雙學期均開設;
(3)加強文獻信息檢索課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圖書館選拔培養,選留畢業生等形式,補充師資;并盡快成立文獻信息檢索教研室;要按主管部門的規定,“專職或基本上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可以納入教師編制”;“給他們足夠的備課和編寫教材時間,并注意安排他們講修和調研”;“及時組織對本課的檢查評價”;配備相應教學設備等(85065號文件)。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留的住的師資隊伍,為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加強創造基本條件;
(4)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變“教師講、學生聽;課上學,課后練“為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講課與實踐并重,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提高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堅持多媒體教學和上機實習;使課程內容生動、直觀;提高學生興趣;在教學內容上堅持與時俱進,對陳舊重復、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結合學生實際充實不同專業文獻、網絡數據庫檢索方法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內容;適時組織編寫文獻信息檢索課教材及實習指導書(以上增加課時、學分、上機實習時間、不同專業文獻檢索內容;編寫教材等也是日前進行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問卷調查中學生所提最多的要求)。通過上述措施,逐步為文獻信息檢索課在我校作為必修課和分層次有針對性的連續開設(學生低年級側重圖書館館藏文獻及利用方法;中高年級側重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研究生、教師側重專業信息獲取、整理與利用等)創造條件。
3.推進運用多種教育方式,構建信息素質教育體系。
在當前,文獻信息檢索課還不能板蓋整個師生讀者的情況下,也要重視其他信息素質教育方式的運用推進:
(1)新生人館教育:將新生人館教育納入學校新生人學教育范疇,確保通過所在院部與圖書館的統一安排,分期分批到圖書館,通過工作人員帶領參觀、講解,了解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和查找方法,使新生對文獻信息有感性認識,培養基礎的信息意識和技能。由于新生人館教育存在人數多,時間短暫的局限性,可通過編制《圖書館手冊》(我館近幾年一直堅持向新生配發《圖書館手冊》,內容每年做到修改更新、方便了學生對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查詢;還使新生在圖書館的行為規范有章可循),辦證前組織答卷等形式來鞏固、提高新生入館教育的效果。
(2)專題講座:專題講座既能培養信息意識和基礎的信息能力,又能培養不同專業學科的信息能力。2006年11月,南校區圖書館學管會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被調查學生的39.75%認為需要了解文獻信息檢索方法,27.5%認為對館藏文獻資源分布了解不夠,37.5%未曾利用過中文網絡信息數據庫,28.3%想了解數據庫使用方法。2006年5月,校圖書館進行的教師、研究生讀者信息素養與閱讀問卷調查中,“缺乏專業信息檢索技能”、“不了解館里收藏的文獻”也是反映較多的問題,被認為是從圖書館獲取專業信息的主要障礙。在當前文獻信息檢索課開放覆蓋面有限且課時不足;新生入館教育局限于新生,且時間短暫的情況下,以上這些需求問題更多的需要通過采用專題講座、培訓的方式解決滿足。我館應在近年已取得成績基礎上加大專題講座的開設力度,增加次數,除承擔讀者教育任務的館信息咨詢部人人開講座之外,還可考慮在全館工作人員中征題開講,使館內其他部門不同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都能發揮自己所學專業,所從事讀者服務工作經驗的優勢所長,從中也為文獻信息檢索課選拔、培養充實教學人員,講座內容上實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導引、不同學科、類型文獻、數據庫講座等不同部分,結合學年內不同時間段的師生需求特點(如入學后需了解館藏文獻分布,撰寫學年、畢業、學位論文時需要利用數據庫查找資料等)。交叉安排進行,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查落實。為保證效果,時間、地點由讀者定已成為專題講座新趨勢。在這方面,館里要主動聯系溝通有關學院、研究生部等有關部門,并充分發揮圖書館學管會這一群眾組織在學生讀者之中的聯系紐帶作用,形成合力,積極組織配合并在圖書館主頁上及時公告有關信息,以組織、吸引更多師生讀者前來參加。
(3)專業學科課程的信息素質指導:搞好信息素質教育僅靠圖書館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和專題講座還是遠遠不夠的。高等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師為主導,而一個自身缺乏求知欲和信息獲取能力的教師是無法培養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的。因此,對專業學科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指導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條件成熟時,圖書館可有選擇的組織某些學科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指導,介紹該學科課程文獻信息資源與使用;或由教師提出對該學科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由有關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將來再向由有關圖書館工作人員結合專業學科課程的作業,課程討論、論文題目來開展信息素質教學,介紹相關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指導學生利用這些文獻信息完成上述的任務方面深入。由此將信息素質教育直接滲入到專業學科課程教學之中。促使專業學科教師強化信息意識,提高信息能力,也從中認識到培養學生信息素質能力的重要性。
(4)參考咨詢:包括面對面指導讀者利用圖書館館藏文獻的傳統形式的參考咨詢和利用電子郵件、實時問答等形式提供的虛擬參考咨詢,指導讀者掌握書目查找等獲取文獻的途徑,使讀后及時準確地得到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方面的幫助;同時解答讀者在利用圖書館中遇到的一些常規性、事實性問題。參考咨詢也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我館除實行流通,閱覽等讀者服務工作人員即時解答讀者問題之外,2006年5月起,在南北校區館分別設立咨詢臺,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由信息咨詢部工作人員、各部室負責人輪流擔任咨詢工作,咨詢內容為館藏文獻收藏布局及檢索途徑、文獻借閱制度、館網絡信息藝工作數據庫情況及使用等,年內共解答讀者咨詢問題400余人次以上,效果良好。今后,在繼續堅持做好咨詢臺、讀者實地指導工作的同時,還將編寫《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中外文數據庫使用簡介》和館藏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古舊籍、臺港版文獻、工具書等)簡介之類的參考資料,實現館辦的《讀者指南》擴版,增加信息量,向讀者提供,通過加強咨參考咨詢工作的角度,促進讀者信息素質的提高。
信息素質教育是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新的立足點和發展方向,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也通常依托高校圖書館開展。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信息素質教育的不同形式應做到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并從人力、物力、時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確保落在實處;同時要優化館藏、深化服務內容、改進管理方法、大力提高工作人員素質、適應信息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并不只是圖書館一個部門的事情,校內有關管理部門和館系都應積極配合支持,把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納入綜合素質教育之中,方能取得應有的效果。